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西农学子三下乡|体验非遗魅力,传承传统文化

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作者:顾稼蔚 葛兰华

响应号召,付诸实践

为积极响应“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是中华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跃起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理学院赴韩城调研队于7月24日至7月27日前往陕西省韩城市通过问卷调查及采访文化继承者的形式对当地文化传承情况进行了调研。

深入农村,贴近群众

7月25日上午,“三下乡”调研队前往韩城市盘乐社区对当地群众进行了问卷调研,向盘乐村各年龄段村民了解了当地传统文化的传承情况、社会政府对传统文化的宣传情况以及传统文化在当今的活力。从每个村民的口中记录传统文化于当今时代在民众生活中的存续。在利益当先的现代,传统手工艺的制作成本和工艺较高,且相关高新宣传手段并不突出,传统手艺在生活中正渐渐淡出。

承神农文化,传本草精华,续中药神话

7月25日下午,调研队前往韩城市非遗传承法王医术所在的法王庙进行了调研。调研队采访了法王医术传承者,向传统文化传承者了解了中药医术的技法和其在现代的竞争传承情况,并在医师的带领下记录了部分品类中药的植株,如青蒿、白毛草、曼陀罗等。在这里,团队成员了解到了“望”,“闻”,“问”,“切”等传统的中医诊断方法,也了解到中医在医学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在一些传染性疾病上都有其独特的作用与疗效,尤其是在新冠疫情爆发后,中医也被广泛认可,逐渐登上了世界舞台,这是值得每一个华夏子孙骄傲的。通过对药草的认知,使每个成员真正明白了“钻技术,乡村医生要吃香;识宝贝,草药遍地不是草”。

取消代沟,促成青年文化

7月26日上午,调研队伍前往韩城市文化馆从当地政府工作人员处了解了文化传承保护的工作进行情况,韩城市具有多项国家级、省级非遗传承技艺,包含锣鼓、建筑、舞蹈、手工技艺、美食等内容,受历史文化熏陶,当地人举办各项活动都是围绕在锣鼓声中的,传统技艺深入老一辈的生活。但受现代文娱的冲击,科学技术发展的大浪潮需求,传统手艺的淡化难以避免,现在主要是由国家政策帮扶和手艺人坚守。为使非遗文化保持鲜活性,应加强对新生力量的培养,尤其是广大青年。

悠悠华夏千古,脉脉文明永续

7月27日,在感受韩城古城的文化气息中,韩城传统文化“三下乡”调研活动正式结束,队员们在活动中发挥各自优势,实践能力进一步提升。中华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根基,是中华文明面向未来的土壤,是实现中国梦的最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慧源泉。韩城乡土文化深厚,历史悠久,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宣传也相当紧迫。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0416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一粒火种,点亮振兴之路——“大包干”精神 赋能凤阳县小岗村乡村振兴

1978年的一个冬夜,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的18户农民在一纸“生死契约”上按下红手印,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大包干”的序幕。四十余年后,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时代背景下,小岗村再次成为观…… 刘凯 安徽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查看全文 >>

书写科创之梦,让青春更闪耀——刘凯

引言新时代的青年不忘初心,奋斗力行,用汗水浇灌理想,用智慧开启新路,用自身行动诠释了“创新无止境”。创新型人才是科技创新活动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资…… 安徽中医药大学 安徽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查看全文 >>

“医路潜行”青年志愿先锋团:医产融合为乡村振兴开辟新路径

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医药与康养、教育的深度融合,不仅为产业发展注入了新动力,更为乡村振兴开辟了新路径。安徽中医药大学“医路潜行”青年志愿先锋团深入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程庙村调研…… 刘凯 安徽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查看全文 >>

安徽中医药大学新安医学调研实践团:从新安百草园到智慧中药房

2024年7月10日至7月12日,安徽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立德创新卓越班”联合上海中医药大学“屠呦呦班”共计40余人赴安徽省黄山市歙县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调研。黄山歙县是新安医…… 刘凯 安徽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查看全文 >>

安徽中医药大学三下乡--歙县义诊暖人心

义诊温暖人心,医药点亮乡村2024年7月11日早晨,安徽中医药大学新安医学调研实践团来到了歙县经开区社区委员会进行义诊活动。来自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安徽医院的六位专家一同上阵,…… 刘凯 方文发 杨雯 安徽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之光寻访团聚焦南阳五中丁军丽老师:以爱为笔,书写历史

