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安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张紫诺)近现代溧水国药考察团队作为2022年安徽师范大学“三下乡”暑期实践校重点团队,由安徽师范大学发展规划处副处长、历史学院教授梁仁志老师指导,由历史学院王甫松同学任队长。团队立足于各类史料文献,结合口述访谈、田野调查等方式,并走访以芜湖张恒春、武汉叶开泰为代表的著名医药企业,先后在芜湖、南京、武汉等地展开实地考察。探寻国药魅力,增强文化自信。为弘扬中医药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挖掘溧水药商发展崛起背后的因素及其发展史,探寻国药行业在抗击疫情背景下的作用,近现代溧水国药考察团队在6月23日至26日,于芜湖开展第一期考察任务。
召开安全会议,团队交流学习
团队出发前,队长王甫松多次召集队员们就有关溧水药商相关书籍论文进行讨论。成员们分享了自己从网络、书店以及图书馆处收集来的资料,让成员们对团队实践内容有更深入的了解的同时,也针对未来几天的考察重点有了更加详实的计划。成员们相互补充,并就溧水国药的起源、发展,分散至周边地区的过程、原因进行讨论,彼此之间畅所欲言,交流学习。
在出行前,团队安全委员连思沂召开安全会议,宣读安全须知书,强调暑期社会实践的安全问题,做到安全、有序开展暑期社会实践。6月24日,在队长王甫松的带领下,考察团队于安徽师范大学东门集合,一起探访芜湖市档案馆。
相约芜湖档案馆,揭开国药神秘面纱
芜湖市档案馆始建于1960年6月,1980年10月成立芜湖市档案局,局(馆)实行合署办公至今。2002年,设立了现行文件资料服务中心,为人民群众查阅利用提供服务。考察团队抵达档案馆后,首先前往中共芜湖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龙遗华副主任热情接待了团队成员,团队成员向龙主任询问了以张恒春号为代表的芜湖药店发展历史,得到了龙主任的耐心解答,随后并在其的指导下前往芜湖市档案馆查阅档案资料,在完善团队相关资料的同时,相互对照并加以补充。在团队成员的不懈努力下,考察团队成功搜集到了大量珍贵的一手史料,对芜湖市的中医药及其历史有了基本的了解。
档案材料表明,在近代以来,以张恒春为首的溧水籍药商,通过加入同业会等形式,壮大了自身,加强了芜湖中医药业的发展,对当代芜湖市中医药也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也为今日芜湖中药业的全面兴盛并日益成为我国现代化中医药基地之一奠定了基础。
探索芜湖古城,搜寻徽商遗迹
6月25日下午,在指导教师梁仁志教授的带领下,全体考察团成员迎着骄阳向芜湖古城进发。沿途中,梁老师向团队成员们讲授着路旁建筑的历史,对于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也都一一解答。在一片历史与思考迸发的火花中,最终抵达了考察任务的第二站——芜湖古城。“芜湖古城”位于芜湖市南部,面积约30公顷。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以徽商文化为主、多种文化汇交,以及悠久的历史积淀,芜湖人民创造了独具特色的灿烂文化——青弋江文化,形成并发展了自己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
如今,历史遗留下来的“芜湖古城”部分巷道仍保持着明清时期的整体格局,保留着传统的商业风貌。梁仁志老师带领着团队成员们,穿过青石铺就的长街,在历史与现代融合的古城中探寻徽商文化。一路走来,梁老师深入浅出,引经据典地为我们讲解着古建筑的前世今生,不断引导着我们思考,提出自己的疑问。登上长虹门,江风的清凉与午后的暑气交相汇融。临江而望,波光粼粼,数座大桥引入眼帘。
梁老师为我们讲述着青弋江的历史,它与芜湖徽商相辅相成,创造过属于自己的辉煌。走下古城门,团队成员们自由穿梭在古巷中,或调研,或拍照,或采访,深刻感受徽文化的独特魅力,对于芜湖近现代药商的发展历史有了更深刻地了解。
相遇芜湖博物馆,领略国药独特魅力
6月26日,伴着晨曦,踏着绿荫,由队长王甫松带队来到安徽师范大学敬文图书馆,通过《安徽省志》等资料搜寻出了不少有关徽商与在芜溧水药商的档案资料,考察团队对于国药业的认识更上一层楼。下午,迎着骄阳,考察团再次出发,前往芜湖市博物馆进行参观学习。芜湖市博物馆,分为通史类陈列和专题类陈列,展陈内容涵盖了芜湖市220万年前到1949年的历史,以芜湖的历史发展为展陈脉络,既突出了展陈重点,又展示了芜湖的历史。在这里,团队成员们不仅见到了无数如青瓷羊尊、楚郢爰、唐四鸾衔绶镜一般的馆藏精品,还见到了此行的最大目的,原溧水籍药商企业代表、芜湖国药业的中坚—“张恒春药业”。
嘉庆五年(1800年),张宏泰始创张恒春国药号,寄“恒昌久远,妙手回春”之志。芜湖十里长街的状元坊口,徽派建筑,白墙黛瓦,张恒春药号前店后坊、批零兼营、深购远销,先后开设十余家分号,代办点分设云、川、鄂、沪多地,一时间声名鹊起。 1868年,张文金首立“虔诚虽无人见,存心自有天知”的祖训,历经百年风雨,传承至今。1898年,张文彬设“公和兴”,同人合股,富福同享,开创了国药股份合作之先河。1908年,张敬之创“管事制”,股权与经营权分离,建立“三房共管,兄终弟及,能者领衔,管事经营”的管理模式。1923年,张恒春进入鼎盛期,名列四大国药号,与“同仁堂”、“胡庆余堂”、“叶开泰”齐名。因张恒春是唯一的草根背景,故自谦为“半块招牌”,“国药三块半招牌”由此得名。
近百年来,恒春人以祖训“虔诚虽无人见,存心自有天知”为尺量长短,传承恒春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书写张恒春药业更新更美的历史。“次货不上柜,配方遵古法”牌匾,始终悬挂在张恒春店堂之上。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以义取利,诚信为本,始终是张恒春药业的坚守。张恒春的发展历史与经营模式引发了考察团队的思考,成员们彼此交流,共同讨论国药业如何能更好地实现现代化转型,在当下疫情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为期四天的芜湖站考察任务到此圆满结束,在这四天里考察团较为细致地了解在芜徽商以及溧水国药的发展过程,同时也从中汲取营养,积累经验。团队的脚步并没有结束,接下来考察团还将前往南京、武汉等地,进一步探寻国药魅力,弘扬中医药文化。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0434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