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论述,以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青年的责任和担当,西北大学文学院“红帆启航”社会实践队于近期开展了以“重温革命历史,传承红色精神”为主题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为红色资源与文化“活”起来贡献青年智慧与力量。
为了迎接西北大学120周年校庆,我们从西北大学现存的校园建筑入手重温校史中的红色记忆,唱响使命担当。
在西北大学现存的校园建筑中,大礼堂无言伫立了九十多个春秋冬夏,它以古朴、凝重、苍凉诉说着往昔那段峥嵘岁月。“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大学被迫内迁,先至北平,后随张学良将军入陕迁至西安,大礼堂也竣工于战火纷飞的抗日战争时期。兴建大礼堂时在墙基内嵌砌有一块纪念碑,刻有张学良将军的题词,“沈阳设校,经始维艰,自九一八,惨遭摧残,流离燕市,转徙长安,勖尔多士,复我河山。”
国土沦丧、民族危亡之际,张学良与杨虎城将军于1936年12月12日毅然发动兵谏,逼蒋抗日,史称“西安事变”。在中国共产党的有力斡旋下,西安事变得到了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也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挽救了民族危亡。回望峥嵘历程,张学良、杨虎城两位爱国将领牺牲小我、捍卫国家利益的精神令人敬佩;中国共产党人从中斡旋的政治智慧更是在历史风云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革命文物承载了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辉历史,记载了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弘扬革命传统和革命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生动教材。我们来到西安事变纪念馆,通过对纪念馆中所陈列的文物的寻访、记录,缅怀革命先辈,挖掘红色故事,体悟红色文化,重温革命精神,讲述红色故事。
在西安事变纪念馆,我们沿着历史的轨迹重温了那一段峥嵘岁月,见识了老一辈革命将领的报国之志和敢于斗争的历史使命感,大家都受益颇多。走近一幅幅历史照片、一件件文物文献、一幢幢文物建筑,我们仿佛又看到了张杨二位将军不顾个人荣辱得失,为了民族大义将生死置之度外的伟大精神。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国革命史是最好的营养剂。”这些丰富的红色文化遗产,是党领导人民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英勇奋斗的历史见证,是激励我们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力量之源,一定要进一步保护好、展示好、传承好。
此次实践活动不仅让我们进一步了解了西安事变,也感受到了在那段伟大的艰苦岁月里,革命先烈不畏艰苦的高尚品质,他们的事迹和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子,我们要努力挖掘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精神,赓续红色血脉,铭记革命英雄。
中国的未来属于青年,中华民族的未来也属于青年,当代青年要树立与这个时代主题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勇于担当这个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知识和感悟不仅来自书本,也来自于社会实践,只有将课堂学习和实践生活相结合,才能感悟新知,化生活、学习中的压力为动力,努力报效祖国,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0556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