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亩荷塘、潺潺流水、仿古栈道,沿着彩色绿道和平整柏油路蜿蜒前行,让我们随调研队一起走进这片川西民居——2021年度乡村振兴百强县简阳市的平泉镇荷桥村,共同翻开荷桥村书写的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新答卷。
第一、促进三治融合,健全乡村治理体系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乡村科学民主的治理体系是乡村宜居性建设的基石。实践团队从荷桥村人文环境、政务决策等角度对当地村民和党群服务中心村委干部进行采访调研,了解到荷桥村在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方面的初步情况:
其一、荷桥村坚持自治为基、法治为本、德治为先,健全和创新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强化法律权威地位,以德治滋养法治、涵养自治,让德治贯穿乡村治理全过程。受访者表示荷桥村经常开展普法宣传教育,乡村文明程度较高。
其二,荷桥村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对乡村振兴的全面领导,以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为主线,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成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实践团队了解到,不仅荷桥村党群服务中心荣获四川省先进党组织、成都市先进党组织、成都市党建引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示范社区等称号,荷桥村村委会也于2021年被评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通过入户走访调研,团队成员还发现大部分村民对当地民主决策的科学性评价为优良,村务公开及时性和行政效率均较高。
其三,荷桥村探索农业与商贸、文化、创意、旅游、康养、体育等产业融合发展新路径。通过与村委干部交流探讨,团队成员了解到荷桥村已于2021年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正在积极探索构建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服务平台,为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争取将荷桥村打造成“文萃荷桥创意新村”。荷桥村的这些创举正是切切实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走在前列、做好示范”的殷切嘱托。
第二、挖掘家风文化魅力,厚植乡村振兴底蕴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文化就是乡村振兴的魂。”乡村宜居性建设同样离不开人文精神环境的丰实。实践团队通过当地村民和村委干部的精准反馈,了解到荷桥村在加强乡风文明宜居性建设方面的初步情况:
其一,荷桥村挖掘“良知、清廉、为善、明志、为学、修身、正俭、立身”家风文化,以家风文化应用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场景,守住乡土文化之根。
其二,荷桥村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完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打造家风工作站、家风文创产业基地、家风学堂,焕发文明新气象。
同时,团队成员在相关资料对比整理时发现,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文化振兴相比于产业振兴更容易被忽略。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既需要守护好绿水青山,发展产业、壮大经济,也需要传承振兴乡土文化,激活文化、提振精神。荷桥村正从文化艺术产业化、产业模式创新化等方面入手,书写着乡村文化振兴的荷桥范本。
第三、路通山村觅莲香,于村中望山见荷
基础设施铺设情况与乡村宜居性建设密不可分。“出门硬化路,抬脚上客车”,在荷桥村已然成为现实,曾经崎岖的山路,隔绝了大城市的喧嚣,繁华在路口休止,但如今也从这里蜿蜒重生。
其一,在简阳市乡乡连道路提升工程项目的努力下,荷桥村修建公交站台,增加边坡防护,在与村民沟通了解到,荷桥村的路好了,销路更多了、产业更多了、游客更多了、归家的梦也更近了。
其二,荷桥村开展乡村振兴旅游环线道路项目,将文化与景点、景观、产业连接为整体,让旅游产业成为荷桥村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这条旅游环线近7米宽、长度约为13.8公里,既是景观生态带,又是产业生态带,将新居工程、高标农田、景观节点等有序串联起来,荷桥村精品林盘的雏形凸显。
习近平总书记说“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接下来要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全面振兴。”在团队成员看来荷桥村不是脱贫攻坚下气势恢宏的工程,而是一个都不能落下的决心、乡村振兴的阵地。一条条道路,不仅带动了当地“绿色经济”的发展,而且兼顾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当地的全方位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路是一个缩影,是摆脱贫困奔小康时代变迁的鲜明印记,让群山里的灯火,更加温暖,点亮了每一个幸福的期盼。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0526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