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馆作为社会公共空间,既是一种有形的物理存在,也是内容生产、审美观看、展示交流和艺术教育的发生场所,形构了一个城市的精神空间、历史空间和美学空间。美术馆建设与城市发展息息相关,美术馆记录以及保留了地方城乡进展的艺术作品。为了更加了解安徽省城乡发展史,正值馆内设有“安徽省重大历史题材美术作品展”,借此社会实践展开,来到安徽省美术馆,了解发生在安徽大地上的历史,感受到了安徽百年来的改观与蜕变。
(图为团队队长参观主题展)安徽省美术馆作为一座年轻的省级美术馆,安徽省美术馆以山水为精神、以画卷为意境,用现代、凝练、抽象、大气的建筑语言生动表现出安徽地域文化的灵魂和意蕴。通过馆内志愿者解说,感受艺术作品魅力同时,了解到了安徽省城乡各地特色文化发展以及城市建设。其中有副作品记录了皖江城市建设,作品完成于2010年1月12日,国务院批准实施《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这是我国第一个以承接产业转移为主题的战略规划,是安徽省第一个进入国家层面的战略规划,也是早期城乡建设部署之一,对建设美好安徽具有重要意义。
(图为艺术作品《皖江城市建设》)
在主题展作品里很多反映了当时安徽省各地市农村地区教育,农业生产,习俗文化等三农特色,从小岗村“包产到户”,到7729个村实施“三变”改革,70年的安徽农村发展史,就是一部改革史。多年来,我省持续加大农村教育、文化、医疗、养老等社会事业投入力度,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和水平不断提升。农村义务教育实现全覆盖,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以上,农村孩子正在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新农合参保率达95%以上,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490元,住院政策性报销比例达75%以上,“辛辛苦苦几十年,一病回到解放前”的看病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养老保险覆盖全体农民,年满60周岁的农民基本生活有了保障。送戏下乡、送影下乡、各色“村晚”等文娱活动,丰富了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贫困人口从2013年的679.1万人减少到2017年的120.2万人,贫困发生率从12.6%下降到2.2%。农民的钱袋子越来越鼓,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78年的113.3元提高到2017年的12758元,增长111.6倍。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美好生活向往正在变为现实,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
(图为反映农村发展艺术作品)
通过游览安徽美术馆以及主题展,领略了多元多彩的安徽文化,更加深切认识到了安徽省城乡发展历程,同时历历在目的艺术作品折射出的是坚持深化改革不动摇以及省内外人民艰苦奋斗的成果。反观当下城乡发展仍存在需要努力的地方,尤其需要不断激发农村发展动力,加快乡村振兴步伐,实现建设美好安徽。
(图为团队成员安徽省美术馆留影)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0805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