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南财学子下三乡:走进低碳乡村试点,探索农村减排之路

来源:南京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作者:低碳化乡村建设调研小队

中国青年网泉州8月15日电(通讯员 陈耿坤)国家能源局、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印发《加快农村能源转型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5年,建成一批农村能源绿色低碳试点。在此背景下,全国各省市积极推出相关政策,鼓励农村地区进行低碳化建设发展,并组织创建零碳乡村试点名单,初步进行低碳化乡村建设的实践。

7月30日,为积极探索农村减排之路,南京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华东地区低碳化乡村建设调研”小队以皖浙为例,接连前往湖州市长兴县夹浦镇、湖州市安吉县余村、合肥市大圩生态农业景区进行为期6天的调研之旅。

(图为纺织厂管理人员为调研团队成员介绍厂内纺织业务 张志涵 摄)

7月31日上午,团队成员到达夹浦镇,当出租车师傅给我们带到镇上的一个纺织园区时,耳边就传来“咔嚓、咔嚓”的纺织机运作声。下车后,成员循声走向一家最近的纺织工厂,眼前是一派繁忙景象,在一楼的厂房里,50台自动织机全速运转,在厂房门口,叉车、运输机来来往往,一摞摞刚织造下线的白坯布被打包装上货车,运往下一个加工目的地。随后,在一位纺织厂工作人员休息之余,团队成员上前与其进行访谈。从该工作人员的口述中,成员了解到夹浦镇的纺织园区是政府出于环境保护等方面牵头建成的,在此之前,夹浦镇纺织生产还是以村民个体户为单位,10个行政村共散落式分布织机4万多台,家庭织机户达1500多户。而各家各户的单干,不仅导致纺织产量效率低下,纺织污水的任意排放更是加重了环境污染。而现在纺织园区的建成,流水线式的生产极大的提升了生产效率,统一的污水处理也使环境有了改善,对纺织工人来说,家庭织机入园区也大大减少了噪声污染。在参观了几座纺织厂房后,团队成员又把访谈对象放到村民上来,走在夹浦镇的街上,团队成员随机走访了多户人家进行访谈,从村民的口述中了解到他们对纺织园区的建成非常满意。若是问起“您知道夹浦镇的低碳发展政策吗?”大部分村民还是不明所以,但你要是问,夹浦镇的环保做得怎么样啊,每个村民都会自豪的说,我们夹浦镇的环保做得很好哩!从这更加说明了夹浦镇纺织业“化散为整”的转型方式大有可为!

(图为团队成员到达余村进行调研 陈琪 摄)

8月1日上午,团队成员到达余村,进入余村不远,就看见一座石碑,上面写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沿着主路继续往前走,左手边是一片片绿油油的农作物,右手边是一排排错落有序的房屋,团队成员不禁感叹:不愧是全国生态文明样板村!随后,团队成员对沿途的村民游客进行了访谈,在问到游客为什么选择来余村旅游,他们脱口而出的就是这边环境很好,周围都是绿植,街道干净房屋整洁;而在与余村村民的访谈中团队成员则更加清楚的了解到余村的前生今世。在上个世纪末,余村大力发展“石头”经济,开山采矿,烧石灰做水泥,成了安吉县有名的富裕村,然而,开山采矿使得余村的环境满目疮痍。2002年起,余村人响应“生态省”“生态县”的号召,毅然“壮士断腕”关停矿山、水泥厂。关停矿山后,余村大部分村民失去了就业场所,村集体收入面临断崖式下降,何去何从,余村人陷入了一片迷茫。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余村调研时,听到余村下决心关停矿山、发展休闲经济的做法时,给予了高度肯定,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发展理念。如今,余村坚持生态立村强村富村 ,十余年的努力使得余村恢复了往日的光彩,绿水青山再度呈现在余村人面前,余村成为了践行两山理念的生动典范。

(图为团队成员参观余村矿山遗址 陈琪 摄)

8月3日上午,团队成员来到了大圩镇,进入了大圩生态农业景区。景区内各产业区规划井然有序,成员随机走向一处大棚,询问其管理人员,她介绍说,在大圩生态农业区内有多家现代化农业庄园,各个园区的农作物均采用智能化科技管理。随后在园区人员的允许下,团队成员对该大棚区进行的简单的参观。大圩生态农业区是智慧农业的科研示范基地,在园区重点打造智慧农业,在实践应用中,可以达到了节水、减肥、省人工的目标,提高了农产品产量和质量,又避免过度施肥引起的土壤板结和次生盐碱化,减少污染,既生态又环保,通过对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水肥一体化应用,达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

(团队成员在火龙果大棚区查看火龙果长势 陈耿坤 摄)

乡村振兴的发展离不开千万人的艰苦奋斗,农村减排之路仍任重道远,团队成员们通过这次实践调研,亲身感受了试点地区的低碳化建设现状和不同的发展方向。相信这次调研对团队每个成员都有所收获,也为团队“乡村振兴”与“双碳”目标协同发展的路径研究提供了实例和思路。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0668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归乡践初心 服务正当时

2025年春节期间,曲园学子返回家乡后,在朝阳街和烟台山景区担任志愿者,参与了游客引导、秩序维护和文明劝导等工作。累计服务时长49小时,暖心服务持续升温,擦亮景区文明底色。春节假期…… 冯玉萍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查看全文 >>

