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乡村是具有自然、社会、经济特征的地域综合体,兼具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多重功能,与城镇互促互进、共生共存,共同构成人类活动的主要空间。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乡村最为突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它的特征很大程度上表现在乡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大学生三下乡是指“文化、科技、卫生”下乡,是各高校在暑期开展的一项意在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社会实践活动。而开展三下乡能提高农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助力脱贫攻坚。
【关键词】三下乡 乡村振兴 大学生 影响 作用
一、引 言
三下乡主要由文化下乡、科技下乡和卫生下乡组成。
文化下乡包括:图书、报刊下乡,送戏下乡,电影、电视下乡,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
科技下乡包括:科技人员下乡,科技信息下乡,开展科普活动;
卫生下乡包括:医务人员下乡,扶持乡村卫生组织,培训农村卫生人员,参与和推动当地合作医疗事业发展。
社会实践是育人的重要内容和有效手段,中国政府历来重视青年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八十年代以来,随着恢复高考制度和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青年学生社会实践的内容不断丰富,领域不断拓展,形式日益多样。80年代以走进社会、调查研究为主。90年代初开始有组织地开展志愿者扫盲与科技文化服务活动。1997年以来,共青团中央会同中央宣传部、国家教育部、全国学联共同组织开展了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这项活动中,每年暑期,数以百万计的青年学生以志愿者的身份组成实践服务团队,深入农村特别是贫困落后和欠发达地区,开展文化、科技、卫生服务。突出发挥高学历青年学生的知识技能优势,从2000年开始,在这项活动中增加了一个深化性的子项目:百支博士团“三下乡”志愿服务行动。
二、调查目的以及意义
中央宣传部会同中央文明办、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司法部、农业农村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广电总局、国家乡村振兴局、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国文联、中国科协日前印发通知,对2022年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开展进行安排部署。
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措施,有利调动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营造全社会关注农业、关心农村、关爱农民的浓厚氛围,推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三下乡”激活乡村一池春水。众所周知,时下的乡村,由于大批富余劳动力纷纷进城务工等多方面原因,不少农村成了“空巢村”“空壳村”。一些农村土地空闲抛荒,文化活动更是寥寥无几,农村少了生机,也少了活力。而自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启动以来,其通过走村串户调查民情、走进农家倾听民意民声,为农村群众送去急需的科技知识、文化活动、医疗卫生服务等措施,不仅一下子搅热了沉寂多年的乡村,而且也激活了乡村的一池春水,给农民带来了福利,也给农村带来了生机与希望。
“三下乡”为乡村振兴注入动力。乡村要振兴,科技文化要先行。而科技文化卫生,正是乡村发展的短板,“三下乡”活动是以送科技送文化送卫生服务到农村为主,对农村农民是雪中送碳,让他们掌握更多科技文化卫生知识,通过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把优秀精神文化产品和服务送下乡,充盈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通过开展农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培育适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要求的高素质农民。通过推进健康乡村建设,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健康促进活动,增强人民体质、保障人民健康。为乡村振兴发展注入更强劲的动力。
“三下乡”唱响“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时代主题。参与“三下乡”活动的人员中,不仅有大量的专业人员专业人才,更有大量的有文化有知识有专业技能的志愿服务团成员,通过推动“三下乡”活动常态化,把集中示范服务活动和经常性工作结合起来,强化服务意识,创新服务方式,不断提升活动整体质量和社会美誉度,更好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从农村产业发展、乡村治理、生态环境、乡风文明等方面着手,给予广大农村人才队伍、项目资金、平台载体等方面的支持,通过活动点燃乡村振兴发展的激情,唱响“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时代主题,引导更多的人积极投身于活动实践,为乡村振兴发展贡献智慧。
