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科技学院青锋·弘缘志愿服务队7月5日来到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开展以保护非遗文化和乡村振兴为背景的调研活动与实践,学习非遗文化的技艺与传承思想,建立大学生文化教育实践基地。用自己的能力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增强队员们助力乡村振兴和保护民族文化的责任感,使命感,实现共同富裕,加强民族团结。在此期间我也感受到了民族文化的魅力,学习了民族文化的精神。
民族文化是古人流传下来的瑰宝,探索民族文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积极响应民族团结、探寻乡村建设与振兴之路、在保护民族文化和实施乡村振兴路上贡献出自己的力量,这些都是大学生需要做的事情。
民族文化的本源
在来恩施州的途中,团队就明确了目标,一直在找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里的民族文化和非遗文化,做了大量的工作,看了一些历史资料,开阔了自己的眼界,丰富自己的历史文化知识。不得不说,我们民族的文化内涵是丰富的,我们希望每个人都能怀着对非遗文化的崇敬之心去了解它的魅力。我们每个人的使命和责任,就是传播“非遗”文化,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民族文化自信。
第一站就是恩施市文化馆,馆长介绍道,这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是一个保存了很多历史遗迹的美丽地方,可以说是文化交流的地方,这里会举办许许多多的演出,也有许多地方会展示民族文化和非遗技艺。而且在这些地方,还可以学到不一样的历史文化,感受到历史的熏陶。文化馆除了平时的展览外,这里还会定期举办一些特别的展览,还有各种文化体验课程,古筝和民族舞蹈等民族技艺都有传承人进行教学,不仅能让学生领悟传统文化的精髓,还能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使学生对传统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队员也感受到了这里的民族气息,民族文化在此发扬光大。
恩施市六角亭风向标非遗传承基地里保存了许多非遗文化。在这里,队员们看到了民族技艺、民族服饰,雕塑工艺品、艺术雕塑等等,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一些渐渐从人们眼中消失的非遗文化也保留在这里,使人们有迹可循。展览、参观、学习非遗文化这里一应俱全,每一件的工艺品,都是传承人的心血汗水,都包含着许多中华文化的精髓,闪耀着中华文化的光辉,一代一代流传下来的不仅是非遗技艺,更是非遗精神。
图为恩施市文化馆馆长向团队队员介绍当地民族文化。
民族文化的现状
队员们也与传承人交谈了许久,虽然许多工艺品都摆放在这里,也有许多地方还保留着吊脚楼建筑,在市场上也能见到西兰卡普,但是也面临着很多问题,一门手艺能经过时间的洗礼,成为一种文化遗产并不容易,所以最让人担心的就是这种技艺的失传,因为这意味着一种文化的消失。
在新时代的发展下,非遗技艺很少被人知道,而且学习非遗技艺还需要从小练起,还导致一些人在青年时期学习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一些人在中途就放弃了。对很多年轻人来说,学习非遗技艺不仅花费大量的时间,而且也不能很好地实现自我价值。大部分年轻人都崇尚西方文化,新鲜感十足。对于少数民族文化认为太过传统。同时也在疫情影响下,少数民族文化也渐渐的从大众眼中消失。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传承人们找不到接班人,非遗技艺传承下去也受到一定的阻碍。传统的文化生活似乎与现代人的生活渐行渐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手工技艺面临着无人传承的考验。
目前为止,吊脚楼最多是用于景点旅游作为复刻版,所以它的名气并不是很大,未来也需要更多的游客来认识它。很难适应时代的发展;何氏根雕的工艺品也只能当作观赏性的物品,与现代生活相背离;西兰卡普售价高,不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像这些非遗文化有很多,但是每一种非遗文化在其发展道路上都有一定的阻碍。
图为团队队员在传承人的指导下学习西兰卡普制作工艺。
保护民族文化
队员们也在传承人的指导下学习雕刻、西兰卡普制作工艺,看到传承人娴熟的动作,我很难想象在背后付出了多少的汗水,这是中国传统技艺文化中不朽的智慧,应该被更多的人看到。队员亲身体验了手工艺品的制作,感受到了技艺的精湛,也感受到了传承的不易。
队员也与负责人讨论,我们和六角亭风向标共同建立大学生文化教育实践基地,将更多的大学生带到这里,通过自媒体平台宣传当地文化,让大家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璀璨结晶,让这些非遗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关注这里的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真正地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图为科院学子与六角亭风向标共同建立大学生文化教育实践基地。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0856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