2月16日,广西师范大学教育之光寻访团成员冯彦博深入南阳五中(三全校区),对深受赞誉的历史教师丁军丽展开深度访谈,旨在弘…

一粒火种,点亮振兴之路——“大包干”精神 赋能凤阳县小岗村乡村振兴

1978年的一个冬夜,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的18户农民在一纸“生死契约”上按下红手印,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大包干”的序幕。四十余…

参观朱光纪念馆,铭记历史砥砺前行

2025年2月5日,“文化之根,精神之魂”社会实践队一队员怀着对革命先辈的崇敬之情,走进了承载着深厚历史意义的朱光纪念馆,进…

安徽工业大学学子返家乡:环保教育宣传在行动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引领下,安徽工业大学的奚燕同学利用暑期返回家乡安徽铜陵,开展了一系列环保教育宣传活动,旨…

【班团建设】“借院校之花,结学习之果”——法学2303团支部数字法治专家讲

当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法律与技术的交融已成为时代命题。2024年12月13日,法学2303团支部全体成员齐聚马房山校区西院会议中心…

最新发布

新农村生态文明探究调研背景十一弹
(一)高校后勤部(以安徽财经大学为例)安徽财经大学的后勤服务集团严格遵守蚌埠市垃圾分类管理制度,并通过一系列政策条例的实施来加强垃圾分类工作的执行力度,优化校园环境。1、成立校园垃圾分类工作协…
初心如磐,笃行致远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建筑学院“绘红图”实践队
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风雨,迈进第101个春秋,初心如磐,使命在肩;新征程上,笃行不怠,砥砺前行!2022年7月1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建筑学院“绘红图”实践队前往浙江省嘉兴市,瞻仰南湖红船,学习“红船精神”。…
新农村生态文明探究调研背景第十弹
(一)蚌埠市人民政府(龙子湖区)蚌埠市龙子湖区人民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垃圾分类工作,不仅将城市生活垃圾进行具体划分,而且推行一系列分类标准与奖惩措施,并对垃圾分类管理工作进行信息公开。现从政策制定…
不忘革命党史,传承红色精神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建筑学院“绘红图”实践队
为重走红色足迹,追溯红色记忆,体悟红色文化。6月21日,建筑学院再“绘”红色地图,“筑”就我辈精神党史学习实践小队成员张怡菲同学到家乡瑞昌洪一,围绕“呼吁青年其发扬,共传承红色精神”为目的开展党史…
青春向党,当燃有我——杏林党员讲述党的故事,牢筑爱国之心
“青春向党,当燃有我”红飘带实践团20220816通讯稿红飘带实践团由7名预备党员组成。为了响应“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号召,本团队选择讲述党的故事为主题,忆苦思甜,传承红色血脉。红飘…
悲鸣响彻长空万里,热血飘扬岁月千年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建筑学院“绘红图”实践队
2022年6月23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建筑学院“绘红图”实践队,深入探寻抗战遗址,在重庆大轰炸惨案遗址处回顾国家抗战时期的惨痛历史,纪念惨案中的死难同胞,学习记录党和国家不屈不挠的抗战精神。在经历了重…
新农村生态文明探究调研背景第九弹
完善并落实垃圾分类政策,不仅需要我们每一位居民的自觉执行与共同努力,还需要各个管理机构对实施情况的调研,督察与管理,以进一步促进我们垃圾分类意识与习惯的养成。以下从国家环保局(生态环境部)、蚌…
保卫炮火响,军民合力战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建筑学院“绘红图”实践队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毛主席对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的喜悦溢于言表。2022年7月3日,离开了井冈山革命纪念馆,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建筑学院“绘红图”实践队来到了位于江西省井冈山茨坪西北面的黄洋界保…
新农村生态文明探究调研背景第八弹
1、抽样方法由于随机抽样方法满足随机性和效果最佳原则,保证所有样本单位出现的机会是相同的,在既定的费用下使得抽样误差最小化,并且在既定的精度下可以达到研究费用最小化的效果。因此团队选取随机抽样…
八路军魂记心中,曹沟旧址忆抗日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建筑学院“绘红图”实践队
2022年6月22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建筑学院“再‘绘’红色地图,‘筑’就我辈精神”实践小队(后称“绘红图”)在中国共青团成立百年之际,携手共同追溯红色记忆,回顾红色党史,发扬红色精神,为建设中国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