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名称:闽江学院
实践团队:闽江学院法学院暖心社工服务队
作者名称:闽江学院法学院社会工作专业 潘雅楠
实践方式:线下实践
实践地点:福建省宁德市屏南县前汾溪村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向城市转移,参与城市建设。农民工离开家乡来到城市,一方面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城市建设,为城市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另一方面也涌现了许多社会问题,其中,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便成为一种典型的社会问题。围绕“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的主题,关注留守儿童教育现状,践行国家和学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的号召,为乡村教育赋能,增强乡村振兴内在发展动力,2022年7月5日至7月15日,闽江学院法学院社会工作专业学子组成暖心社工服务队深入福建省宁德市屏南县开展“提灯引路,育梦成光”关爱留守儿童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结合实践队队员自身优势,开展四史、硬笔书法、防范网络诈骗等二十余种课程,并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暖心家访等活动,为孩子们留下美好的回忆。同时,队伍在实践过程中坚持以“无私奉献,温暖他人”的宗旨,立足实践,通过问卷调查法、访问调查法、观察法等调研方法,弘扬实干精神和敢为人先的进取精神,针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及其对乡村振兴的影响”这一课题进行调研。
关键词:社会工作,留守儿童,乡村教育,大学生支教
一、背景与目的
(一)背景
乡村振兴是一个农村全面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长期的战略,乡村要振兴,教育必先行。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不仅需要多方面、多层次的农村人才队伍,而且要健全相应的农村人才结构配置,以符合乡村振兴战略的各方面要求。可见,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能为实现乡村人力资本的积累与转化奠定基础,是新时代我国妥善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然选择,也是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建设的应有之义。
据此,闽江学院法学院暖心社工服务队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开展以“提灯引路,育梦成光”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立足于实践,发扬实干精神、创新精神,结合社会工作专业的优势,融合创新理念,助学模式由单一转向多元化,在传统助学的基础上,有效利用资源,对孩子们进行学科辅导、心理辅导、素质拓展等,为农村留守儿童送去爱和希望,让他们充满信心和勇气,帮助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收获更多知识,星星点灯,照亮前行——让乡村助学“斩断”贫困代际传递,通过“教育帮扶”助力乡村振兴。
(二)目的
1、深入走访前汾溪村,了解当地情况,为后续工作打好基础。实践团队对前汾溪村民开展有关《民法典》与防范网络诈骗相关知识的了解情况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前汾溪村民对防范网络诈骗进行考察;
2、为农村留守儿童学习上提供助力,解决学习上的困难,帮助农村留守儿童树立良好的学习习惯,锻炼独立思考的能力;
3、拓展农村留守儿童课外知识,注重培养其兴趣爱好,通过户外拓展活动帮助他们增长知识,开拓视野,培养兴趣爱好;
4、帮助农村留守儿童树立目标和榜样,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鼓励他们正确面对人生,积极奋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团队介绍
(一)团队名称
闽江学院法学院暖心社工服务队
(二)成员简介
闽江学院法学院暖心社工服务队由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组成,采取功能团队的方式,由队长、副队长统筹协调,组建课程宣讲组、宣传组、活动设计组,分工明确,有序开展各项活动。队员们相互配合、团结协作,坚持“无私奉献,温暖他人”的宗旨。2022年暑期实践第五期成员有闽江学院学生潘雅楠、冯仟迈、林雅琪、罗启铭、陈静、王彦驹、江锦韬、张扬阳、杨亿钱、刘梦蒲、王禹东、施日鹏、宋毅明、汪燃、王春萍。
三、实践准备工作
1、确定实践地点。由实践队队长与带队老师进行沟通,确定实践时间、实践地点及当地疫情防控措施,建立夏令营家长群,搭建沟通桥梁;
