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知网侵权案件频繁进入民众视野,也在不断引发学界关注。在信息时代的浪潮中,数字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彻底改变了视听作品和文字作品的复制和传播方式,法律领域的大数据化、网络化越来越常见,法律适应着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更需要发展和完善。尤其是在著作权法领域,网络服务提供者的类型越来越多,用户和作品的准入门槛却越来越低,在此种情况下著作权的保障难度大大提高。而网络服务提供者作为潜在的侵权主体,即使没有实施直接侵权行为,也更容易被权利人锁定,但是传统侵权理论在解决网络著作权间接侵权问题时难以实现。为此,山东大学法学院“知行”调研团于2022年暑假分赴青岛市各大学和社区展开抽样调查,企图厘清网络著作权的责任认定机制,为著作权立法完善贡献山大力量。
7月13日,团队成员杨康宁、何晓娟与山东科技大学的四位同学进行线上访谈,通过半结构式访谈的方法了解理工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知网及知网侵权的认识与态度。访谈伊始,由何晓娟同学对访谈中涉及的专有名词进行了简要介绍,通过将专有名词通俗化的方式来帮助被访谈者理解调研内容,保证之后访谈的连贯性。在访谈过程中,团队成员先从日常写论文入手以提升双方的共鸣感,并由此引出撰写论文所使用的学术数据库,结果发现同学们使用的学术数据库较为丰富,但还是集中于知网。紧接着,成员从文献借鉴、论文被抄袭、网站信任度、网站责任、规避手段等层面展开,由浅入深,环环相扣,不断向课题核心迈进。同学们也在耐心的引导下渐入佳境,侃侃而谈,调研团的成员们收获良多。
为时半天的访谈至此圆满结束。本次访谈,让课题组更加全面地了解不同专业同学在面对知网侵权时的不同态度。结果显示,理工科的同学们对于知网使用的频率较高、运用全面,但是风险感知较弱,对于知网是否存在侵权行为的主动思考性稍差,而在责任认定层面,其更关注直接侵权方,而对于间接侵权关注度稍低。结果的背后是反思,身处大学的学生对于网络著作权的间接侵权认识尚不足够,又怎能苛求民众的普遍感知呢?加强网络著作权间接侵权的知识普及和维权宣传应是国家知产普法的侧重点,而团队也将纳入实践规划,为民众带来更多更实际的知识。
随着知网等学术平台不断渗入学界,其所暗含的侵权地雷正荼毒着学者们的合法利益。互联网带给我们的,不仅是学术文献及时获取、学业作品及时上网的便捷性,还有平台暗藏利益心、无视抄袭者的风险,以及,虚拟环境中法律制度尚不完善的隐患。因此,加快完善网络服务提供者间接侵权的责任认定框架至关重要,而我们,也一直在路上!这次的访谈,让同学们对民众态度有了更准确的把握,为后续的研究指明方向,我们将继续推动课题进行,为网络著作权的保护增砖添瓦,为国家法治体系的完善作出我们的努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0887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