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华东革命烈士陵园,位于临沂市城区金雀山脚下,沂河西岸。在1949年4月,山东省人民政府为纪念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牺牲的华东地区革命烈士而建此陵园,是华东地区最大的革命烈士陵园。陵园南北长650米,东西宽300米,占地面积290亩。陵园整体布局为中轴对称式,呈仿古建筑风格,南北大门与主体建筑革命烈士纪念塔、革命烈士纪念堂在一条中轴线上,粟裕、罗炳辉、汉斯·希伯、张元寿、刘炎等著名烈士墓及石像亭等建筑物对称布列于东西两侧。
游览华东革命烈士陵园,一段历史浮现在眼前。不论是抗日战争期间的不惧外敌入侵、勇敢保家卫国,还是在解放战争期间解放全中国、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战,都凝聚着革命烈士们的伟大爱国主义和共产主义精神。
一、部分红色景观介绍
革命烈士纪念堂,奠基于1949年5月,落成于1950年7月。建筑以石灰石、水泥构筑而成,为双层仿古建筑。堂内的石碑,镌刻有六万多名在沂蒙山区战斗牺牲的以及在外地牺牲的沂蒙山区籍贯的革命烈士的英名。
在革命烈士纪念堂内,可以让人清晰地想起那段不畏艰险抗争奋斗的历史,纪念英勇的革命烈士,缅怀历史,奋勇向前。
革命烈士纪念塔矗立于陵园中央,呈五棱柱形,高47.5m,纪念塔上有题词石碑与展现解放战争场景的石雕若干。题词雄健淋漓,遒劲有力;浮雕雄伟壮观,栩栩如生。浮雕上的工农兵形象,生动且宏伟,深刻的刻绘出了解放战争期间广大人民不畏艰险,为创立新中国而参与、支援这场伟大解放战争的画面。
仰风承志亭,为仿清双层飞檐八角亭建筑。仰风承志亭内部有1950年雕刻的张元寿同志、王麓水同志、刘炎同志、赵镈同志的半身石像。
革命烈士公墓,成“山”字型,有人民江山稳固的寓意,安葬有建园初期散葬于此的19位有名烈士及18位无名烈士。这些烈士有的在抗日战争壮烈牺牲,有的在解放战争壮烈牺牲,他们,没能亲眼见到新中国成立、更没能亲眼见到当今中国发展的日新月异,但是,他们为救亡图存革命事业做出的贡献,永远会被铭记。
罗炳辉同志,云南省彝良县人,1897年生。曾参与过讨袁护国战争和北伐战争,1929年秘密加入共产党。参加红军后,罗炳辉同志巩固并扩大了赣西革命根据地,随后参与了反“围剿”与北伐战争,曾任团长、纵队司令、红十二军军长、红九军团总指挥等职。罗炳辉同志在1934年,率红九军团突出重围,抢渡湘江,牵制了敌人部队,掩护了我军主力,为长征的胜利立下了战功。抗日战争期间,罗炳辉指挥皖南新四军抗击日寇。为打击日军“扫荡”,罗炳辉同志根据游击战的经验开创“梅花桩战术”,多次胜利。1946年4月,罗炳辉同志抱恙出征,参与解放战争。6月,罗炳辉同志病逝。
罗炳辉墓呈直线四角塔形,落成于1950年。墓顶以将军在五次反“围剿”中荣获的勋章为造型做装饰,墓身周围镌刻领导人题词,墓周围细腻感人的四幅小型浮雕,表现了罗炳辉同志爱护部队士兵、关心人民群众、制定作战方针、指挥一线作战的情景。
汉斯·希伯同志,1897年生于波兰克拉科夫,曾定居于德国,并加入过德国共产党。汉斯·希伯同志曾五次来华,关心中国的人民革命,在20世纪30年代进行了反法西斯政论、成为了世界著名的反法西斯政论家,并向全世界人民报道了中国人民的英勇抗战,著有《从广州到上海:1925年-1927年》、《长江三角洲的游击战》等著作。1941年,汉斯·希伯同志再次来华,参与了反“围剿”,并完成了书稿《中国团结抗战中的八路军和新四军》、通讯《在日寇占领区的旅行》等。1941年11月,在与日寇的遭遇战中,汉斯·希伯同志在战斗中牺牲。
汉斯·希伯墓1963年11月1日落成,呈六面体塔形,墓身上层呈双层棱柱状,镌刻有题词“为国际主义奔走欧亚,为抗击日寇血染沂蒙”。墓前有大型汉白玉雕像,表现出一位国际主义反法西斯新闻战士的崇高形象。
二、参观感想
在参观过程中,我感慨许多。即使前路再崎岖、过程再艰险,革命志士坚定不移的革命决心和坚韧不屈的革命毅力,从未消减。虽然革命烈士肉身早已逝去,但是他们的伟大精神,将永远地在这片土地上,永不褪色,永不变质,永垂不朽。支撑他们前行的,正是在解放全中国和抗击法西斯外敌侵略中,体现出的伟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和爱国主义信念。这些信念,跨越了时代,在当今仍旧熠熠生辉,闪耀着光芒。弘扬革命志士的伟大革命精神,让革命志士的伟大精神代代相传,是我们在新时代义不容辞的任务!
时至今日,我们也应当铭记历史。即使是在日新月异的新时代,革命烈士们的伟大爱国主义和共产主义精神,更应为大众所铭记。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0568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