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作为民族的“精神命脉”,是千年来人民的智慧结晶,为了进一步传承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河南财经政法大学财政税务学院赴河南省、四川省等地弘扬家乡文化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进四川省西昌市,将身边的优秀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探寻彝族风情,体验民族文化
实践团走进四川省西昌市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透过文物,穿越时空与历史对话、与文物对话,感受凉山的浓郁彝族文化和令人叹为观止的历史文物。
提到彝族,第一印象就是裹着黑色头巾,身穿黑色衣服,肩披蓑衣,嘴叼烟袋锅子的老者,或是熊熊烈火旁起舞的男男女女。实践团队员在博物馆内的展板上了解到,彝族是中国第六大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滇、川、黔、桂四省(区)的高原与沿海丘陵之间,主要聚集在楚雄、红河、凉山、毕节、六盘水和安顺等地,而今天所在的凉山彝族自治州是中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
观览民族服饰,了解部落文明
实践团来到艺术展区,看到了很多彝族的服饰。彝族是一个把民族文化穿戴在身上的民族,多姿多彩的彝族服饰诉说的是久远的历史,流动的风景线,亦是民族智慧的沉淀结晶。彝族男女都外着“察尔瓦”和彼毡。“察尔瓦”彝名“瓦拉”形似披风,多为深蓝色。
不忘初心,红色之旅
如果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那么开启一段红色旅程,就是重温初心使命的最好体验。实践团在下一个展区了解到了寓意更为深远的文化内涵,这是彝族文化中的彝海结盟,是红军长征途中的一段佳话。1935年5月,红军渡过金沙江进入四川凉山彝族地区,彝族首领小叶丹对红军深怀敬意,与刘伯承司令员按照彝族习俗歃血为盟,红军授予小叶丹“中国夷(彝)民红军沽鸡支队”的旗帜。小叶丹派向导为红军带路,让红军顺利走出凉山彝族地区,直达安顺场,为红军大部队顺利过境创造了条件。并且其号召了一大批彝族有志青年入党,为党和人民做出了难以估量的贡献。
祖国繁荣昌盛,青年信仰光芒万丈
彝族奴隶制社会是一段漫长的时期,直到1949年西南地区的彝、汉各族人民才获得了解放。在博物馆里,实践团学习到了很多彝族奴隶社会制中所涵盖的经济、历史、军事、法律、医药、语言文字、文学艺术、风俗习惯等内容。
厚植桑梓情怀,弘扬家乡文化
“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通过这一站的实践活动,实践团深刻体会到家乡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风情和文化特色,也更加坚定了实践的信念。在新时代面向未来,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同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结合起来,不断提高文化软实力,推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2022年7月14日 杨云婕 西昌
负责人:吕文杰 19836315329
撰稿人:杨云婕 18140447008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0708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