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上,探寻坎儿井的印记
近日,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学生赴吐鲁番市开展了以“文化名片——坎儿井”为中心的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活动,通过实地考察及走访当地政府相关部门全方位了解了坎儿井特色文化。
今年5月份开展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顺利闭幕,一片大好的发展趋势。吐鲁番作为古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一员,地处核心区域。它是孕育绿洲文明的地方,是当地人民生命之泉——坎儿井分布最多的地方。借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东风,学生们来吐鲁番重走丝绸之路,探寻坎儿井的印记。
活动期间,实践队伍通过走访吐鲁番市旅游局、文物局,托克逊县教育局等部门,了解吐鲁番坎儿井的历史沿革、现状及未来发展规划,以及坎儿井在经济、文化、生态等方面所具有的重要价值,相关负责人介绍了从2006年到2016年吐鲁番坎儿井数量与游客量变化、坎儿井生态文明规划等相关情况,使学生对坎儿井现状有一个更直观的了解。
吐鲁番市文物局的工作人员芦韬热情的接待了同学们并介绍到:从2009年开始,历时8年,已经完成了五期新疆坎儿井抢救性保护加固工程的实施,如今已有130多条濒临干涸的坎儿井重新焕发生机,流淌出清澈的井水。现在正在组织进行前五期的阶段性总结,也在努力的争取第六期的保护工程如期的开展。听了这些,同学们清晰的了解了坎儿井保护的进程和感受到了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对坎儿井保护的重视。
实践队员李亚丽说:“虽然我是新疆人,但由于新疆的地大物博,地域差异,之前我接触的关于坎儿井的信息很少,这次来吐鲁番调研收获很大,更加全面的了解了坎儿井文化。”古再努尔·艾孜布力也表示作为吐鲁番人,从小喝着“井”水长大的她,看着人们越来越重视它保护它,真的很开心,希望在未来它能被保护的更好。
历经三天的走访后,华中农业大学的学生们又深入坎儿井民俗园、坎儿井乐园、布尔加依村及客葛恰克村等地进行了实地调研,同时拜访了布尔加依村的阿不都热依木·依布拉依木老人及客葛恰克村的大队长肉苏力·依斯马伊利,从他们身上,学生们看到坎儿井匠人延续下来坚毅性格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吐鲁番人。
在吐鲁番坎儿井民俗园和坎儿井乐园,学生们看到了当地坎儿井和旅游产业的有机结合,吸引了很多的游客慕名而来。这样既让更多的人了解了坎儿井,又带动了经济的发展。这就与“一带一路”战略中的合作重点之一——加强旅游合作,扩大旅游规模,打造具有丝绸之路特色的精品旅游和旅游产品是契合的。这就启发他们回去向更多的人宣传坎儿井,让更多的人来吐鲁番领略绿洲文化,感受坎儿井中蕴藏的两千多年前人民的聪明智慧,以此来促进各地文化交流,促进共同繁荣。
在布尔加依村,老人阿不都热依木带领同学们来到他花了12年时间挖成的坎儿井边。他们近距离的感受了坎儿井周边环境的凉爽,亲自喝了坎儿井甘甜的水,听了老人挖井过程中的故事。从老人的故事中学生们认识到老人吃水不忘挖井人,他在用自己的生命保护坎儿井;从老人时而慷慨激昂时而语重心长的语气中学生们感受到了老人对坎儿井的深厚情谊和他想把坎儿井继续传承下去的殷切希望。
实践队员经过重走丝绸之路吐鲁番站,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和老人那激情而又带些忧愁的眼神,感觉到了自己作为农业大学学生身上所肩负的使命感:他们有责任为坎儿井这样一个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尽自己的一份力。
学生们将会在“一带一路”大好的发展趋势下,向更多的人宣传地下长城坎儿井。虽然作为学生,不能为“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中的政策沟通、设施联通或者是贸易畅通作出贡献,但是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来促进战略中的民心相通这一点,以此来促进各地区文化交流,促进共同繁荣。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058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