只要不断创新“三下乡”活动方式和载体,让其接地气、重民生,做到常下常新,延伸服务链条,拓宽覆盖面,就会受到亿万农民喜爱和欢迎,就会注入农业发展新动能,增强农村发展新活力,提振农民精气神。
通过“三下乡”活动,我们国家把发展经济、建设小康和扶贫攻坚结合起来,为农村中心工作服务,为农民致富服务;把集中活动与经常工作结合起来,抓好集中活动,发挥示范作用,做好日常工作,满足农民需要;把面上活动与雪中送炭结合起来,突出工作重点,着重帮助贫困地区的农民;通过“三下乡”活动,引导农民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提高素质,增强致富能力;通过“三下乡”活动,使得各部门的业务工作结合起来,服务农民,锻炼队伍,推动部门工作,加强自身建设;培育农村文化市场,制定政策措施,多渠道、多形式,引导扶持农村文化科技卫生事业的繁荣发展。同时还能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调查方法与过程
(一)调查人物
本次调查以黄石市阳新县屋边小学周边的村民为对象。调研覆盖面积较广,调查对象覆盖了各个年龄阶段及不同文化层次的人群,并尽量地扩大了调查范围,以使获得的数据更具有真实性和代表性。
(二)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综合问卷调查法与访谈法双重结合,辅以文献法来从客观角度出发,结合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对调查结果进行综合的分析。通过小队商议编制一套调查问卷——《被服务村民对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认知现状与满意度的调研》。本次问卷共13道题,其中包含6道单选,5道多选题目以及2道简答题,题目分别从群众对大学生三下乡活动的期望与评价,大学生三下乡活动在群众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人们对大学生三下乡活动的了解与满意程度三个方面进行调查,综合对当今时代大学生三下乡在乡村振兴这一场战役中发挥的作用,通过群众的不同看法来了解大学生三下乡实践队服务人民时产生的问题并改进其方法,创造一个更为完善的服务人民、乡村振兴体制。
1.问卷调查法:在查阅一定的资料去了解相关信息之后,经过“风之彩”小队的开会商讨结果进行整合,寻找经验丰富的学长请教,在发现问题之中修改问题,最后结合老师的修改意见确定此次调查问卷;本次问卷主要是对大学生三下乡活动服务人们,推进乡村振兴中的作用,缺点,成效及改善的意见进行调查。该调查问卷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群众对三下乡的期望与评价:通过了解当地居民对三下乡的参与度以及调查了解当地居民对大学生三下乡活动的了解和认知。
(2)大学生三下乡活动在群众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通过了解大学生三下乡活动对当地人们知识的普及,学生的教育,政府的推行力度,是否造成了一定的负担,以及三下乡对当地人们生活进行的改善程度。
(3)当地大学生三下乡所面临的缺点与遗漏以及受到的阻碍:通过当地的情况,了解当地居民对现状的看法以及提出的意见,调查当地大学生三下乡的成效以及基本情况。如是否缺乏后期管理,基层群众参与度,以及资金的调度是否合理等方面。
2.个别访谈法:在发放调查问卷之后,小队成员将深入社会去寻找合适的访谈对象,主要为帮助组织大学生三下乡活动的工作人员,参与相关大学生三下乡活动的志愿者,通过与其进行一个小型访谈活动,包括私下的交流之中,获取有关价值的资料,以此来深入的了解当地开展的情况,多角度的综合来看待大学生三下乡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深入的了解大学生三下乡所遇到的困难与成效,拓展此次调查。
3.文献法:通过在网络上搜集有关样本来作为参考方向,了解大学生三下乡在乡村振兴和帮助农民生活中的一些基本作用,或者大学生三下乡活动振兴乡村的案例等方面作为相关的研究资料,通过寻找相关的书籍来作为此次调查研究的研究基础。
(三)调查过程
本次问卷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并与个别访谈法相结合,共发放192份问卷,总共回收192份,回收率100.0%。
(四)调查方法的优缺点
1.问卷调查法
优点:
(1)具有较高的效率。其最大的优点就是简单易操作、经济节省开支,不但可以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还可以在短时间内调查到很多人。
(2)具有客观性。问卷调查一般不需要在问卷上署名,被调查者可以畅所欲言的表达自己的内心真实想法和情况。
(3)具有统一性和广泛性。问卷调查对所有的被调查者都是用同一问卷进行提问,这样有益于对被调查者在同一情况下进行比较分析,又能调查出与社会不同意识的被调查者,并可以对个体情况进行分析。问卷调查不受人数、范围限制。
缺点:很多人不是自愿回答问卷的,也有很多人对此问卷调查的目的不了解,别人对此问卷的填写回答时间也很短,因此调查结果没有那么准确,问卷统计结果质量也得不到保障。缺乏弹性。大部分的问卷调查都是由问卷设计者预先设计好了回答范围,使得被调查者作答比较受限,可能会遗漏一些更多细致、深层的信息,对于复杂的问题,简单的答案并能够获取到需要的丰富信息。且回收率和有效率较低。
2.个别访谈法
优点:
(1)获取的信息更加深入、详细和全面。
(2)可以进入到受访者的内心,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和思想观念。
(3)深入地了解行为发生的背景和影响行为的广泛决定因素。
(4)研究者有更多机会分享和了解应答者的观点,以及他们在更广泛问题上的信念、经历和语汇等。
(5)可用于研究个人隐私或敏感性问题。
缺点:
(1)人力,财力,时间花费较高
(2)容易受到受访者主观的情绪影响。
(3)访谈的结果不容易统一,难以不易进行数据分析。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
问题一:您对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了解多少呢?
