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印象实践队参观山东潍坊风筝博物馆
非物质文化遗产虽已是广为人知的词语,但其背后所蕴含的意义与价值却并未完全展露,为进一步了解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的潍坊风筝制作技艺。8月19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非遗印象实践队成员丁仕钰同学赴山东潍坊风筝博物馆对潍坊风筝制作技艺进行调研。
调研之前,实践队成员对潍坊风筝的历史进行了相关调研。潍坊风筝兴于明初的杨家埠村。那时,村民已掌握木版年画的刻印技术。村民利用每年春天的空余时间,用印年画的纸张、颜料,绘制出各种图案,最终扎制成风筝。这类风筝最初仅供村民娱乐或作为馈赠亲友的礼品,后逐渐发展为商品。至乾隆年间(1736—1795),风筝已成为当地重要的手工业。
实践队成员在游览博物馆和采访博物馆经理的过程中,对潍坊风筝技艺的特点和发展现状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明代潍坊风筝以板子风筝为主,后逐步形成了以硬翅风筝为主,以长串蜈蚣为最(最长可达三百六十多米)、软翅风筝为巧、筒子风筝为奇的造型系列,内容有人物故事、鸟兽、鱼虫等。目前,西杨家埠村风筝扎制专业户近百家,风筝品种达三百余种,年产近百万只,主要传承人为杨其信、杨其民、杨连敏、杨乃忠、杨学顺等。
潍坊风筝具有起飞平稳、放飞高的特征。无论是软翅、硬翅还是串式、立体式的风筝,除了板子风筝需要坠外,其他不需要任何辅助物都能平稳地直升蓝天。其扎制方法虽简单,少则竹条三根,多不超过七根,但讲究竹条均匀、骨架周正、左右对称、重心拴线,形象简练,色彩鲜艳,对比强烈。博物馆经理在接受采访的过程中透露,近年来,受疫情等环境因素影响,许多风筝制作人为节省制作成本,选择舍弃传统的文化内涵,变换传统风筝材料,转而使用尼龙布和炭素钢管,丢失了传统技艺,也失去了潍坊风筝的地方特色,不利于潍坊风筝制作技艺的传承。
通过此次实地调查研究,非遗印象队全体队员更深一步地认识了风筝的制作过程以及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艰辛与困难,实践队成员希望可以通过此次调研激发更多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爱和保护,共同守护非遗的传承。
(丁仕钰/文)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0788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通讯员吴钰肖艳萍吴茜)为促进家校协同育人,提升教育教学工作的针对性与有效性,4月25日下午,我院思想政治教育系赴长雅中学实习队协助长雅中学初二年级组开展期中家长会。此次家长会……
关爱 湖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通讯员肖艳萍曾希吴茜)4月22日上午,我院赴长雅中学实习队于综合楼三楼会议室进行初二年级组道德与法治期中考试阅卷工作。长雅中学政治教研组组长吴珂,初一道法学科教师汪希言以及全……
关爱 湖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全体参会人员合影留念(通讯员吴钰肖艳萍)3月17日上午,湖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2级思政系赴长雅中学实习队于长雅中学行政楼三楼会议室组织开展实习见面会。此次会议由长雅中学党政……
关爱 湖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全体参会人员合影留念(通讯员黄思芸肖艳萍)为进一步部署落实实习队教学工作,3月20日下午,湖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2级思政系赴长雅中学实习队于行政楼教师阅览室开展第一次集体教……
关爱 湖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为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传承保护中华传统文化,湖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第十七届“关爱在行动”暑期社会实践团(以下简称“实践团”)于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市长郡蓝田中学青烟校区开展……
肖艳萍 湖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为深入了解乡村社区产业结构与发展现状,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实践,湖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关爱在行动”暑期社会实践团代表实地相继走访了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市石马山街道井泉社区、青……
肖艳萍 湖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近日,湖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关爱在行动”实践团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此次活动主要是以提高未成年儿童生理心理健康素养,助力社区教育和乡村教育事业发展为核心,围绕留……
肖艳萍 陈哲航 陈 湖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为响应党的教育扶贫号召,深入基层体验支教生活,2024年7月8日,湖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第十七届“关爱在行动”暑期社会实践团(以下简称“实践团”)赴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市长郡蓝田中……
肖艳萍 陈哲航 邹 湖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