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至7月27日,河海大学红色筑梦支教团在湖南省株洲市茶陵县严塘镇高径村开展了“七彩假期 情暖童心”夏令营活动。
从小到大,老师、前辈谆谆教导着我们,而今“长江后浪推前浪”,我们担起教师一职,向村里的孩子们传输知识与正能量。很早就听过德国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的名言,“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活动走向尾声,我的心中早已有万千感慨。更深层次地意识到,教育正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成长的过程。
初识五六年级的他们是在第一节语文课。仍记得那天,没有授课经验的我倍感紧张。备课期间,我认为原先想教授的内容过于枯燥难懂,于是快马加鞭地更换了两次主题,做了两份课件,减少了枯燥干瘪的内容,精心准备了一堂有趣立体的语文课。
最先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学生是周裕菥。他既聪明又开朗,在课上,他积极回答问题,给我的回应最为热烈。后续越来越熟悉的相处中,我逐渐没了架子,同学们就你一言我一语,窃窃私语不绝于耳,课堂中多次“安静”无济于事只徒增烦躁。然而每次看到他,他那一双求知若渴的小鹿般的眼睛总是紧紧盯着黑板和老师,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从此,他让我意识到,教育教育,不是老师的独角戏,而必须是一场双向奔赴。从前只会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评价老师,如今站上讲台,若非你情我愿,那必然会累垮另一方,结局不了了之。老师尽力,学生配合,才有灿烂明天。若老师努力,学生“摆烂”,最终老师无力回天,不得已选择放弃。反之,学生努力,老师“划水”,能登上更高平台的学生更加少之又少,更别谈一步登天。付出了真心与汗水,得到回应与进步,良与善的良心循环。
7月15日,备课组安排我负责五六年级的英语课。在前一天的英语课上,我全程旁观,观察着孩子们的表现。我发现,这里的孩子发音并不标准,带着浓厚的乡音。更严重的一点是,大多数孩子面对读英语十分扭捏、不自信,上课不敢举手发言,课后也不会主动去读;没学过音标,以至于记忆单词纯靠“中译英”……
坐在第一排的女生,他们害羞腼腆,每次期待他们举手的时候。他们乌溜溜的眼珠子滴溜溜的转,可是手却藏得紧紧的。但是,有位女生自那节英语课起,每次的进步都让我眼前一亮。
第一节英语课上我点了内敛的她来回答问题。课后表扬了她是课堂进步最大的同学,并且奖励了他小零食,鼓励他继续加油。从那以后,他似乎对英语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课上认真记笔记,课后作业满分完成,课堂默写一字不差。他的改变让我尤为动容和感动。那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有孩子因我而朝着更好的方向茁壮成长,我的行为真正地产生了效益。我不禁思索起来支教的目的:我希望能为这里的孩子带来实质性的帮助,不仅是夏令营期间的知识教授,更是希望十五天后我离开了,而我带给他们的影响依旧在潜移默化地发挥着作用。
还有一个孩子实在不能不提。她是一个可爱的女孩,个子小小,笑容甜美。然而在校的她蛮不讲理,无理取闹,嬉皮笑脸,甚至欺负同学,欺负老师。这样一个伤脑筋的小孩远近闻名,所有的老师都对她感到又头疼又无奈。
纵然教育前路困难重重,但我们没有轻言放弃任何一个孩子的理由。她落下的课程太多,英语数学基础都很差,那我们就一对一给她开小班。她总是调皮捣蛋,自私任性,那我们就教她做文明社会人的道理。从前她只认识到K前的字母,现在能流利地唱出字母歌;从前她九九乘法表从只会背四四十六,到如今“任君挑选,我都会背”;从前她做错事总是嬉皮笑脸,现在学会了主动道歉……经过一个星期的努力,虽然低效费劲,但是能看到她的进步,我们便会破涕为笑,欣慰至极。
班里的另一个问题学生,也跟着她一起开小班。老师悉心教他,发现他其实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只是需要人去监督他,他缺少自己学习的能力。
想到这里,我的眉头又不禁紧锁。这里的学生对我说,当地学校的老师打骂学生的家常便饭,可是被打之后的学生基本上就不再听讲,差生满天飞。闻言,我既愤怒又心痛,随即是重重的无力感。我只是一个为期十五天的夏令营老师。在这里,我愿意花精力花时间去一对一地一遍遍教,可是学校的老师才是更容易影响他们的人。在原来的老师眼里,他们被贴上了标签,我想,他们的任课老师并不会耐心地去重新认识他们,想要撕去标签,只能看他们自己的努力。
高径村段书记一开始就对我们说,高径村很注重教育,虽然经济发展较慢,但是几十年来人才辈出。我们确实发现有不少很聪明的孩子,但是也不乏一些“泰山”,无论哪个老师如何沟通都“不动如山”,而十五天的夏令营根本是难以起到“愚公移山”的作用。本地的老师又难以分心在他们身上。我看着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一点点堆砌着未来的高度,如今止步不前,甚至可能随时轰然倒塌,不免心痛又无助。
我一直有想,支教是为了什么?提至此,脑中浮现的是孩子们睁着纯净的眼睛,渴望着外面的世界,但却被身后的土地、大山、戈壁紧紧束缚着。面试和出发前就有考虑到,在短期支教中,我们的所作所为并不能从大方向上改变什么,但我愿意在这短短的十五天内将我十九年简短的阅历和知识倾囊奉献。但一些孩子的态度和话语又是一盆冷水浇下。犹记得与他们对话时的无助与无力感,一些孩子的观念让我突然很庆幸自己能够接受到相对优质的教育资源,同时也对他们萌发出可惜与感慨,但愿我们的到来能让他们产生些许的对外探究心理,哪怕只有碎石投入湖中的点点涟漪。我们此行并非说要一口气教授孩子们三到九年级的课程,而是说,比如教了三年级的学习方法,孩子们可以一直用到六年级。同理,教了七年级的学习方法,孩子们可以一直用到九年级,这才是我们真正想教给他们的。
这世上除了父母,老师是孩子最大的转机。但同时,老师也可以毁了一个孩子。教育是一场拔河,不是学生在这端,老师在那端。而是老师学生永远是同一阵营,只有这样才能共同赢得胜利,这场胜利叫做“育人”。教育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唤醒的是对知识的渴求,对生命的希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0442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