表一:被调查人职业
选项小计比例
农民
59
30.73%
工人
38
19.79%
教师
4
2.08%
公务员
2
1.04%
医生
6
3.13%
学生
61
31.77%
退休人员
7
3.65%
其他
15
7.81%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192
析:由上面两个图可以清晰的看到“风之彩服务团”的成员调查的主要对象是19岁到40岁的村民,因为他们对大学生三下乡活动较为熟悉,也方便队员们展开调查,农民与学生所占比例相差不大。从图中可以知道大部分的人对“大学生三下乡对帮助乡村振兴的作用”都是持有所耳闻——知道政策、不清楚具体内容的观点,有16%的人表示几乎不了解——对相关大学生三下乡工作不太了解。
问题二:您是通过哪些渠道了解的大学生三下乡活动?
析:此图可以清楚的看到:人们大多通过村委会和学校或者教师了解到大学生三下乡活动,少部分是通过家人、朋友、新媒体以及邻居了解到的,极少部分人是通过其他方式了解到的。总体而且大学生三下乡活动的宣传方式较多,很多人都能了解认识这个活动。
问题三:您认为大学生三下乡活动对当地的学生教育有哪些影响?
表二:三下乡活动对中小学生的影响
选项小计比例
激发了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158
82.29%
只是觉得一时新奇,并无长远影响
24
12.5%
学到了很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100
52.08%
其他
3
1.56%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192
析:通过上图可知,绝大部村民认为三下乡活动有利于帮助中小学生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能帮助中小学生丰富课外知识。但也有少部分村民认为三下乡活动对中小学生的学习教育影响不大。总体而言,三下乡活动有很大的积极作用,但仍有一些地方需要改进。
问题四:您认为大学生三下乡活动对本地生活有哪些影响?
表三:了解三下乡活动涉及到的领域
选项小计比例
政策宣讲
87
45.31%
科技扶贫
72
37.5%
社会调查
99
51.56%
乡村普法
81
42.19%
支教科普
116
60.42%
文艺演出
62
32.29%
医疗服务
43
22.4%
环境保护
34
17.71%
其他
12
6.25%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192
表四:对三下乡活动的看法
选项小计比例
积极影响
162
84.38%
没有影响
28
14.58%
消极影响
2
1.04%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192
表五:三下乡活动的意义
选项小计比例
促进本地文化、科技、卫生事业的发展
113
58.85%
推动大学深入基层,了解民情和国情,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145
75.52%
开拓大学生的视野,提高社会实践等多方面的能力
105
54.69%
有利于让大学生的专业知识得到运用,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91
47.4%
其他
6
3.13%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192
表六:三下乡活动前后对本地生活的变化
选项小计比例
科技、文化、卫生知识水平和文化素养相应提高
128
66.67%
社会风气变得越来越好
98
51.04%
当地的医疗有了更好的保障
48
25%
引起政府关注,增强了对当地教育的扶持力度
74
38.54%
更多地开展了科普活动,为当地营造了学科学、爱科学的氛围
82
42.71%
其他
3
1.56%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192
析:通过上述图表可知,极大部分村民认为大学生三下乡活动具有积极影响,其中村民们了解到最多的领域是支教科普。关于三下乡对本地生活的的影响,有66.67%的人认为本次活动使科技、文化、卫生知识水平和文化素养相应提高;有51.04%的人认为本次活动使社会风气变得越来越好;有25%的人认为本次活动使当地的医疗有了更好的保障;有38.54%的人认为本次活动引起政府关注,增强了对当地教育的扶持力度;有42.71%的人认为本次活动更多地开展了科普活动,为当地营造了学科学、爱科学的氛围。通过三下乡活动,不仅村民们生活水平和社会风气变好了,参加三下乡的大学生们也得到了相应的锻炼,可谓是一举两得。
问题五:您认为大学生“三下乡”活动存在哪些不足之处?
表七:三下乡活动的不足之处
选项小计比例
大学生的知识储备不够丰富
81
42.19%
活动组织的人员数量存在过多或过少的问题
101
52.6%
部分大学生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
67
34.9%
“三下乡”活动没有达到实际效益
34
17.71%
其他
13
6.77%
(空)
2
1.04%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192
析:有上图可知,有42.19%的人认为大学生的知识储备不够丰富;有52.6%的人认为存在活动组织的人员数量存在过多或过少的问题;有34.9%的人认为部分大学生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有17.71的人认为“三下乡”活动没有达到实际效益。总体而言,本次三下乡活动仍有许多不足之处,我们应该结合村民的反馈加以分析,解决相应的问题。
问题六:关于本次“三下乡”活动项目及满足村民实际需求的方面和大学生的综合表现,您的满意度情况是?
