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习近平总书记再一次强调了粮食生产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2020年我国产生农作物秸秆农业固废6.74亿吨,目前农业固废普遍存在“分散、量大、面广,排放无序”等分布特征,不仅造成了农业资源的浪费,也制约了美丽乡村建设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发挥好秸秆耕地保育和种养结合功能。将秸秆等农业固废肥料化处理,以替代当今粮食生产过程中的化肥高投入,是推动农业生产提质增效的关键措施。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减废增“肥”实践队开展以农业固废肥料化应用,减少固废产出,增加有机肥投入为主题,将“双碳”理念融入农业固废资源化利用的社会实践活动。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减废增“肥”实践队开展实践准备活动。在实地走访调研开始之前,减废增“肥”实践队通过网络,书籍等渠道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并在指导老师和带队老师的协助下总结完成此次调研活动的调查对象,调研目的及调研意义。与此同时,队员们共同学习了相关安全章程以及疫情下调研目的地的相关防疫政策,为此次社会实践调研制定出周密的调研计划。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前期准备工作所查阅的理论知识使得实践队员们更加期待线下调研,期望在实地工作中获取更多知识。2022年7月1日,减废增“肥”实践队前期准备完毕,队员们从西安理工大学曲江校区出发,乘车前往陕西省杨陵区开展线下社会实践调研。
观史知今,减废增“肥”实践队来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学习农业发展史,传承农业发展精神。中国农业发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凝聚了一代代先辈的智慧,其中精神文化传承不断,而悠久的农业文明不仅是我们华夏儿女的骄傲,更是我们的“良师”。本次社会实践第一站队员们来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博览园内,实践队成员依次参观了中国农业历史博物馆、昆虫博物馆、土壤博物馆、植物博物馆、动物博物馆等五个专业分类的博物馆,各馆内丰富的物种馆藏资源,向大家展现了自然的神奇与奥妙。在中国农业历史博物馆中,大家依次参观学习了原始社会农业到近现代农业等六个展厅,从后稷教民稼穑,到近现代农业的发展,以及袁隆平院士研究的杂交水稻。同时,馆内收藏的文物和传统农具也生动地向大家诠释了中国农业的文明史和中国人民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百闻不如一见,参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实践队队员们不仅学习到农业发展史的悠远壮阔,同时队员们对于当今农业发展改革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然百见不如一干,减废增“肥”实践队走访杨陵区揉谷镇,躬体力行,开展线下实地调研。
为了深入了解真实生活情境下的农业固废资源化利用的实况,向当地农民讲解农业固废处理知识、肥料的最佳使用方式及固废利用与有机肥料使用的效益,并宣传“双碳”战略,减废增“肥”实践队来到了本次实践第二站,杨陵区揉谷镇揉谷镇。在实地走访调研当地的农业详情过程中,实践队随机选取两块农田耕地(普通化肥施用耕地和有机肥施用耕地),通过带队老师的指导,队员们掌握了田间采样工具的使用方式、采样注意事项以及采取样本的选择,并于农田中进行采样工作,对耕地土壤的剖面取样,用于后期分析耕地施用化肥和有机肥前后的土壤状况对比,所得相应技术成果和农业方面改革新建议也将会向当地村民及政府反馈,并形成科普材料向当地农户宣讲。
随后,实践小队来到杨陵区揉谷镇人民政府,学习了当地农业改革的历程及成果,并于此对于杨陵当地农业发展的相关政策进行调研,了解当地的农业固废处理政策与实际生产一线的落实状况。队员们切真的感受到农业改革、农业固废资源化利用任重而道远。
