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2022年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文件精神,山东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汇合东方才智,传播华夏文化”文化侦查小组社会实践队队员以家乡建瓯为中心,实地调研闽菜,在速食产品盛行、传统饮食文化流失的背景下为保护闽菜文化收集宣传素材。
实地调研前,队员通过网络资源,形成对闽菜的总体性认识:中原人口千年南迁八闽之地,在海风与丘陵常年滋养下,汉族文化与闽越族文化充分交融,孕育了集山珍海味于一体的闽菜。闽菜清鲜淡爽,和醇不腻,留下“食得建州梦,啜来北苑春”的美谈。随后通过与外地同学交流,确定区域性较强的闽菜调查对象。既而队员在7月11日前往鼓楼后街道、南门市场与小松大扁肉快餐店。
一大早,队员来到小松大扁肉快餐店,吃一碗经典早点扁肉。厨房一侧,厨师取出凌晨宰杀的生猪身上的腿瘦肉,除去筋膜,顺肉纤维横切成块状,放在木墩上用木锤竖打,打至烂如绵,随后加入适量小苏打、清水、食盐、味精搅成糊状,制成馅料。另一侧,厨师将皮用面粉与碱水混合和面,再将面团打成长约7cm的方块制成面皮。厨师的手灵巧一捏,馅料就包入皮中,形似蝴蝶翩跹。扁肉汤以猪骨头在温火中熬出清汤,将扁肉放入清水锅中煮开,待扁肉浮起,用小笊篱捞起,放入盛有酱油、猪油的碗中冲入沸清汤,撒上香葱即可食用。其味鲜、嫩、香、甜,入口爽脆,提神醒脑。
随后,在与街道居民和市场商贩交流的过程中,队员被鼎边糊吸引。原来在明朝嘉靖年间,戚继光带兵抗倭时途经福州,正当当地百姓准备用大米、肉丝、蚬子、金针、木耳、干贝、香菇、虾皮等当地特色食品款待战士时,探子突然传来消息,又有倭寇袭来,企图沿岸抢劫。戚继光马上集合队伍准备歼灭来犯之敌。但百姓们认为无论如何也要让战士们吃饱饭再去打仗,于是厨子灵机一动,将大米磨成浆,其余食材置于鼎上混煮,随后把米浆刷在锅边使其沿器壁混入汤中,不消一刻钟快速出锅。将士们吃尽后意气风发,将倭寇悉数消灭。当地人因其制作时需要沿鼎壁混入米浆,故命名这道菜为鼎边糊。简单的原料、简便的制作、简化的吃法、背后包含的爱国抗敌军民互助的精神,使其迅速在八闽大地普及开来。清代文献中“栀子花开燕初雏,余寒立夏尚堪虑,明目碗糕强足笋,旧蛏买煮锅边糊”一句足以证明这道菜至少有400年的历史。朱德元帅1961年在福州调研时更是对此菜赞不绝口。
经过一天的实地调研,建瓯的板鸭、大肠粿、豆浆粉、光饼等美食也给队员留下深刻印象。当地居民表示这些菜肴是建瓯人乃至福建人日常饮食的必需品,也是家人外出后念兹在兹的乡愁味。他们充分理解队员社会实践的初衷,祝愿团队能够推动更多的外地人走进孕育闽菜的这片山水。团队成员将知行合一,积极运用网络宣传手段,让闽菜文化走出建瓯,走出福建。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0540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