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满足孩子们的学习需求,提高其综合素质与能力,推动传统文化学习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相结合,7月15日至26日,来自曲阜师范大学的“带砺山河”实践队走进新新家园社区,为孩子们开设传统文化教育、审美教育、基础课程教育等种类多样的爱心课程。
书画挥洒韵味,捷思闪烁光泽
“自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实践队员们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开设了以“神奇的汉字”为主题的鉴赏实践活动课。大屏幕上,展示着古今著名的楷书、行书书法作品,实践队员们耐心讲解,并告诉孩子们汉字学习过程中“眼离桌面一尺,胸离桌边一拳,手离笔尖一寸”的书写原则。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要写好硬笔字,首先是将一笔一划写规整。硬笔书法课上,队员们们从最基本的书写姿势、握笔、运笔开始,指导学生执笔轻重调控,书写姿势等要领。孩子们仔细观看实践队员们的示范,一笔一画临摹,一遍又一遍练习。“我希望自己不仅会认字,还能写一手好字!”三年级学生小张挺直了身板这样说道。
图为实践队员为孩子们演示汉字的正确结构。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xxx 供图
为保证坐姿正确,孩子们一丝不苟地用小拳头测量着胸口与桌子的距离,生怕有丝毫差错。孩子们聚精会神地看着实践队员在黑板上写下一个又一个工整的粉笔字,用心聆听队员所讲的笔画顺序,随后小心翼翼地拿起笔在方格纸上一笔一划的写着。在队员们的示范下同学们纷纷地练习起来,抬头,挺胸,握笔,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
在学习过程中,兴趣正不知不觉地在孩子们稚嫩的内心萌芽。加强学生的书写训练,才能写出一手漂亮的汉字,才能“端端正正做人,认认真真写字”。大手握着小手,一笔一划描绘出的不仅是娟秀的字体,更是千百年来凝聚而成的中华民族的方正之魂。
以我笔画我心
绘画课上,孩子们兴奋地打开画纸,竖起耳朵聆听实践队员们讲述的绘画技巧。他们小心翼翼地描绘着心中的画面,用和成年人截然不同的视角去看待身边的一切事物,笔下那歪歪扭扭的线条是他们独特而富有创意的构想。
“美感者,合美丽与尊严而言之,介乎现象世界与实体世界之间,而为之津梁。”教育是“育人”而非“制器”,而儿童美育不是“教”而是“浸润”。在绘画课上,实践队员们不仅是教会孩子们如何观察物体的光影、如何进行明暗的搭配、如何模仿他人绘画,更是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来感悟世间万物之美,感受艺术的魅力,获得精神上的陶冶。
透过一幅幅画卷,实践队员们感叹于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更多地洞察到他们的内心世界,拉近彼此的距离。小朋友们也逐渐消除了陌生感与距离感,他们收获了知识,更收获了许多知心的朋友。
图为实践队员为孩子们演示绘画的技巧要领。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xxx 供图
杨文博在课后的采访中说道:“这节课以画纸为媒介,孩子们通过画笔发现了平常事物背后的‘灵气’,从而体悟艺术之美,这是我开设这门课程的初衷。” 毕加索说:“我花了一辈子学习怎样像孩子那样画画”。在教导孩子们的同时,他们也时刻提醒着实践队员们,永远要对画画抱有最原始的热爱,享受最本真的乐趣。
在完成各自的画作之后,孩子们纷纷举手上台展示各自的作品,说明灵感的来源与创作的思路。每一个轮廓,他们都精心勾勒点缀过;每一次下笔,他们都深思熟虑过。一笔一画毫无保留地展现出孩子们的所思所想。一位教育家曾说过:“一次不经意的表扬,可以激起学生千百次的希望。”队员们深知,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要激发孩子对绘画的热情,都要细心且耐心地评价孩子的作品,对于孩子的作品给予积极的评价与奖励。良好的课堂并不是“填鸭式”教学与“打压式”教育,而应该为孩子们创造机会,在适时的赞美之中帮助他们找寻信心。
并非只有得到了正确的答案才值得赞美,每一个为结果而努力的孩子,都应该获得老师的一朵“小红花”。
“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
教育,就是教师与学生间你来我往、思维碰撞、共同进步的一场“双向奔赴”。看到孩子们由腼腆逐渐变得活泼,相互间炫耀自己完工的绘画小作品,队员们这些天所有的辛劳都瞬间烟消云散。
图为团队与孩子们的大合照。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xxx 供图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接受了校园的教育之后,队员们走出校门、进入社区、深入家庭。成员们不仅围绕学习和教育与孩子和家长们进行沟通,更体察到不同的民风民俗与社会现状。队员们表示:“在实践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孩子们学识上的进步,更是我们自身的提高。”据悉,下一步团队计划将公益课堂打造得更饱满、更敞亮,更加有温度地为社区办实事、解民忧。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带砺山河”实践队永远在路上!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0612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