行而后知路远,经过田间地头及政府部门的走访,队员们深知农业固废资源化利用普及的艰难,而完成此项任务的关键不只在农户与政府,还在于企业,减废增“肥”实践队来到了本次实践的第三站——杨陵秦优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杨陵霖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在秦优农科,公司技术负责人为队员们讲解了固废转化利用市场的发展前景和技术应用。聆听讲解,实践队员积极向技术负责人提出疑问并发表出自己的看法,技术负责人也热情解答,队员们在愉快轻松的学习了书本以外的实际生产知识。
通过讲解,实践队员们收获满满,然言之难尽,而试之易知也,为了更清晰地认识生产技术,实践队员参观了该公司现阶段正在试验的新型、绿色、高效的堆肥发酵设备。在技术负责人的带领下,通过现场模拟操作和产出肥料的对比,实践队员们深刻感受到该项技术的优越性和先进性,也对该项固废资源化利用技术的发展充满了期待,并对绿色循环农业的广阔未来心怀喜悦。
离开秦优农科后,实践队前往霖科农科。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实践队员们参观并学习了霖科农业有限公司的的农业肥料产品以及企业文化,并在现场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参观不同种类肥料的功效对比。在该公司的堆肥场地,学习了农业固废从堆肥到发酵再到包装销售的过程,参观了制肥生产线的设备仪器,并在现场工作人员的介绍下,队员们对于现阶段的药渣制肥、菌棒制肥及秸秆制肥的技术发展及其应用前景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感受到制肥技术发展的迅速以及肥料的重要性,更加坚定了对于农业固废资源化利用未来的信心。深刻体会到农业固废资源化利用技术对于农业发展、乡村振兴的重大意义,是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支撑。
“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与实验得来”,经过了实地的调研,实践队员们充分了解到农业固废资源化利用的现状,困知勉行,实践队员们于2022年7月5日来到了本次社会实践的最后一站——西北旱区生态水利国家重点实验室。
减废增“肥”实践队队员在西北旱区生态水利国家重点实验室观摩学习农业固废资源化利用技术,开展土壤样品试验。实践队员参观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土壤物理化学分析实验室,观摩与土壤分析有关的试验设备的规范操作过程,并向实验室专业人员请教,在专业实验老师的指导下,克服了各种问题,将土壤试验样品进行处理分析,获得了关键性数据,用于后期的农业固废技术应用的系统分析提供数据支撑,为土壤改良修护提供理论依据。
减废增“肥”实践队员与国重室农业固废处理研究相关的课题组硕、博研究生开展线下座谈,讨论交流国内外农业固废资源利用的技术发展前沿。多位研究生从自身研究课题出发,向实践小队队员们普及了农业固废研究的科学前沿成果和目前存在的瓶颈。在小队成员们积极提问与博、硕研究生们热情解答过程中形成了良好的交流氛围。经此研讨,实践队员们对现阶段农业固废资源化的主要方向——肥料化、饲料化、能源化、基质化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减废增“肥”实践队通过走访调研,实地考察,以第一视角挖掘农业固废资源化利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发展痛点,研究农业生产一线,农业固废资源化利用进程缓慢的关键特征所在,结合固废资源利用市场的发展现状,明确农户与市场之间的差距;另一方面,实践队员也对固废利用市场与技术发展的匹配度、怎样提升现有市场的创新活力等问题进行了思考与讨论。与此同时,减废增“肥”实践队还调研了国内外农业固废资源化利用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市场前景,并结合国家“双碳”战略,研究了农业发展转型的未来,总结出自己的经验。
从古至今,农业就是中国人民的衣食来源土,生存之本,而土壤资源是农业发展的基础,也是人类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随着人类对于土壤生产力的需求不断增加,导致土壤的肥力不断下降。为了保持土壤的生产力的同时保护生态坏境,农业固废资源化利用就显得尤为重要。鼓励绿肥有机肥的使用,催促减少使用工业肥料,是我国农业的发展目标。发展高效制肥、降低成本、提高功效是有机肥走进数以千万计农户心中的关键钥匙。减废增“肥”,秉承“双碳”战略,建设美丽乡村也是队员们的美好期许。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0695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