表八:三下乡活动项目满意情况
题目\选项
非常满意
比较满意
一般
比较不满意
非常不满意
1.支教与科普讲堂
117(60.94%)
53(27.6%)
25(13.02%)
3(1.56%)
2(1.04%)
2.理论和政策宣讲
101(52.6%)
62(32.29%)
30(15.63%)
4(2.08%)
1(0.52%)
3.技术服务(家电维修)
110(57.29%)
56(29.17%)
25(13.02%)
7(3.65%)
1(0.52%)
4.社会调查(问卷调研)
110(57.29%)
54(28.13%)
29(15.1%)
2(1.04%)
1(0.52%)
5.文艺汇演
109(56.77%)
52(27.08%)
30(15.63%)
6(3.13%)
2(1.04%)
表九:三下乡活动满足村民需求情况
1.对本次“三下乡”服务的总体满意程度
非常满意 105(54.69%)
比较满意 65(33.85%)
一般 22(11.46%)
比较不满意 3(1.56%)
非常不满意 2(1.04%)
2.对提供的服务资源的充足程度
非常满意 104(54.17%)
比较满意 60(31.25%)
一般 28(14.58%)
比较不满意 4(2.08%)
非常不满意 1(0.52%)
3.对提供的服务资源的便利程度
非常满意 103(53.65%)
比较满意 60(31.25%)
一般 30(15.63%)
比较不满意 2(1.04%)
非常不满意 1(0.52%)
4.对提供的服务资源的普惠程度
非常满意 107(55.73%)
比较满意 55(28.65%)
一般 28(14.58%)
比较不满意 5(2.6%)
非常不满意 1(0.52%)
表十:对三下乡大学生志愿者的满意情况
1.对服务大学生的总体满意程度
非常满意 116(60.42%)
比较满意 61(31.77%)
一般 17(8.85%)
比较不满意 4(2.08%)
非常不满意 1(0.52%)
2.关于大学生志愿者的态度
非常满意 112(58.33%)
比较满意 62(32.29%)
一般 20(10.42%)
比较不满意 2(1.04%)
非常不满意 1(0.52%)
3.关于大学生志愿者的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
非常满意 107(55.73%)
比较满意 63(32.81%)
一般 22(11.46%)
比较不满意 3(1.56%)
非常不满意 1(0.52%)
4.关于大学生志愿者的服务质量
非常满意 112(58.33%)
比较满意 60(31.25%)
一般 22(11.46%)
比较不满意 2(1.04%)
非常不满意 1(0.52%)
析:由上表可知,绝大部分村民对本次三下乡活动的各个部分都比较满意,其中让村民觉得不满意的地方最多的是关于技术服务(家电维修)。针对此情况,我们应该在三下乡活动开始前加强对学生关于家电维修这一方面知识的学习。另外,还有许多地方都有不足之处,我们也应该加强对这些领域技能的培养。
问题七:您对大学生“三下乡”活动的意见和建议
析:从收回的192份调查报告中,绝大部分村民并未填写意见与建议。只有少部分村民给出了自己的建议。其中有:让更多愿意来三下乡的同学实践到活动中,让更多的被服务的人们了解到三下乡的意义和好处,从而积极的帮助学生们理解乡村的难处和帮助乡村人民了解社会进步的趋势,从而全面推动整个社会走向繁荣;主要以科普为主,激发学生们的好奇心,打下基础;希望国家多给予帮扶政策;得保障好大学生和当地小学生的安全;多一些学科外的科普类的课程;提高教学水平,教学质量;改善支教大学生的生活环境和日常生活需求等等意见。总体而言,本次三下乡活动的举办较为圆满,绝大部分村民希望我们坚持多办一些这方面的活动。
六、思考与建议
(一)思考
“三下乡”活动开展25年来,内容日益丰富,渠道持续拓展,形式不断创新,是一项提高农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助力脱贫攻坚的跨世纪民心工程,深受农民群众欢迎。今年的“三下乡”活动安排更早更实,既有传统的内容,也有新的要求。对于各级部门来说,扎实开展好这项活动,必须拿出务实之风。
要务实做好统筹协调。今年的“三下乡”活动涉及10多个部门,如何才能端出一份丰盛的“三下乡”活动大餐,需要各部门提早做好统筹安排。无论是送理论、送文明,还是送服务、送人才等活动,都要做到步调一致,要结合不同地区的不同情况,因地制宜制定“三下乡”活动年度规划。哪个阶段提供什么样的内容,重点开展什么样的活动,要有详实的计划,不能各唱各调,内容上不能重复,力量上不能分散。针对偏远的农村地区,相关部门要提早安排,要集中各方面的力量,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参与到“三下乡”活动中来。在开展“三下乡”活动中也要突出实效与重点。送理论下乡,要把广大农民思想和行动更好地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送文明下乡,要持续提升乡村道德水平和文明程度;送服务下乡,要在服务群众中更好地引领群众、凝聚群众;送人才下乡,要为农村留下一支不走的工作队伍。
