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航 七月盛夏,蝉鸣不已,因为对大西北的热爱与期待,对防风治沙的关注以及对治沙英雄的崇敬,来自天南地北的我们坐上绿皮火车,一起奔赴甘肃,开启了本次社会实践之旅。这次实践,我们将感受茫茫戈壁的辽阔与静谧;这次实践,我们将探寻一代又一代治沙人的治沙之道;这次实践,我们将克服未知的困难,去重温红色历史,重走红色路线,追溯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走进一代代甘肃人民“困难面前不低头,敢把沙漠变绿洲”的奋斗历史,重走习近平总书记的考察之路,见证在党的带领下人民脱贫致富的伟大历程! 探寻1 本次实践的第一站是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八步沙林场,这里是第三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八步沙林场地处河西走廊东端,腾格里沙漠南缘的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上世纪80年代,这里曾是当地最大的风沙口。如今的八步沙林场栽植各类沙生植物3040多万株,林草面积达到37.6万亩。花棒、柠条、沙枣、白榆等沙生植物“编”成了7.5万亩的“缓冲带”,将古浪县与腾格里沙漠相隔。 在这里,我们首先参观了八步沙两山实践创新基地。该基地主要体现的是以“六老汉”为代表的中国治沙人“困难面前不低头,敢把沙漠变绿洲”的当代愚公精神。接着,我们开始了主要的实践活动——给树浇水,林场里相邻两棵树的间隔不一,在3~4米左右。水在沙漠里十分珍贵,一滴水或许就能滋养一个小生命,为了最大化利用水资源,沙漠里的人民琢磨出了一套浇水方法。为了防止巨大的水压带着水管乱动,浇水时需要紧紧握住水管,此外,水管需要正对树苗的根部。但是不能忽略的一点是,浇树的水管长达十几米,重大十几斤,在浇灌完一颗树以后,就要以很快的速度去浇另一棵树,这就非常考验浇树人的臂力,我们浇了不到十棵树就已经累的气喘吁吁,这也让我们意识到浇树并非一件轻松的事情,一代又一代治沙人的付出让我们敬佩不已。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才有了沙漠里的绿洲。 在通往林场的路上,我们看见了一条上有红漆的平整柏油路,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来到甘肃考察时走过的路。如今我们再次走上这条路,“六老汉”的感人故事历历在目。他们“困难面前不低头,敢把沙漠变绿洲”的精神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治沙人,也影响着我们新时代的青年! 很巧的是,在这里我们遇见了第二代治沙人郭万刚爷爷,和蔼可亲的郭爷爷见到我们后十分高兴,并且郭爷爷亲切的拉着我们的手并叮嘱我们要照顾好自己。他就像每一个人的爷爷,我们的心被拉得无限近,泪水在眼中打转,我们不敢相信此时此刻的自己竟然与电视里报道的英雄离得那么近。 此外,我们还拜访了第一代治沙人张润元爷爷、第二代治沙人郭万刚场长和罗兴全叔叔、第三代治沙人郭玺哥哥,我们将聆听他们的治沙故事,学习他们的治沙精神。希望能以他们为榜样,为防沙治沙工作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探寻2 本次实践的第二站是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它的东西北三面被巴丹吉林和腾格里两大沙漠包围,2012年,民勤荒漠化面积达到94.9%,荒漠边缘以每年3—4米的速度向绿洲推进,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曾预言,“民勤将会在不久后消失”。但是10年过去了,民勤不仅没消失,森林覆盖率由上世纪50年代的3%提高到了18.21%,并获得全国绿化模范单位荣誉称号,成了远近闻名的瓜果之乡。 本次我们将和95后治沙人小仲哥(仲麟)一起开启本次实践。“平沙落日大荒西,陇上明星高复低。”在这里,等待我们的是一部与风沙抗争的生态保护史,是一次与返乡治沙青年的近距离接触,是一张脱贫致富、振兴乡村的宏伟蓝图,是一份“勤劳、朴实、坚韧、勇敢”的民勤精神…… 在民勤我们先后参观了红崖山水库,青土湖,沙漠雕塑国际创作营,温家宝总理和习近平总书记曾先后来民勤考察,都对民勤寄予了厚望。“一部民勤志,半步治沙史”,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再到人沙和谐,不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民勤人做到了!他们用自己的智慧与辛劳,打造出了“沙海绿洲、绿洲碧海”的奇观,交出了一份完美的答卷。 随后我们在小仲哥的带领与指导下,开启了我们的实践之旅。小仲哥载着我们来到瓜田,从摘瓜运瓜到分拣称重再到包装上车,一天的忙忙碌碌最后的成果是装满了一车发往全国各地的蜜瓜,浑身的疲惫和疼痛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了果农的艰辛和不易,心中的钦佩也油然而生。 7月7日晚,我们也动员了中国药科大学的同学们进入带货直播间,在小仲哥的指导下我们亲身进行了一次直播带货,看到大家热情地点赞和畅销的蜜瓜,小仲哥的脸上露出了欣喜的笑容,我们从小仲哥那里了解到,民勤人除了与沙漠抗争,就是在地里种植蜜瓜。像蜜瓜这类遮阴的农作物,土地晒不到太阳,土壤冷凉瓷实,这叫冷茬。所以他们采用玉米等谷类轮作,这种农作物会使得土壤温暖发萱。