2、招募暖心社工服务队团队成员。团队15位成员均由一轮面试“自我介绍”及二轮面试“课程试讲”产生,各个成员各具特长,为课程的设置带来多方面的选择;
3、确定小组,明确分工。宣传组负责各平台的宣传运营,如微信公众号、bilibili等平台;活动设计组负责根据学生的身心特征,组织举办多场特色比赛;课程宣讲组负责根据各年龄段孩子们的不同特点选择不同的上课方式与授课内容;
4、确定实践方案与课程课表。实践方案与指导老师和团队成员讨论后,进行相关完善与修改,将方案报备至学院。随后,由队长潘雅楠根据不同队员的兴趣特长,制定课表,课程包括特色语文、数学、四史、音乐、书法、绘画、手势舞、普法、反诈骗、心理健康等二十余种课程;
5、出发前备课与培训。出发前团队成员一同讨论课程安排以及如何使内容极富吸引力。同时,开展破冰活动,增强团队凝聚力,并强调支教过程中的纪律问题,建立一套完整的规章制度,对实践各方面作详细的规定,为今后的实践开展奠定良好的基调。
四、实践内容与结果
(一)课程辅导
结合当地教育现状,团队成员意识到需要开拓孩子们的视野,丰富其暑期课外活动,培养孩子们的兴趣爱好,故在原有课程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开展暖心趣味特色课程,为孩子们带去不一样的特色假期。
1、开展防范网络诈骗课程
随着经济的进步与网络技术的不断深化普及,网络渗透进了大众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为农村日常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不法分子带来了可乘之机。为了进一步提升农村留守儿童反诈骗的防范意识与鉴别能力,有利维护儿童安全和社会稳定,实践队队员以防范网络诈骗课程结合横幅绘画的形式开展防范网络诈骗课程,进一步增强孩子们预防电信诈骗的“免疫力”,合力筑牢了“防骗墙”,助力乡村振兴教育。
2、开展心理健康课程
学生心理障碍问题已成为当今的社会问题之一。近几年来,不少学生因学习压力过大、家庭期望过高等原因,不能适应正常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的变化,在人际交往中不能和他人和谐相处,在生活中不能忍受和战胜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尤其是农村留守儿童,更加缺乏家长的有效引导。为培养同学们良好的心理素质,加强其应对挫折的能力,做自己情绪的主人。7月7日,实践队为孩子们开设了以“润心启智,助力未来”为主题的青少年心理健康特色教育课程。在课堂中,队员采用心理游戏和互动问答,小组讨论等课堂方式,让孩子们在学习与课堂中逐渐了解与掌握不同情绪以及相对应的解决方法,助力孩子们健康成长
3、开展四史教育课程
2022年是建党一百零一年,也是建团一百周年,为进一步开展“四史”教育学习宣传工作,让“四史”教育走进乡村,走近孩子,团队成员为孩子们准备了四史课程,结合青少年社会工作专业的理念与方法,向孩子们详细介绍了“四史”的具体内容、学习“四史”的重要意义及对于我们青少年的重要帮助,并从多维视角出发,讲解了“四史”的深刻内涵。通过“四史”教育课,孩子们不仅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新中国的建立、改革开放的故事、社会主义的发展等历史知识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更是在学习历史的同时培养了爱国情怀与责任意识。
(二)情系前汾溪,走访乡村留守儿童家庭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想要更好的了解孩子,需要对他的家庭情况进行了解,进一步了解当地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对《民法典》和防范网络电信诈骗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携手帮助孩子成长,同时也让家长们进一步了解闽江学院法学院暖心社工服务队的专业能力与水平,实践队队员们利用课外时间对班上的同学进行了一次家访活动,针对孩子们在夏令营期间的情况向家长进行汇报,并向家长了解孩子在家学习情况以及对实践队的意见,以更好的开展教学活动。
(三)开展趣味运动会,助力成长
为了进一步让孩子们感受运动的乐趣,实践队在夏令营初带领孩子们开展了趣味运动会,运动会共分为五个项目:“蒙眼追踪”、“投壶”、“抢凳子”、“桃花朵朵开”、“啄木鸟”,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身体协调能力,提升孩子们的团队凝聚力,也很好的展示了孩子们的青春活跃。
(四)大手拉小手,法浸乡村间
在日常课程之外,实践队队员带领孩子们分为三个小分队,进村入户,结合实际案例向村民深入浅出地讲解《民法典》等法律法规知识,并结合乡村振兴战略,重点围绕电信诈骗向村民普及反诈骗知识,不仅能够更好的调动当地村民参与普法活动的积极性,而且孩子们作为小小普法员也通过户外实践的方式进一步提高了对《民法典》等法律知识的认识与理解。
(五)暖心光影日记,记录你我真情
经过数日的筹备,实践队在活动结束之际带领孩子们一同策划了一场光影表演,通过“暖心初见”、“语文、数学及手工课”、“地理课与地震演习”、“书法课与问题解决”及“音乐课《和你一样》”等暖心场景瞬间再现,向大家展示了在实践团队的陪伴下孩子们在这段时间的收获与成长,展示了新时代少年们的精神风貌。
