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22日,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强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大力推进种源等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进种业领域国家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加快实施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此外,加强农业现代化支撑,还应当提升农机装备研发应用水平,加快发展设施农业等。为了深入探究在“两强一增”背景下农村发展,曲阜师范大学进乡情深实践队前往了各地进行社会实践。
推进农业现代化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贯穿于“三农”工作的始终。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做强农业,必须走现代农业的发展道路。只有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才能真正确保“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为了实践活动能够顺利进行,实践队员首先进行了线上会议,初步制定了实践方案和分工,编制了线上调查问卷以及在实践当中的采访问题。而后实践队员分别前往了各自家乡进行实地采访调研。
在前期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后,实践队员对农村村民以及村干部进行了走访调查,就乡村振兴农业体系改革背景下农业发展现状进行了提问。村民们表示,近两年的播种、农耕、收割作业方式都有了技术上的进步,现代化农作方式正在逐渐代替代人工劳动,大大提高了农作效率,节约了资源;政府对农民也会有一定的补贴扶持,农产品也不仅仅局限于自产自用,更多的合作社等农业科技团队加入合作,辅助农作、销售。农村的发展逐渐与外界联系起来,粮食的储存、运输也有了技术保障,农民劳作减少、收入增加,乡村的发展也逐渐现代化。但是在自然灾害防治方面仍需要进一步加强,农民仍然需要“靠天吃饭”,庄稼的收成极大地受天气影响。
图为实践队员采访当地农民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庄秀雨 供图
实践队员在与村干部的交谈中了解到,农业现代化建设,要保证人民的饭碗时刻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要用长远的目光做打算,找准主导产业,明确种植品种,做好集中育秧育苗工作,创新土地轮作模式,抢抓农时促生产,不断释放土地可开发利用价值,夯实重要农产品保供基础。村主任提到,政府在尊重农民群众意愿的前提下,正在适度扩大经营规模,培育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农业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积极推广“龙头企业+农户+合作社”等利益联结机制,建立与农业科技团队的农技服务和利益分享机制,打造科、企、农融合的利益共同体。在耕地保护和建设方面,由于政府的扶持,非法占用耕地等现象减少,耕地的质量水平受到重视,农民更多地进行绿肥还田,秸秆还田,粮食产量有了提升。
图为实践队员采访村干部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佳怡 供图
通过本次实践,实践队员还认识到,农业现代化的建设要将政策落到实处,不能仅着眼于科技投入,更要注重绿色农业和生态乡村的发展。在持续提升亩产收入、农民人均收入、村集体收入的同时,更要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农村污染防治,加快培育一支高素质的“三农”工作队伍,造就一批新型职业农民,创造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好经验好做法,不断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人才效益和示范效益,加强耕地的质量。根据实践队员的采访调查,在“中央一号”文件中掉的“有效防范应对农业重大灾害”方面,仍需要进一步加强建设。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我国自然灾害风险进一步加剧,极端天气频繁,因此实践队员认为,应当进一步响应号召,加大农业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和投入力度。
在高质量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背景下,农村的粮食生产和耕地的保护、科技装备水平、数字化发展、特色产业的电子商务、自然灾害的防治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程度的进步,这说明“三农”工作正在逐步推进,中国人民的饭碗正在逐渐地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图为实践队员合照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庄秀雨 供图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0676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