2022年7月20日至25日,来自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基层迹印”团队再次出发,去往山西省阳城县,记录基层工作者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风采,在优秀文化的实地考察中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关于文化的重要指示,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出发:一步一个脚印的去实践
常言道:“三千年历史看陕西,五千年历史看山西。”团队队员实践的阳城县古建筑新罗棋布,而又以皇城村、郭峪村等村落为最为密集,包含数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建筑,而在这些古建筑中都蕴藏着中华文化。
团队的实践在实地走访调研中进行。队员们步行于古城中数百年历史的楼宇间,与工作人员一道了解着这背后深厚的传统文化,了解着楼宇为何修建,如何修建。在对基层工作人员的采访中,这些古建筑似乎都有了自己的生命,由工作人员向这些后人讲述着自己的故事以及主人修建时所赋予的寓意。石雕上的仙鹤,腾云寓意着吉祥如意;进屋的中门一生中的两次开合只为皇帝而开;阳光下的千年双塔,也屹立着古代中国人民的智慧。
除了物品所承载的无声的文化,文字则向世人展现了更具体的文化,在这些百年古楼间,有着中国第一座以字典为主题的博物馆——中华字典博物馆,里面保存着《新华字典》的前身——《康熙字典》。其在中华文明历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共收录了47035个字,为研究和传承中华文化做出了突出贡献。
保护:见证基层群众力量
文化的延续不仅仅依靠传承,更需要保护。在实践过程中,团队队员通过实地走访和向工作人员咨询,对文物保护的流程有了一定的了解。基层的工作人员向团队队员介绍国家级文物的保护需要层层审批,由国家文物局确定设计维修方案后才能进行相关保护工作,同时每年也会获得专项资金进行维护。但仅仅依靠政府的力量还远远不够。在走访过程中,团队队员了解到当地政府将以皇城村为首的数个村落的古建筑统一纳入一个公司进行管理,村中制定相关村规民约,明确规定对古建筑的保护条例,约束村民行为减少文物破坏。
在走访过程中,队员们在工作人员口中得知了两位老人的故事。一位是张姓老爷爷,在文物修缮过程中凭借自己的记忆为还原文物全貌做出重大贡献,同时其手抄的楹联等也为文物保护留存了重要的资料。
另一位则是80多岁再入党的石双砚老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更护一方文化,一方水土也需要一方人的保护。去年山西全省遭遇特大暴雨,多所古建筑遭遇雨水破坏,造成巨大的损失。阳城县皇城村等村落坐落于群山之中,虽无法避免遭遇暴雨的侵害,但依靠的苍龙岭却未曾出现水土流失,这一切都是由于石老爷子用36年的辛苦劳作、矢志不渝的精心守护,带领父老乡亲硬是栽种下百万株树木,让昔日荒山变成青山翠岭。不仅让受群众生活在美丽的自然环境中,更让经历百年风雨的古建筑避免更大的破坏。
遗憾的是,团队没有机会能去探访两位老人,只能在工作人员口中得知,在网络上学习他们的精神事迹。
笃行:在传统文化中不断奋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而团队作为一支全员党团员的队伍,更是要坚定文化自信,弘扬廉洁文化。在群村之间,阳城县设立了廉政教育路线,在古建筑之间设立廉政教育基地,学习和弘扬展现了以陈廷敬、王国光、张慎言为代表的当地历代清官廉吏的从政思想和勤廉事迹。在这样一些集教育性和艺术性于一体、充满了历史底蕴和文化气息的综合性现代廉政教育展馆中,陈廷敬一生勤奋、节俭、廉洁、自律,他的精神给团队的新党员 、新团员们带来廉洁做人,正直做事的启迪。同时团队与前来学习的某单位党员共同学习。
文化传承之路任重道远,文化建设需要全民同力。在阳城县的实践经历,为团队所有人员上了一堂生动的文化之课。在二十大即将召开之际,基层迹印团队将继续出发,不断前行,认真记录基层工作人员的风貌,喜迎党的二十大召开!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0403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