五、问题与建议
(一)问题
1、在学习方面,部分孩子存在不认真对待学习,自觉性和热情不高,思维不灵活,遇到问题只会按部就班的跟从老师的安排,没有创新性的问题;
2、在人际交往方面,大部分孩子由于父母亲常年在外务工,和父母沟通较少,缺乏关爱,给孩子们造成一定的心理负担,由于缺乏情绪疏导、压力缓解等技巧,孩子们产生叛逆、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导致亲子关系、师生关系紧张,缺乏知心朋友,不爱与他人交流;
3、大多数孩子监护人为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教育意识淡薄,孩子们在生活和学习上得到的帮助较少,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不足,容易受到以上伤害和不法侵害;
4、大部分村民只会使用方言交流,普通话不标准;
(二)建议
1、各高校可以积极开展关爱留守儿童相关志愿服务活动,充分利用大学生专业知识,长期性对地区留守儿童进行关爱与帮扶;
2、鼓励孩子们经常与父母视频通话,以此来弥补父母亲之间的陪伴缺失;
3、社会工作者可以协助父母完善家庭职责,加强亲子之间的沟通。同时也可以多与留守儿童的父母进行沟通,建议他们多关心家庭与子女成长,让他们明白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4、建议当地政府加强人才引进机制,多多开展讲座或入户宣传指导,增强老一辈教育水平,普及当地普通话;
六、实践总结
在本次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们发现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我国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由于诸多条件的限制,他们无法让自己的子女一同前往城市,致使在农村形成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的儿童群体。而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农村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行为和心理等方面呈现出较严重的问题。
影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因素有,一是缺乏父母关心,情感缺失严重;二是教育上受限制,接受教育水平不高;三是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形成不良的生活学习习惯,身心发展偏离,学习动力不足,融入社会较困难,容易误入歧途。而结合我们自身专业,在社会工作的视角下,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我们一是要完善家庭职能,修复亲子关系。社会工作者可以协助父母完善家庭职责,加强亲子之间的沟通。同时也可以多与留守儿童的父母进行沟通,建议他们多关心家庭与子女成长,让他们明白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二是整合资源,提供学习上的支持。社会工作者可以链接社会资源,组织社会各层人士关注留守儿童,例如像我们学院专业组织起的暖心社工服务队,会组织学校志愿者进行支教,成立学习小组,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监管。在学校组织留守儿童开展心理、安全、学习等相关宣传。三是加强心理干预。社会工作者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调适和心理干预,利用专业技巧缓解和处理积压在留守儿童内心的不良情绪,使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积极面对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挑战。
参考文献
[1]全国妇联.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J].中国妇运,2013年06期:30-34
[2]刘明华,李朝林,刘晓畅。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报告[A] .重庆: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年:1673-9841
[3]王东生.《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研究报告[A].才智.2018年36期:139
[4]赖梦思,杨娜.《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及治理对策——对广东省H县三个留守村的调研报告》[A]东莞: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2020年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0703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