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最重要的是思想道德素养,学习民族文化可以很好地受到熏陶,恩施少数民族居多,少数民族文化也具有鲜明的特色,为了解民族文化的特点,领略文化思想,弘扬文化内涵,7月15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科技学院青锋丶弘缘志愿服务队来到恩施市采访湖北省民族歌舞团,同时采访当地的恩施玉露传承人杨胜伟老师,探寻民族歌舞,通过采访和学习,体会民族文化的技艺和思想,了解历史发展情况。通过谈话,懂得了民族文化对一个民族的意义,对传承人的意义。
民族文化不断发展
通过了解,湖北省民族歌舞团坐落在恩施州文化馆附近,为的就是挖掘、保护和传承恩施州民族文化遗产,从1958年至今,一直以保护民族文化为目标而前进不停。队员们也采访民族歌舞团团长,民族歌舞体现的是一个民族的文化,而歌舞团里也蕴含了许多民族特色,他们走向全国各地,将这里的文化推广出去,具有丰富民族特色的歌舞在大众面前展现,现在的演出很多都是义务演出,不将赚钱作为目标。一个民族的文化必须要有人发扬光大,民族歌舞团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创新,将现代元素融入传统歌曲舞蹈推陈出新,同时也利用自媒体平台不断地从网络中宣传,创作出新的歌曲和舞蹈更能让大众接受。
在每一代的传承下寻找合适的传承人,不会因为偏见而放弃,目标都是将民族文化传承下去,并且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队员们了解到,目前国风深受人们的喜爱,越来越多的人喜爱民族服饰,国潮涌现对发展民族文化有极其大的帮助,恩施作为著名的旅游城市,也可以将民族文化融入旅游景点、建筑中,将城市打造成一个具有浓厚的民族气息的旅游胜地。
图为团队队员正在采访湖北省民族歌舞团团长。
非遗文化发展现状
“条索匀整紧圆,挺直如松针,色泽翠绿油润,香气清高持久,顺爽回甘、回甜,滋味水润不凡,汤色碧玉,叶底嫩绿。”杨胜伟老师介绍恩施玉露的特点。
作为有着342年的非遗历史,恩施玉露已经算得上是湖北老字号了。“民国之前,一直是蓝氏家族代代相传,民国之后,每一代传承人都在不停的增加”杨老师谈论到。以前非遗传统技艺是一门养家糊口的手艺,许多传承人都从小就开始接触这门技艺,一直埋头学习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但是跟新时代的年轻人更好奇与新事物,西方文化渐渐袭来,很多人难以将精力放在需要花费很多时间的一门技艺上来。这也导致非遗技艺在很多人的眼中消失。
由于近些年来工业化发展迅速,工厂化的流水线代替了越来越多的手工制作,生产效率也逐步提高,也导致很多人认为传统的手工艺渐渐会被淘汰,很多非遗技艺渐渐在大众眼中消失。杨胜伟老师提到,保护就是不会因为生产效率的提高而丢掉传统。就算是机器代替了手工,每一步的工序都被流水线所替代,但是不能因为科技可以帮助人们做任何事就开始躺平,面对传统技艺的消失而无动于衷。
图为团队队员正在采访恩施玉露传承人杨胜伟老师。
如何保护民族文化
我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国,但是许多非遗技艺也没被很好地保护。许多非遗传承人隐匿于民间,自己也不在乎这一点点的成就,并不是靠做非遗来赚钱,也没多少人会发现,在市场经济体系中没有立足之地,一些传承人也只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没有挑中合适的接班人就眼见流传了上百年的老手艺就此消失。
队员们也了解到,像贴春联、过传统节日这些非遗文化都一直保留着,而且每一个节日都有相应的风俗习惯,这都被人们熟知。杨老师表示:如果没有外层形式的创新,一切内涵的传承就会化为虚无,坚持传承内涵,不断创新,才会不断流传。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想要将非遗文化进入大众的眼中,就要打造亮点,展现不同的特色,像一些传统节日,很多人都利用节日来制造不同的亮点,让它变得有趣起来。恩施玉露从一种品种到多种品种也是在不断创新。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到非遗技艺,要将文化的魅力展示出来,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的创新,传承发展就是在不断地创新。
像民族歌舞、恩施玉露这样的文化,它还是很有特色的,而且随着它的独特之处越来越明显,未来的发展空间也会越来越大。队员们也会在保护民族文化和非遗文化的道路上继续走下去,为中国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图为团队队员与杨胜伟老师的合照。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0617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