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安徽学子三下乡:“关爱留守儿童,教育点亮童心”社会实践总结报告
学校:淮北师范大学
团队:徽梦之光·助童成长——爱心支教团队
作者:朱欣悦
指导老师:李胜男
团队成员:朱欣悦、萧轶群、张畅畅、张丽丽、赵微微、杨紫怡、万若晨、温新、张紫薇
实践时间:2022年8月16日——2022年8月18日
实践方式:线下实践
实践地点:安徽省宿州市萧县丁里镇郝桥小学
摘要:淮北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社会实践团队在8月16日至8月18日于安徽省宿州市萧县丁里镇郝桥小学开展“徽梦之光·助童成长”三下乡暑期实践活动,对周边的留守儿童进行陪伴和关怀,并深度调研他们的生活状况和教育情况,走访周围的留守儿童家庭,助力解决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问题。
关键词:淮北师范大学 留守儿童 乡村振兴 三下乡 教育
正文:
1 活动背景
1.1实践团队
淮北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赴安徽省宿州市萧县丁里镇郝桥小学“徽梦之光·助童成长”爱心支教团队。
1.2活动目的
与时代同步,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组织爱心支教团队进行支教工作的开展。关爱留守儿心理健康,引导树立正观念。通过与留守儿童进行手工品制作和小游戏互动等活动,了解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形成调研报告并且在暑期对留守儿童开展暑假安全知识普及的宣讲活动和诗词歌唱比赛,并用vlog记录与留守儿童相处的点点滴滴在网络平台上宣传,呼吁社会提高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徽梦之光,助童成长,号召大家积极投身到支教队伍中来,争取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2 活动安排以及前期准备
2.1确定地点,组建团队
2.1.1确定“三下乡”地点
在事先通过查找资料的基础上,选择学校周边留守儿童较多的地方。积极与当地村委会进行沟通联系,向当地小学发出支教申请,确定了“三下乡”活动的地点—安徽省宿州市萧县丁里镇郝桥小学,并对留守儿童的生活情况、教育状况等进行调查了解。
2.1.2组建“三下乡”团队
团队成员均由2021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成员组成,不跨学科组队方式有利于团队成员彼此交流合作,在文章撰写和视频剪辑等方面成员们也各有所擅长,这样使工作分工更有序。团队成员分工明确,乐观昂扬,热情善良,脚踏实地,共同致力于爱心支教。
2.2确定“三下乡”实践方案
爱心支教团在策划本次“三下乡”活动时,团队成员积极主动交流,提出意见。在与实践地点的村委会和学校校长取得联系后,积极主动地提出实践过程中需要做的事,在指导老师的建议下,进行整改,最终确定切实可行的实践方案。
2.3购买实践物资
2.3.1购买保险
2.3.2购买队服、队旗
2.3.3购买支教用品
2.3.4购买为郝桥小学的留守儿童准备的礼物:书包、文具、课外书等
2.3.5购买了走访留守儿童家时准备的礼品:牛奶,水果等
2.3.5购买了前往萧县丁里镇的车票
3 活动内容
3.1奔赴郝桥 准备支教
在支教前,团队成员就开始从线上置办支教用品。8月15日上午,团队成员前赴萧县丁里镇。由于丁里镇村大队有外驻人员,考虑到疫情防疫要求,本应住在村大队的团队成员,在队员赵微微的帮助下,最终住在了她的家里。8月15日下午,团队成员实到5人,其余四人因为疫情原因无法到来。之后团队成员前往郝桥小学,参观学校,看望校长及留守儿童。
3.2整装待发 开始支教
8月16日上午6点,团队成员准时起床,简单洗漱,吃完早饭后,就来到了郝桥小学。校长和老师们亲切的问候,深深地打动了支教的五人。
支教刚开始,团队成员与留守儿童们逐个进行自我介绍。在自我介绍中,团队成员和留守儿童互动,更加熟悉彼此,为接下来的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团队成员与留守儿童也初步建立了友谊,更有助于日后活动的展开。
为进一步了解留守儿童的具体情况,在教学开始之前,团队成员就已经准备好关于留守儿童学习情况和生活状况的调查问卷。做完自我介绍后,团队成员给留守儿童发放问卷,进行调查。调查留守儿童生活现状、学业学习、心理健康、行为性格等方面的基本情况,掌握留守儿童的成长环境和目前的成长发展情况。
