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高村民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预防乡村电信诈骗、溺水事故的发生,筑好“乡村振兴”安全线,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小我融入大我,青春告白祖国”暑期社会实践队前往井冈山市坝上村和萍乡市山口岩村开展防溺水和防电信诈骗普法宣讲活动,增强防溺意识,防范电信诈骗,组织引导实践队队员们投身于乡村振兴的社会实践中,维护平安和谐的乡村环境。
实践队队员们在坝上村村委会和山口岩村党员服务站的支持下开展宣传普及防溺水、防诈骗知识与调查研究,通过发放防溺水、防诈骗的宣传教育单、引导村民们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等方式,给村民们讲解近年来发生的溺水案例和电信诈骗案件,向村民们宣传溺水防护“八要点”、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等知识。
每年暑期是溺水事件的高发期,据不完全统计,在我国每年大约有5万余人因淹溺死亡;而在青少年意外伤害致死的事故中,淹溺是头号杀手。为了宣传普及防溺水知识及安全急救知识,队员们为村民们细心解读了防溺水的自救方法以及如何预防溺水的相关知识,作为未成年人的监护人要尽职尽责的保护好未成年人,防止意外溺水事故发生。同时积极引导未成年人学习防溺水知识,做好自我防护,为他们的成长保驾护航。队员们积极提醒未成年人不准擅自与他人结伴去游泳或到江河、水库、鱼塘等易发生溺水事故的地方玩耍,让他们了解夏季安全防范的知识和如何避免发生溺水事故,有效提高了未成年人的防范意识,助力未成年人度过一个平安快乐的夏日假期。
随着信息网络的发展,不法分子利用网络进行的电信诈骗层出不穷。电信诈骗是指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打款或转账的犯罪行为,通常以冒充他人及仿冒、伪造各种合法外衣和形式的方式达到欺骗的目的,如冒充公检法、商家公司厂家、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银行工作人员等各类机构工作人员,伪造和冒充招工、刷单、贷款、手机定位和招嫖等形式进行诈骗。从2000年以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一系列技术工具的开发出现和被使用,许多技术人员和一些平民借助于手机、固定电话、网络等通信工具和现代的技术等实施的非接触式的诈骗可以说是迅速地发展蔓延,给人民群众造成很大的损失。2022年5月11日,公安部公布五类高发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分别是刷单返利、虚假投资理财、虚假网络贷款、冒充客服、冒充公检法。
实践队队员们向村民们宣传讲解了“冒充熟人诈骗、冒充公检法诈骗、杀猪盘诈骗”等一系列电信诈骗犯罪分子的惯用伎俩、作案方式以及识别和防范的技巧,并告诫村民们牢记“不轻信、不透露、不转账”的预防电信诈骗口诀,队员们还教了一些简单实用的识别应对技巧给村民们,告诉村民们要树立好防诈的意识,切实维护好自身的合法权益。通过集中宣传,进一步增强了广大群众防范电信诈骗及防溺水的意识和能力,间接营造了全民防诈、全民反诈的社会氛围。
实践队队员们在宣传安全知识同时发放了调查问卷,了解村民们对于防溺水防诈骗的常识的掌握程度。在宣传过程中队员们更加认识到了防溺水和防电信诈骗的重要性,也使村民们充分认识到安全的必要性,使村民们进一步掌握了防溺水知识和自救办法,认清了电信诈骗的类型。告诫村民们今后要自觉珍爱生命,提高警惕,遵纪守法,遇到侵害时善于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对有效预防了安全事故和电信诈骗案件的发生起到积极作用。
“安全教育无小事,生命安全大于天”。通过这两天的防溺水防诈骗宣传普及活动,队员们将自己的所学的相关知识学以致用,进一步提高了村民们的安全防范意识,为建设平安乡村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时也增强了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社会责任意识,坚定为社会服务的信念,并在社会实践中履行力所能及的社会责任,更好的培养了队员们的奉献意识,在暑期社会实践中了解社会、了解国情。作为青年群体的主力军,作为大学生更应从自身做起,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自己的精神追求,外化为日常生活中的责任担当,用理想信念、社会责任感和实际行动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0517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