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红色名迹,传承红色精神#
#投稿来自2021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班林旭#
[em]e400124[/em]为探寻红色历史,传承革命精神,缅怀革命先烈,弘扬爱国主义,牢记使命,不忘初心,淮北师范大学2021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一班的林旭同学于2022年7月23日至24日前往安徽省六安市皖西烈士陵园进行参观学习。
[em]e400124[/em]皖西烈士陵园由纪念区和浏览区组成。园内树木葱茂,繁花似锦,环境优雅秀丽,园内烈士纪念塔建于1957年。塔基建在砌有三层水泥雕栏面积900平方米的平台上,塔基边宽3. 2米, 塔身方形锥体,钢筋水泥结构,高18米,正面原为谢觉哉题字:“是人民革命事业的先驱者,英风浩气长存于天地之间”。后啟为冻题字手迹:“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期三面刻有记述皖西革命斗争史的铭文,塔顶竖有红星。陵园内纪念建筑另有烈士亭、烈士事迹陈列等。
[em]e400124[/em]纪念区位于陵园中央,由革命烈士纪念塔、许继慎烈士塑像、皖西籍108位将军事迹陈列馆、悼念广场以及祠、等多处纪念建筑设施。陈列室整理陈列有100名著名烈士的生平英勇斗争事迹和420名县团级以上烈英名录,征集收藏知名烈士档案192卷,烈士遗物2100件,其中13件为国家一级革命文物。
[em]e400124[/em]浏览区环绕在陈列馆四周,由明塘、拱心桥、苗圃、花卉、林荫绿带、娱乐场等构成。
[em]e400124[/em]烈士馆建成后,党和国家领导人朱德、刘伯承等曾来此莅临凭吊先烈,寄托哀思。1989年, 被国家民政部列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1995年, 被中共中央宣传部列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04年7月, 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安徽省军区命名为“安徽省国防教育基地”。
[em]e400124[/em]皖西是一块红色的土地,红军的故乡,将军的摇篮。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革命三大主力红军红四方面军的发祥地。老无产阶级革命家邓小平、刘伯承、徐向前、徐海东、郭述申、程子华等早年.人事革命活动和战斗过的地方。在中国漫长的革命斗争岁月中,英雄的皖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前仆后继,英勇奋斗,先后有30多万优秀儿女为党为国捐躯。其中建国后被追认的在册烈士就达26000余名,涌现出许继慎、舒传贤、周维炯、刘淠西等一批革命英烈。 革命烈士的鲜血洒满了皖西大地,他们用宝贵的生命在中国革命史上谱写了光辉灿烂的诗篇。为了永远纪念革命先烈,党和政府于1953年在革命烈士殉难重镇(今六安市)兴建了烈士陵园。
[em]e400124[/em]皖西烈士陵园真实地记录了皖西人民革命斗争的历史。早在1922年,党就在这个地区建立了组织。第一次国内革命失败后,党组织发动群众逐步开展武装斗争。1929年,在皖西六安、霍山地区爆发六霍起义。此后不久,皖西革命根据地逐步形成,并与鄂豫边、豫东南根据地连成一片, 以大别山脉为中心的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正式形成。此后,党在根据地建立了各级苏维埃政权,包括革命法庭、政治保卫局在内的政法机构成为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
[em]e400124[/em]在烈士陵园的革命烈士纪念馆中,一-张标有红色路线的地图尤为引入注目,这就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路线图。1947年六月间,刘邓大军成功强渡黄河,千理跃进大别山,开始了逐鹿中原的光辉历程。
[em]e400124[/em]1989年陵园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烈士纪念建筑物重点保护单位; 1991年以来,陵园先后被民政部、安徽省人民政府、南京军区政治部、部参合肥炮兵学院、武警安徽省总队、皖西学院等多家树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995年 ,被中共中央宣传部列为全国第一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04年7月,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安徽省军区命名为“安徽省国防教育基地”;皖西烈:士陵园被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列为“大别山红色旅游精品路线”上重要景点。
[em]e400124[/em]红色名迹在历史长河中巍巍伫立,红色精神孕育其中熠熠生辉。吾辈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0432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