“我们要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措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中华文明的影响力、凝聚力、感召力更加充分地展示出来。”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俗节日有其无可替代的生命力、凝聚力和感召力,它们以各种民俗仪式为基石,承载了中国人古往今来对生活的种种美好祝福和期盼。历史和现实都证明,传统文化的缺位,将会影晌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为进一步弘扬民俗文化,团队成员在留守儿童填好问卷后,就开始给他们传播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知识,旨在帮助留守儿童更加了解我国传统节日及来源。
自中华儿女踏上脚下的土地,祖国便恒久予以哺育、滋养。纵览九州四海,祖国锦绣山河,开拓视野、壮人心胸;漫溯千年春秋,华夏文明源远流长、蕴藉广博,丰富精神、育人奋进。拳拳爱国情,发乎本心,燃炽于胸,成为联系你我与家、与国的强力纽带。这股深挚眷恋.慷慨豪情,也深深镌刻进中华民族的骨血,成为筑建华夏文明的根基。为了激发孩子们的爱国主义情结,培养孩子们的爱国情操,增强孩子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怀,团队成员带领孩子们进行诗歌朗诵的爱国教育,大家一起声情并茂地朗诵《我爱你中国》。在朗诵过程中,孩子们高昂有劲的声音,满满的爱国之情让团队成员不禁动容…… “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团队成员亦当牢记使命,弘扬爱国情志,以爱国之情滋养我祖国花朵,身体力行地书写新时代民族华章!
蔡元培先生曾说:“纯粹之美育,所以陶养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纯洁之习惯。”为全面贯彻德、智、体、美、劳,团队成员在美育方面准备了一节手工课,旨在多方位提升孩子的各项能力:想象力、创造力、表达力、辨识力、动手力等,团队成员指导留守儿童进行手工制作,鼓励他们用黏土表现自己的创造力。
浓浓的情难以割舍,淡淡的话娓娓动听,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很快就迎来了团队成员与留守儿童分别的这一天。在离别之际,团队成员送给留守儿童精心准备的礼物。收到礼物的孩子露出快乐的笑容,同时也表达出对团队成员的不舍。
要离开学校前,留守儿童、小学校长、老师和团队成员一起合影留念。“总有人要去擦星星”,在支教过程中,团队成员就扮演着拾光者的角色,努力擦拭着这些“星星”,希望他们越来越好!
3.3结束支教 走访家庭
支教结束后,团队成员准备去留守儿童贾宇杰的家中。因为在支教的那段时间内,团队成员发现,贾宇杰是一个内向收敛、不爱讲话的女孩子。在玩游戏的过程中,不能和周边同学主动交流。为了了解原因,团队成员最终选择走访她的家庭。从代课老师那里得到了她家的具体地址及母亲的联系方式后,队长拨通了她母亲的的电话,提前讲述要去家访的意愿,得到了她的同意后,团队成员就来到了她的家中进行访问。走访周围留守儿童的家庭,设身处地的与孩子们的家人交流,深度了解调研不同家庭的实际情况及对孩子教育问题的看法,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提供一些帮助。
靠短期的支教虽然不能根本上破解留守难题,但是“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淮北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社会实践团队通过与留守儿童的短暂相处,感受到了彼此的关怀与信任,并且把所学的知识、各种有价值的信息传播给留守儿童,希望能够对其人生态度等方面产生积极的影响,对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对他们未来的生活和学习有所启发。
3.4 收获感悟 情暖人心
