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几代人传播下来的智慧与瑰宝,目前国家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别重视,近几年来由于疫情等一系列原因,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渐渐从人们眼中消失,为提高大学生的责任感,7月10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科技学院青锋·弘缘志愿服务队来到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博物馆与六角亭风向标,秉承祖先智慧,传播华夏文明。
非遗文化根植于中华民族文化的丰富土壤,队员们为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通过教授的讲解学习,与六角亭风向标匠心坊建立文化教育实践基地将非遗文化宣传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此处的优秀文化遗产,以此来保护非遗文化。
恩施州博物馆作为国家二级博物馆,它里面保留着许多的民族文化。据了解,当地的许多民族文化都在这里向大众展现,目前前来参观的人也越来越多,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使更多的人能够知道这里,将这里的民族文化推向了全国全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个民族精神血脉的延续,是民族文化传承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技的发展使一些即将覆灭的传统技艺得到保留,例如土家族吊脚楼、石像等制作技艺都在博物馆利用还原技术在博物馆内刻画出来,能够复制、并提取其中的精髓,不仅可以保留制作技艺,还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添加现代色彩,一些本来破碎的文化,例如陶瓷、四系盘口壶等工艺品,从之前破碎的碎片到现在完完整整地摆放在博物馆里,也能知道是哪一个朝代打造的,这都是利用科技进行的处理。博物馆里的文化瑰宝都无不向世人展现,而很多都是利用科技进行的一系列处理,让一些看似毫无价值的工艺品露出真正的样貌,科技的快速发展让一些文化技艺得以永久保存。
图为在州博物馆内教授为团队队员讲解民族文化。
队员们也了解到,如果没有现在的发展,博物馆摆放的物品也只有一件,来这里参观的人也会变少,每个文物所遗留下来的历史背景也没有人会知道。队员们跟随着教授一起感受这其中的魅力,工艺品、传统制作技艺、民族舞蹈、民族服饰等一系列文化瑰宝都收入眼中。
除了文化瑰宝,博物馆里同样也记录了发生在恩施的历史事件,也有很多人做出了无私的奉献。在抗战历史时期,恩施也作为革命根据地,也成为了战场,为了守护这一方土地,很多革命烈士在这里长眠,教授说:“民族文化是历史,革命抗战也是历史。”博物馆里所存放的不只是民族文化,更是民族精神,学习民族文化是为了更好地了解民族精神。保护的不仅仅是民族文化,更是民族精神,这也是队员们此行的目的。
六角亭匠心坊里也隐藏着非遗文化。映入眼帘的就是何氏根雕,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将普普通通的根材打造成天然珍宝,这并不是科技能够做得到的,通过小雕技艺,将根和艺融为一体,一些细节上的打磨还需要传承人亲手雕刻。一件根雕作品融入了传承人的许多心血,从选材到完工,花的时间是非常多的。据队员们了解,根雕技艺流传到现在是不断地创新,也是利用现代的科技研制出特殊材质,不断地推陈出新,改良工具,所做的工艺品也越来越完美,打破了传统技艺的做法,使作品更有特色。
图为团队队员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学习西兰卡普制作工艺。
民间四大名锦之一西兰卡普也一直流传下来,它反映了土家族文化艺术发展的历史,手工艺精美,古老的斜织机一直是不可替代的。负责人说:“在匠心坊的后面还有专门的学习教室,也有专门的传承人进行教学。”利用课堂将这些非遗技艺带给更多的人们,让很多学生都能了解并学习这些技艺,也使传承人能够将非遗技艺永久地流传下去。
队员也了解到现在许多的年轻人都很少来这里进行参观和学习,由于地理位置较偏也不被多少人熟知,队员们提出将这里建立成大学生文化教育实践基地,使这里的非遗文化让更多的大学生所熟知,并能在这里免费地参观和学习非遗文化,让当地的民族文化发扬出去。负责人也露出肯定的态度,“能将这里的文化宣传出去,不仅当地的人知道,还能让其他地方的学生前来学习,这是最正确的选择。”
图为团队队员与匠心坊建立大学生文化教育实践基地。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0484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