曲园学子进社区探索新世界

最好的教育是实践,最好的体验是探索,为拓展学前儿童生活和学习空间,充分利用家庭和社区教育资源。3月27日,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学生带领大班组131名幼儿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走进大…… 冯玉萍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查看全文 >>

“星星之火”社会实践队赴延安,在实践中传承红色基因

“星星之火”社会实践队入选由团中央青年发展部指导,全国青少年延安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延安市团委)组织高校志愿者开展的2024年“赓续红色血脉助力圣地发展”专项活动。7月20日至7月28日,…… 冯玉萍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查看全文 >>

高校“三下乡”社会实践不必“过度留痕”

近日,“三下乡”成果总结成为高校师生热议的话题,有的学生在网络上抱怨,为了丰富实践成果的展现形式,团队要求制作记录视频,这耗费了非专业学生大量时间。还有学生谈到,为了充实实…… 冯玉萍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查看全文 >>

“踏歌乡村,‘游’点意思”实践团赴南通市通州区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以青年视角进行文旅宣传,助力乡村振兴,8月20日至21日“踏歌乡村,‘游’点意思”实践团赴南通市通州区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 冯玉萍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志愿者非遗课堂 | “漆”彩纷呈!师生共制哪吒主题漆扇,妙手重现闹海之美

近期,电影《哪吒2魔童闹海》口碑爆棚,社交媒体上充满对国漫哪吒的称赞与支持,这一热潮现象的发生,源自于中国优秀传统文…

研支团动态|清明寄哀思,忠魂励初心

清明寄哀思,忠魂励初心。清明节期间,为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激发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兰州交通大学第27届研究生支教团…

专业引领,实践赋能:湖南科技大学路桥学子细研月湖桥

(湘潭市4月2日电,通讯员:李家涛)2025年3月30日,在湘潭市雨湖区湖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2022级路桥专业的同学们在专业老…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系赴同升湖高级中学实习队开展首次授课活动

(通讯员廖慧娟贺藓雅)4月1日,我院思政系赴同升湖高级中学实习队开展新授课活动,此次授课由实习老师吴曼妮、邓诗琪、廖慧…

探汉字演变奥秘 启文化传承童心 文学院开展社区实践活动

为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儿童对汉字的浓厚兴趣,增强其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3月27日,文学院2024级1班志愿服务队于…

最新发布

访企拓岗促就业,校企合作求共赢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变革以及“后疫情时代”的来临,面对每年逾千万的应届毕业生,学生就业成为高校亟需应对的焦点问题。如今的社会对于应届毕业生的心理素质、理论知识、学习能力都提出了更高层面的要求。为…
西科学子三下乡:深入企业探访,增强实践能力
西科学子三下乡:深入企业探访,增强实践能力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决策部署,增强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对企业的了解程度,2022年8月18日西安科技大学“喜迎二十大迈向新征程…
弘扬红色地名 传承红色文化——农村改革发源地--小岗村
弘扬红色地名传承红色文化——农村改革发源地--小岗村【编者按】地名是历史的继承,叩问地名红色记忆,讲好地名故事,为的是记住来时的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之际,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按照“传承红色基…
传承红色基因,凝聚红色力量
为响应党的号召,学好百年党史,讲好党史故事,继承并发扬红色革命精神。2022年7月中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红色火把照亮壮乡团队来到广西百色市百色起义纪念馆进行参观学习,进一步了解那段战火纷飞的红色革命…
薪火相传,做新时代的追梦人
2022年暑期南昌大学薪火承梦团队进行了暑期社会实践,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身体力行,收获颇丰,让我切切实实的感受到了红色革命的痕迹,我们的足迹也遍布了江西的红色革命圣地,这让我们每个人的精神都得到了…
宣州区以蟹为媒,“钳”住经济新支点
8月11日上午,在陆剑锋教授和林琳副教授的带领下和中国水产养殖网主编蔡俊的陪同下,合肥工业大学暑期“三下乡”虾蟹盈篮实践团来到第二个目的地——宣城市水阳镇进行淡水蟹实地调研,实地了解安徽腾飞生态农…
打造种业硬核“芯片”,谱写蟹业发展“新篇”
8月11日下午,实践团队在陆剑锋教授和林琳副教授的带领下以及中国水产养殖网主编蔡俊的陪同下,来到了本次实践的第三个目的地——南京市高淳区。团队以江苏省河蟹产业研究中心、南京高淳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南…
合工大学子三下乡:探访无为螃蟹,助力乡村振兴
赋能虾蟹产业,助力乡村振兴。虾蟹作为夏季必不可少的畅销美食,同时也是多地解锁财富密码的金钥匙。为探索虾蟹产业三产融合模式,了解专业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合肥工业大学调研淡水虾蟹产业三产融合助…
走进沂蒙小调背后的故事
为深入体悟山东革命,赓续传承沂蒙精神,2022年8月18日,山东理工大学“E路先锋”实践团来到沂蒙山银座天蒙旅游区进行参观学习。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最具代表性的两首中国民歌,一首是歌唱江南风情的《茉…
学习民族团结,共筑民族之魂
2022年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自治区、自治州民族团结进步年发动大会精神,坚持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突出党的领导这个政治保证,在解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