为期三天的支教生活已经结束,开始时的紧张,离别时的不舍已成过去。仍然记得离别时孩子们牵着我们的手,真诚地说:“老师,你们明天还来好吗?”仍然记得开始执教时的那句“老师好!”仍然难以忘记,孩子们见到我们向我们跑来的模样。虽然支教时间很短,但我们收获了不只有自身能力的提升,还有孩子们那淳朴务实的关爱。我们爱着孩子们,孩子们也爱着我们。短短的支教生涯,培养出我们与孩子们深厚的感情和无限的爱。留守儿童是值得我们去关爱的,他们从小生活在“聚散总匆匆”的环境下,渴望着陪伴,渴望着被人关爱。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随着教育发展,艺术教育普及化趋势明显。城市的孩子有各式各样的机会接触到舞蹈、绘画、书法等艺术教育,而这些对于连知识教育都缺乏的乡村的孩子来说是望尘莫及的。特别是比较偏远的乡村小学更是如此,其中更有长期离开父母的留守儿童,缺乏父母指引和关爱,他们的健康成长与发展已经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
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不仅关系到家庭的和谐,而且关系到社会长期的和谐、稳定以及祖国未来的发展。开设相对应的艺术课堂,给予他们心理上的健康教育,对改善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总有人要去擦星星,希望我们的孩子们能越来越好。
4.活动心得
4.1朱欣悦
在本次的三下乡社会实践过程中,我深刻地体会到教育和关爱留守儿童对乡村发展的重要性。我们用心去关怀留守儿童,尽我们所能的去促进乡村振兴。在与孩子们相处的过程中,我明白了我还有许多不足的地方需要去改进。感谢学校和老师们,以及郝桥小学给予我们这次弥足珍贵的实践调研机会,也感谢团队成员们的付出与努力,让本次实践活动变得丰富多彩且富有意义。
4.2萧轶群
“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在这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我深刻地明白了这个道理,能够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去帮助孩子们是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情。同时,在这次活动中我也受益匪浅,不仅增强了社会责任感,而且锻炼了社会实践能力和与人沟通的能力。一开始上课的时候内心会有些紧张,但是当孩子们都热情回应着的时候,心里特别开心,能够给孩子们带来一束温暖,这便是我们支教的初衷和意义。未来我们会继续不忘初心,努力前行。
4.3张畅畅
在我走进教室的时候,同学们带着敬重叫我老师,他们奇怪地问各种奇观的问题,他们的眸子里写满了对未知世界的憧憬,他们的笑容忠厚而朴实。我感受到了童心的无邪、圣洁、庄重!
4.4赵微微
在这次“三下乡”活动中,遇到了童真又温暖的孩子们,记得我们因为需要回去拿东西,和他们约定好十二点五十到学校,等我们走到学校门口,看到孩子们期待已久的从教室飞奔过来给我们开门,她们用温暖给与我们回应,认可我们,让我也感受到了我们支教的意义,他们是未来祖国的花朵,相信这群可爱的孩子在未来一定大展宏图。
4.5温新
三下乡支教活动让我体会到了教书育人的快乐!懂得了教育的力量,和留守儿童在一起让我体会到了不一样的感觉,需要我们每个人去关爱呵护她们,祖国的未来需要我们每个人去去支撑,切身参与到活动感触是真的不同,往后更需要我们去实践!
4.6万若晨
在这次三下乡实践活动中,我们通过走进课堂,走近留守儿童深刻体会到了基础教育和关怀留守儿童的重要性,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为乡村振兴和教育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会改进自己的不足。这次实践活动也让我认识了这群可爱的孩子,以后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4.7杨紫怡
在这次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我感悟颇深,想起这段美好的时光,脑海里浮现出一张张天真无邪的脸,他们的笑容永远是那么的纯粹灿烂。我想用自己微薄的力量让更多留守儿童得到爱和保护。
4.8张紫薇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这次三下乡实践活动对于我们大学生而言是一个很好的锻炼自己,同时为他人服务的一个很好的机会,由于距离遥远,活动没有亲身到场参与,但看着孩子们开心的笑脸和团队成员的热情善良,认真负责,认真对待的样子,也让我打心底觉得是做了一件好事,虽然力量微小,但也尽我们的能力为孩子们送去一些学习用品和礼物,也算是给这些留守儿童更多一点的关爱!
