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弘扬传统文化,继承优秀文化遗产”主题,以重走传统文化足迹、追溯传统文化记忆、挖掘文化故事为旨,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维周之翰”文化传承实践团成员唐润佳于7月27日在济南市莱芜梆子戏团展开了实地调研活动。通过切身感受梆子文化,参观梆子戏团,主要了解到戏团的历史、发展历程、梆子戏发展现状等,观看梆子戏《烽火绝恋》演出,进而加深了对传统莱芜梆子文化图腾的学习,深入了解莱芜梆子精神,期望通过这次实践活动能够为传递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薪火贡献一份力量。
初入戏团,我便被富丽的装潢所吸引。映入眼帘的是以红色为基调的墙体加以金黄色的灯光映衬,与之同时每一面墙壁上还嵌入不同年份的剧目剧照以及脸谱,给初入戏团的我带来极大的视觉震撼。我想这些精致华美的设置恰恰是体现了当地人们对于莱芜梆子文化的重视,体现了人们对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视,同时也展现人们对于弘扬文化自信的切实践行。这也恰恰证明了无论是地方的传统文化,还是隶属于国家的传统文化都应该被重视和发扬光大。在我看来,这些绚烂的传统文化如同一块块拼图,不断经由文化传承者和文化保护者的耐心拼接、打磨、修复,才构成了如此灿烂的中国文化版图。而每一块拼图都不可或缺,都独一无二。正是在人们的一直努力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正在祖国大地的不同地域熠熠生辉,发散着独特的光芒……
我走近一张张剧目海报,注意到梆子戏剧目种类丰富,涵盖古今。既有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长勺之战,又有新时期助力村民脱贫,其中也不乏建国前的故事,像少年英雄刘胡兰、中共地下党员江姐等的故事。在我看来,古今结合正是体现了人们对于莱芜梆子传承的用心所在。它既包含了古代传统的文化记忆,同时又融入了新时代的旋律,同时不乏新民主主义革命期间的红色英雄事迹,也正是这般多元化加创新化的梆子文化精神使得莱芜梆子在一代代戏团演员的生动演绎中不断延续、更迭、创新,让人民群众在每一次演出中观赏不同的主题,体悟在不同时期独具特色的梆子文化内涵,进而呼吁广大群众去重视传统文化的继承发扬,继而唤醒广大群众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忱之心。在我看来,只有将时代和地方特色恰当结合,在保留传统文化闪光点的同时,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色彩,才能使地方优秀文化发光发热,才能将这份光热传递至祖国大地,乃至世界。
在仔细观赏过一张张栩栩如生的剧照后,我来到演出会堂。此时正在激情上演的是《烽火绝恋》,取材于《泰山时报》。伴随着节奏变化鲜明的伴奏,刚劲豪爽、高亢奔放的唱腔声声入耳,回荡心间。在观看时,我听出莱芜梆子唱腔清亮高昂,没有大幅度的旋律变化和音符跳跃,演唱起来吐字清晰,节奏明快,如唱似说,十分质朴自然。令我惊奇的是,在观看过程中没有理解上的障碍。这是因为莱芜梆子采用本地方言、选材贴近群众,且剧目与当地民俗文化因素紧密结合。我想,之所以其广为流传延续至今,不乏本地方言的功劳。只有贴近群众的声音、走进群众的内心,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才能在群众心中留下深刻的记忆点,才能在百年间来在群众中娓娓相传至今。在结束之际,回荡在我脑海的是演员们真情实感的流露,是融合度极高的舞台设计以及阵阵雷鸣般的掌声,这都彰显了对于广大人民群众对于莱芜梆子的喜爱和热爱。正是有了演员们的辛勤付出和观众们的热情回应交相呼应,使得梆子戏不断传递至今。彼时,欣慰和感动之情交织,久在我心间难以消散……
在结束观摩后,我仍在回味那场精彩绝伦的演出和那座无与伦比的建筑。我想,正是别具一格的民俗文化和梆子文化的恰当结合使得莱芜梆子获得一致好评,深受当地群众喜爱,这正展现了民族文化创造力的典型性和代表性。莱芜梆子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一,不断与时俱进,同时批判继承其他戏曲特点,在山东这片土壤不断生根发芽,文化枝桠也愈发繁茂。弘扬梆子文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我们要不断呼吁广大文化传播者坚持守正创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展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标识,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而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更应该在自我认知正确的前提下,积极鼓动身边的人参与到发扬传统文化的热潮中来,主动担当引领文化潮流的角色;更应当从自身做起,积极在课外汲取传统文化知识,利用图书馆、计算机等资源,增加自身传统文化底蕴;可以按照兴趣爱好,多学习掌握传统技能,从而真切积极地投入到保护和发扬传统文化的时代浪潮中去,推动传统文化的发展和创新!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0519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