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高派山东快书 ——山东大学非遗调查队山东快书再调查 非遗调查队员在对山东快书进行了初步调查后,决定进一步细化了解高派山东快书。 追溯山东快书的起源众说不一,而其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两个分支,一支是擅长贯口、俏口的杨派,另一支由戚永立传到高元钧,以其表演风趣生动,称为高派。以高元钧为代表的高派山东快书的根源在枣庄薛城,调查队员走进枣庄市薛城区沙沟镇戚庄村,探寻高派山东快书的历史源流。 据了解,在山东快书的传承和发展中,高元钧是关键核心人物,他在汲取民间曲艺精华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使这一艺术从民间走向舞台,他本人也成为山东快书“高派”艺术的创始人。高元钧,原名高金山,1916年3月29日生于河南省宁陵县张弓乡西四里和庄,幼年家贫,7岁即跟随双目失明的四哥背井离乡,卖唱乞讨。11岁时来到南京,依靠四哥在下关码头“撂地”卖唱的微薄收入,勉强糊口。此时,适逢戚永立在南京演出,便登门拜师。可是戚永立终不肯收,后来几经周折,总算学会了一些“武老二”唱段,又在走码头卖艺过程中,得到同路大师兄郭元顺的指导,艺术上逐步完善。通过郭元顺代师收徒,高元钧才正式成为戚门弟子。1930年,在南京怡和堂露天杂耍园子,高元钧正式拜戚永立为师,学艺三年,出师后辗转各地演出。 高元钧在山东快书的发展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首先,他净化了传统段子,把传统段子的“荤口”删除,再加工,形成了有文字记载的“净口”传统段子,广泛流传。其次是开创了山东快书说新、唱新的新路子,使山东快书这一曲种,成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优秀人物的先进事迹、惩恶扬善的有力武器。再者,高元钧将说“武老二的”这个行当正式定名为“山东快书”并普及推广到全国。解放后,高元钧在上海演出时不仅进了书场,而且进了剧场,登上了舞台,与此同时,还要挂牌子、贴海报,演出时要报剧目,1949年6月,为积极配合反霸斗争灌制《鲁达除霸》唱片时,才在唱片社吉联抗、何慢、吴宗锡等的协助下,根据这种艺术形式的发祥地、内容及语言特点,将“说武老二的”正式定名为“山东快书”,使这一民间说唱形式成为一个独立的曲种。 作为山东省的重要文化印记,山东快书的发展牵动着无数人的心,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山东快书、保护山东快书、学习山东快书。在一代又一代匠人的努力下,山东快书在新时代愈来愈焕发出新的光彩。这一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将在不断创新中走向新的未来,在新时代语境下展现独特的魅力。 文|陈丰筱 指导老师|郑春光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0580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