4.9张丽丽
本次活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走出校园、踏入社会、展现自我的舞台,让我们能够投身社会、体验生活、服务人民,让我们获得知识与力量,学会关爱留守儿童,加强社会责任感。
5 实践成果
5.1通过与留守儿童进行手工制作,小游戏等活动,一边游戏一边询问他们有关留守原因,家庭情况,教育问题等内容,使得采访过程更具亲和力,轻松,自然,不生硬死板,从而得到更准确的数据结果,用于调查分析实验报告《留守儿童的留守原因和家庭情况》。
5.2采用专业设备拍摄我们整个活动过程的vlog,真实的记录留守儿童的日常生活,展现他们的个性与日常行为。并联动我校计科院e青年组织对vlog内容进行剪辑,将内容发布在官方平台进行宣传,号召,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参与进来。
5.3我们将在当地寻找高考完的高三毕业生志愿者参与我们的活动,切实使我们志愿者在实践中得到锻炼,明确专业学习方向,增强对教师这一职业的热爱。(借此机会,深入基层考察,让我们切身感受当代中国基层基础教育的现状,了解广大孩子们的所思,所需,及时调整我们的学习方向,为我国的基础教育事业做出奉献。)
5.4线下与学校以及社区村委会形成合作关系,与留守儿童取得联系,便于开展线下陪伴教育活动。
6 项目特色
6.1项目内容特色
一位常年与留守儿童打交道的校长说:“农村孩子缺乏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健全的管教体系,普遍没有梦想。”这个引起了我们团队的思考。梦想是人生路上的一盏明灯,儿童时代的梦或许近在咫尺,或许遥不可及……为了让留守儿童视野开阔,有追逐的方向,尽可能少一些心理问题,有着相同目标的我们组成了团队,开展了项目。我们虽然不能根本上破解留守难题,但是“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我们想把我们所学的知识、各种有价值的信息传播给留守儿童,希望能够对其人生态度等方面产生积极的影响,对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对他们未来的生活和学习有所启发。我们的项目内容主要是对留守儿童进行相关知识的宣讲、与留守儿童一起劳动、游戏,让他们可以敞开心扉,设身处地的与孩子和他们的家人交流,从村委会那里了解更多实际情况。同时进行考察调研和开展活动,了解我国乡村地区的基本现状,依托自身具备的一定优势,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开展一些服务“乡村振兴”的活动。
6.2形式创新举措
6.2.1实践形式:区别于传统的留守儿童关照形式,本项目更注重于留守儿童长期的成长过程,将实践的内容融入日常生活,进行考察调研。
6.2.2管理创新:创建志愿者管理系统,更好的监测每个志愿者参与的关爱项目的进度及质量,并且可以收集大量的观察数据,为后期调研奠定了良好的数据基础。
6.2.3内容创新:本项目除了在校内招募志愿者,也会诚挚邀请刚高考结束的高三毕业生志愿者加入。此外,项目结合大量管理系统的数据调研形成专题调研报告,提高社会关注度,以及更加科学地完善实践形式及内容。
6.2.4目标创新:充分利用新媒体资源。通过短视频、微公益平台记录和展现留守儿童生活日常,为社会提供广阔的关注视角和帮扶渠道;将实践素材、调研结果(影片集、感悟集等)投递至学校及社会官方组织,让社会更直观地了解留守儿童的现状,吸引促成更多人开展更高质量的关爱项目。
7 实践总结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国的未来属于青年,世界的未来也属于青年。爱心义务支教团队致力帮助留守儿童,关爱留守儿童,努力去做摘星星的人。未来的中国青年,必将“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在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爱心义务支教团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努力为祖国添砖加瓦。
8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2022
[2] 叶敬忠,潘璐,别样童年——中国农村留守儿童[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0742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