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推动“消费帮扶”,让乡村地区的产品真正流动起来,是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手段。8月16号,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赴湘潭市湘潭县乡村振兴帮扶团,进入湘潭县农业农村局进行访谈调研。此次调研,湘潭县农业农村局的工作人员熊塞女士热情地接受了本调研团队的访谈,为调研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通过与熊塞女士进行交流,调研团队了解到,在“消费帮扶”的作用下,湘潭县的农户自己生产加工的农产品,在销售上仍然缺乏竞争力,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商标注册需要一定的成本以及知识基础,使得让这些农产品标准化的难度提高,进而让许多优质农产品成为“三无”产品,结果就是这些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变窄、销售平台降低,无法通过更大的平台或以线上的方式进行更大规模的销售。熊塞女士介绍说道:“不具有正规包装和生产商标的产品,是无法在正规渠道进行销售的,而农户往往很难采取措施解决好这一问题。”第二,农产品的价格优势不明显。合作社将农户的农产品收购后,需要对其进行一系列的处理,合作社在这个过程中涉及到的人力、设备、保存和运输等费用,最终会体现在农产品的售价上,导致其失去价格优势,消费者的购买热情也将因此受到影响。第三,湘潭县本地农产品的知名度还不够,从而影响了消费者对这些产品的信任。以安化黑茶为例,安化全县人民将安化黑茶当作一个共同的品牌经营,政府给予的支持力度大,相关企业在广告宣传方面的投入也费了不少心思,才有了如今安化黑茶的广泛知名度。反过来看湘潭的特产莲子,外面了解它的消费者少之又少,品牌影响力很小。第四,农户的农产品在本地吸引力不够。湘潭县的外来人口较少,本来就和乡村搭界,相当于半郊区。大多数本地消费者只需要回趟家,就可以得到质量相近价格更优惠的农产品。因此在线下销售方面,参与“消费帮扶”的农户的农产品缺少竞争力。第五,农户对农产品的深加工能力不够,导致产品种类不够多元、发展潜力不足。当地的莲子大多数是粗加工,一般的合作社承担不起搭建流水线的高昂费用,只能将红莲或白莲进行去皮、磨皮和去心操作,造成产品的附加价值不高。只有一些龙头企业具有用莲子做月饼、点心或者打成莲蓉的深加工能力。
此行,调研团队也从熊塞女士这边了解了产业振兴助力消费扶贫的情况。首先,湘潭的产业多而杂,湘莲是主导产品。大的企业有自己的基地,自己管理、运营,从基地里面收上来自己加工就可以了。而散户的产量可能只有五六百斤的干莲子,企业要派专人专车去湘潭县这么大的地方收,成本上划不来。其次,湘潭县的产业帮扶主要是以逐级传递、互惠互利的形式为主。合作社从农户这边收购农产品,再卖给相关企业,然后企业用自身现有的渠道去销售,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农户的风险。最后,由于疫情的发生,很多公司的效益就不是很好,对其他农户的带动能力也受到了较大的影响。
为了推动“消费帮扶”,政府也做了许多积极的措施。例如政府会发动工会每年将一部分福利采购额度留给这些农产品,同时公务员没用完的餐卡余额也能用于这些农产品的消费。但想要更好地帮助到这些农户,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还需要全社会更多的力量给予支持。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0828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