要务实做好精准对接。“三下乡”活动是一项系统工程和民生工程,相关部门在做好统筹协调的同时,更要做好与农村地区的精准对接。有些是常态化的持续不断的过程,有些是当前农村地区急需要解决的问题,要分清轻重缓急进行安排部署。要结合农村地区生产生活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三下乡”活动。利用农闲时节,在传统节日期间,依托地方举办的各类民俗文化活动,集中开展“三下乡”活动,切忌在农忙时节开展大型的送文化活动。在“三下乡”过程中,要提早做好调研,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及时了解掌握农村地区现实情况。在春耕时节,要及时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要把科技送到田间地头,送到农民群众的手中,及时解决农业生产的棘手问题。在开展“三下乡”过程中,不能只是常年在某一个点位开展活动,而是要扩大覆盖范围,要让更多的农村地区尤其是偏远的农村地区都享受到“三下乡”带来的好处与实惠。
要务实做好衔接配合。2021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经过多年的脱贫攻坚,全国832个国家级贫困县全部实现了脱贫摘帽,农村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基础更加厚实。但总体来看,与城市相比,农村地区还存在较大差距。一方面要扎实拓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一方面要全面启动乡村振兴战略,如何做好脱贫攻坚成果的巩固与乡村振兴发展的衔接对接,需要相关部门利用“三下乡”活动进行补短板。要把“三下乡”的重点放在脱贫攻坚成果的巩固与乡村振兴发展方面,推动“三下乡”活动常态化、制度化,不断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和乡村文明程度,做到满足人民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二)建议
1、抱定宗旨。在实践之前,我们首先必须明确为什么要做这样一件事情。当这个答案然是多元的,但我个人反对为了评奖评优而实践。因为“追求成功,成功只会将你抛诸脑后;追求卓越,成功才会与你不期而遇。”所谓的奖励只是你“办好事、办实事”后的一种附属而已,不能成为追求本身。
2、重视沟通和对话。不管我们的活动形式是社会调研还是社会服务都不要过分纠结于能否给予服务(调研)对象具体的帮助,因为这在某种程度上是不现实的,这一点他们其实也明白。但是,通过我们与其进行沟通和对话所能给予他们的精神上的慰藉却是不可估量的。在这个过程中,交往双方的思想自然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对方,从而达到相互理解。
3、以需求为导向。前一段时间,中国青年报发文深入剖析了“被支教”这一反常现象,这的确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被支教”其实是一种供给导向的行为逻辑,也就是说因为我们要支教所以你们就得留下来让我们能够支教。这也难怪被支教对象会有不满情绪了。这告诉说明,在开展社会调研或者社会服务活动时,我们要时刻把握调研对象或者服务对象的内心想法是什么、调研地点或者服务地点的现状是什么、甚至是国家政策走向是什么,如此一来,才不至于出现供过于求甚至是供求脱节的情况。
此外,我们还需实现有效的团队合作,不能因自己的见解不一二出现各自做各自事情的情况。另外,在宣传三下乡活动的方面还需加大力度,仍有许多大学生以及村民不了解三下乡活动情况。
七、结语
在各大部门纷纷举行三下乡活动的情况下,“三下乡”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三下乡”要更好地助力精准扶贫就要常态化、制度化,让“三下乡”的内容更充实,形式更丰富,既让群众接受,又让群众受益,才能让关心变成涓涓细流温暖每一个人的心田。莫道今年春已尽,明年春色倍还人。在全国人民上下的深耕下,一场接一场、一年复一年的“三下乡”活动的种子定能在乡土大地上生根发芽、枝繁叶茂,为乡村振兴撑起一片绿荫,为加快建设名副其实省域副中心城市的核心引领区和首善之区提供坚实支撑
【参考文献】
[1]在中国共产党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
[2]人民日报[N]2022年1月20日;
[3]王宏甲.走向乡村振兴[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社.2021.03;
贺雪峰.大国之基[M]:中国乡村振兴诸问题.北京:东方出版社.2019.10.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0592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