冷热轮作,更有利于改善盐碱地,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不仅如此,蜜瓜的种植也可以帮助农民增收,成为果农们的主要经济来源。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仲麟(小仲哥)大学毕业后回到风沙漫天的戈壁滩,开始了漫长的治沙长征。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也有自己的选择与担当。民勤人骨子里就有着一种坚韧与勇敢,经过我们的走访,发现许许多多的大学生返回民勤,将自己的青春之花绽放在最需要他们的地方。作为民勤90后青年中的一个,小仲哥说过,“我回来了,回来创业。我们接受高等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家乡摆脱贫困,而不是摆脱贫困的家乡。”治沙不仅仅是民勤人自己的事情,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也希望能够有一份热发一份光,在防沙止漠中能够做一份力所能及的事情。 总结 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中国药科大学“漠药”2.0团队在甘肃省古浪县和民勤县的实践暂时告一段落,但是甘肃人民的治沙工作还在继续着。通过这次实践,我们进一步明白了“实践出真知”这个真理,更加明白了要把治沙工作落在实处,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不负韶华,砥砺前行,书写新时代青年的华丽篇章!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0410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防汛抗洪,警钟长鸣——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豫中水韵,大美河南”实践队今天,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豫中水韵,大美河南”实践队走进百姓家里,了解到……
翟景荣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查看全文 >>
还置地倾城之貌——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豫中水韵,大美河南”实践队置地公园,原名驻马店森林公园,经过园林部门的全面规划,十年建设,如今已形成706亩林地和108亩水面,形成……
翟景荣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查看全文 >>
大美河南之驻马店——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豫中水韵,大美河南”实践队为响应国家“三下乡”大学生暑期实践号召,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豫中水韵,大美河南”实践队来……
翟景荣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查看全文 >>
团队协作,助人为乐——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豫中水韵,大美河南”实践队在社会实践的日子里,那一幕情景总是在脑海中挥之不去,在心里回荡着。抵达嵖岈山,我们以其中的景观……
翟景荣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查看全文 >>
练江水文化——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豫中水韵,大美河南”实践队中原文化璀璨夺目,因而驻马店的水文化也丰富多彩,今天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豫中水韵大美河南”实践队就……
翟景荣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查看全文 >>
育水,水才育人今天,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豫中水韵,大美河南”暑期实践队为响应国家“三下乡”的号召,彰显当代大学生的风采,来到了汝河,对其水情进……
翟景荣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查看全文 >>
网络购票,联通心与家的距离——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豫中水韵,大美河南”实践队在从驻马店西平回到郑州的火车上,我遇到了一个要做二十几个小时到达呼和浩特的姐姐,她向我……
翟景荣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查看全文 >>
中原盆景——嵖岈山——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豫中水韵,大美河南”实践队嵖岈山位于河南省遂平县境内,景区面积148平方公里,可游面积52平方公里,海拔786米。嵖岈山系伏牛……
翟景荣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