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如歌,行云流水,匆匆而逝。两个星期过去了,回想起那段初为人师的时光,不禁发现时间在我的指缝间溜走,但也给我的生活留下了色彩,点缀了我的人生。
7月初,我们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小火柴-留梦守心服务队成员带着几分憧憬和几分未退的稚气,来到十堰市郧阳区安城九年一贯制学校,即将开展为期十天的三下乡支教活动,踏上了一条传递微爱之路。
图为志愿者与孩子们在绿茵草坪上聊天。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焦路阳 摄
安城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孩子们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好客,他们似乎并不怕我们这十一位陌生人,在第一天开学报到时,一些孩子就主动与我们搭话,那天的操场上空充满欢声笑语,欢喜之情溢于言表。在之后的慢慢相处过程中发现,孩子们笑容的背后藏着太多的“故事”。在和孩子们的倾心交谈中,似乎“命运”在孩子们嘴中是个高频词。他们会抱怨父母不在身边陪伴,会抱怨家里条件不太好,会抱怨父母给自己报兴趣班压力太大,也会抱怨上学路好远,会抱怨……可不管条件怎么样,孩子们那颗炙热的心永不变冷,每天按时到校,上课认真听讲,我觉得孩子们来到学校好像有一种放飞自我的感觉,似乎没有了家里的束缚,没了一切的烦恼,只想开心地度过这短暂而快乐的十天时光。当然,我们也乐意相伴。
关于“命运”这个词,因为乡下的孩子与城市相差太大,时时刻刻看着孩子们,我能想到的是我可以做什么才能帮助他们,而在城市都是围着自己和自己的小家庭转。在这里不用我想要怎么样,而是把自己全部交给孩子,让孩子们知道我们的行为。在努力塑造孩子们的同时自己也被孩子们改变着。“要从社会最底层的人身上看到伟大,反而在自己身上看到卑微,这是脊梁”。这是一位老先生说的话,经过十天的历练,我再读这句话的时候才有点感觉。我们并不能将乡下定义为最底层,我也是农村土生土长的孩子,乡村只是相比于城市有些落后,不管条件如何,都有一群孩子们依旧热爱生活,开心地生活。如今国家一直实践的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不仅仅是发展农村各项指标增长,更重要的是还要关注乡村孩子的健康成长,尤其是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几次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大部分学生属于留守儿童,他们相对内向,不愿与人交流的,需要志愿者们耐心沟通,悉心相处,努力与孩子们寻找共鸣,我们可能无法体会到那些留守孩童的心情,但我们能做的仅仅是尽自己最大努力关爱孩子们,在这十天里可以感受到别样的“温暖”。
图为志愿者耐心教孩子们做题。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杜佳学 摄
每年全国各地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三下乡,既是响应国家号召,又是把握一次实践的契机。这次“三下乡”支教与之前的大学支教服务活动不同,这次三下乡让我了解到乡下教育资源与师资力量短缺,切身感受到留守儿童的辛酸与苦楚,有幸体会到“为人师表”的荣誉。做了十九年的学生,也曾站在讲台上发言,与这十天上讲台当老师相比,完全不同的感觉,喜悦,紧张,莫名其妙,语言表达困难。经过十天的磨炼,谈不上经验丰富,但也丰富了经验,体会到老师当时教我们的崩溃心情。总有人问我“支教生活枯燥吗”,现在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不,感谢这十天孩子们的陪伴,感谢同伴们的相互鼓励,我也坚信那守得云开见月明的豁朗。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0732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