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八月,刺蛰的阳光倾斜在一群朝气蓬勃年轻人脸上,7月7日、8月9日,山东农业大学追随科学家的足迹——赴束怀瑞院士驻鲁工作站乡村振兴实践服务团队在学院领导和老师的指导下,顺利完成了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尽管此次的下乡研学实践只有两天的时间,付出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在与农村老百姓面对面心贴心的交流中,学生们体味了他们的艰辛;在和果品研究所技术人员的联系、采访过程中,既增长了见识,也收获了成长……这次的三下乡活动,不仅仅是个好的平台,更是锻炼自己、接触社会的一个很好的机会。
通过这次三下乡,我主要有以下几点收获
一、双向学习,适应知识经济挑战。
这次三下乡活动,泰安市泽农园科技有限公司院士工作站的杨铭先生绘声绘色地向实践团讲述当年束院士的事迹。在杨先生的叙述中我们了解到的束院士,是一位勤恳的劳动者、严谨的科学家、仁爱的教育家,具有身体力行的实践态度、通材达识的学术素养和诲人不倦的与人精神。在杨先生的印象中,束院士身上最令他动容的一件事,是有一次园艺学院的本科学生们在教学楼前等待与束院士合影,当时年近八旬的束院士行动已稍有不便,但当他看到等待着他的学生们时,束院士拒绝了他人的劝谏和搀扶,而是一路小跑来到了同学们的面前,与大家完成合影。杨先生说,束院士的举动当时就打动了在场的所有老师与学生,他有着求真务实的精神、不搞形式主义,也从不因为取得过的荣誉而妄自尊大,哪怕自己的身体情况不再允许剧烈活动,也对老师和同学们回以最大的尊重。不仅如此,束院士近年来虽退居科研二线,但仍会通过线上会议沟通等方式对工作站和曾经帮扶过的企业进行远程技术指导,为青年科研工作者们的工作指明方向,他的专业知识和精益求精的态度影响着一届又一届的年轻人。“搞科研其实并不是最难的,在确定好目标并下定决心后,其实反而往往是轻而易举的,最难的地方难在哪里?最难的就是是否能够像束院士那样,心中怀有为科学献身的觉悟和持之以恒、永远热忱的信念精神。”杨铭先生的话深深地激励了我们,同时大家心中对束院士的仰慕与爱戴又增添了许多。
8月9日,实践团又前往济南章丘市中华供销总社济南果品研究所进行学习和考察工作,研究所科技处主任李继兰老师热情的接待了我们,还带领实践团成员参观了研究所的技术中心和专业实验室、低温贮藏冷库、工业化无菌车间,据李老师介绍,研究所通过与济南当地和全省各地的各类企业合作,不仅能够为企业的加工生产和质量检测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还能够合力研发新型产品,同时还打造了自己的品牌;济南果品研究所在与其他省份的研究所合作开展工作时,也在为致力科技扶贫而奋斗着。据科技处大森老师介绍,研究所技术人员在前往四川、重庆九龙等地开展工作时,对当地果农的生产加工、贮藏运输等领域进行定点帮扶和指导,将束院士对工作站提出的技术扶贫的要求落到实处,使我们对致力科学扶贫攻坚战略有了更为立体真实的认识。
二、脚踏实地,端正态度,积极投入到实践工作当中。
通过今年的三下乡活动,我们在了解束怀瑞院士工作事迹的同时,也了解到当下农民所使用的技术和现在的政策,不再局限与课堂上的知识,而是与现代实践技术结合、互相印证,一方面是对自己知识体系的完善,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更好地迎接知识经济挑战。近年来山东省果园的基础设施有所改善,如梨园基本设施的投入有所加大,包括树体管架、喷灌设施的推广等,但在苹果上基本没有改善,包括果园防霜、浇灌、果园道路的建设等。果园的机械化操作目前在山东省的果园应用很少,今后要加大开发力度,增加机械化投入的比重,让广大果农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尽快缩少与发达国家在果园基础条件的差别,这是提升果品质量和竞争力的必要条件。
果树产业的发展,不能仅单纯地依赖院士、教授等科研工作者的技术指导,同时自身需要不断提高基础设施建设和机械化水平,借助科技的力量打破时间、空间、成本等因素对林果业发展的限制;拓宽销售流通渠道和宣传范围后,更能够凭自身影响力带动周边地区的就业、生产状况,在农业产业扶贫方面为国家“十四五”规划的稳步落实做出贡献;在果品加工业加强执法监管力度,保障上市产品的品质质量,让更多绿色无公害产品登上百姓的餐桌,在让人民吃得好、吃得放心的同时也能提高品牌口碑和效益。
通过这次“三下乡”活动,我们不仅了解了许多束怀瑞院士在科学研究、扶贫攻坚方面的事迹,更深刻体会到束老为科学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的精神、爱农助农的情怀。“三下乡” 活动对于我们高校学生来说,早已从单向学习转为双向学习运动。一方面大学生向基层劳动群众学习优良的品质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另一方面工农群众也向大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信息, 二者的有机结合发挥了“1+1>2”的作用,不仅助力国家三农政策的落实,更能带动青年人才将科学知识运用在大地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奉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0631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