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西农学子走进石泉县:探寻“抽丝剥茧”背后的实际情况

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作者:莫研 高远 孟雨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由蚕丝织成的丝绸散发着细致悠长的气息,无不彰显着华贵优雅。丝绸作为中国特色,其重要原料蚕丝的发展也更加惹人注目。为了清楚地了解陕南地区的蚕桑养殖情况,8月10日-8月20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管学院赴往陕西省规模经营对蚕桑养殖户生产技术效率影响研究调研队以明星村和力建村为本次的重点调研地点,在这两个地点开展了为时10天的乡村走访调研。

在开展调研之前,队伍先来到了石泉县蚕桑发展服务中心,与当地蚕桑发展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交流对接后,站长热情地招待了我们。在经过简单的交谈后,工作人员给我们展示了当地的蚕桑养殖农户的基础信息。这大大缩短了我们的调研时间,给我们提供了很大地便利。面对队员们的真切感谢,站长连忙摆手道:“不用谢,这些信息对你们有用就行,帮助你们也是希望能在推动发展蚕桑养殖中尽到我们的力量。”站长和那些工作人员的话语透着对我们调研的支持,无形中鼓励着我们。在离开蚕桑发展服务中心后,队伍成员对本次调研行动更加自信、更有干劲,跃跃欲试的心情充斥着整个队伍。

在之后,我们依次前往明星村和力建村。在当地村长的带领和介绍下,队伍成员对村庄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队伍进行分组后,便分别前往拜访村里的蚕桑养殖农户。村民都很淳朴热情,面对不同年龄的蚕桑养殖农户,队伍成员也都能与其愉快相处。通过询问每年投入产出情况、政府补贴情况、继续养殖的意愿等等,队伍成员获知了各家的蚕桑养殖情况,并且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汇总,方便后续对比和研究。我们的队伍成员也不是为了完成调研目的而调研,而是希望能发挥我们的绵薄之力使这个社会更好。我们发现当地的蚕桑养殖农户中有一些子女不在身边的老人,虽然知道我们能起到的作用很小,但是我们仍然选择与老人多聊一会家常事来让老人开心点。在这10天的调研中,随着我们对村子里路线的逐渐熟悉,我们的调研进度也不断推进。

队员们每天清晨嗅着草木泥土的味道,带着自信和热情踏上村庄小路;傍晚沐浴夕阳,携着欢笑回到住所。10天的时间在充实中飞逝,在村民们热切的话语中结束了本次调研。回程中,队伍成员都激烈交流着调研收获,队伍成员身体上的疲倦远远不及精神上的满足。

队伍成员身体力行地深入了解蚕桑养殖情况之后,更多的是深谙蚕桑养殖的辛苦和不易。蚕桑业的发展仍然需要注入更多力量,不断适应市场需求,这样21世纪的“新丝绸之路”才能越走越宽。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0903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学以致用!广西师大学子助力桂平杖头木偶戏传承添新翼

在非遗保护意识不断高涨,传统文化亟待传承与创新的当下,2月25日,广西师范大学多链兴“偶”团队踏入桂平市杖头木偶文化基地,开展了一场旨在推动桂平杖头木偶戏活态传承的实地调研活动…… 陈梓怡 卢潇婷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查看全文 >>

桂平杖头木偶戏 “遇春”:广西师大学子 “穿针引线” 解传承之困

在文化多元且非遗保护意识渐强的当下,2025年2月25日,广西师范大学多链兴“偶”团队走进广西桂平市杖头木偶文化基地,深入调研桂平杖头木偶戏,致力于为其传承创新贡献力量。桂平杖头木偶…… 王雨欣 陈梓怡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查看全文 >>

青春赋能:广西师大学子为桂平杖头木偶戏 “舒筋通络”

在非遗保护热度攀升的当下,2025年2月25日,广西师范大学多链兴“偶”团队肩负传承传统文化的使命,走进桂平中山公园前的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所,深入调研桂平杖头木偶戏,为其传承发…… 王雨欣 陈梓怡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山东大学商学院学子调研雁绣非遗,探索文化传承与教育融合新路径

2025年1月15日,山西忻州代县的雁绣工作室里,山东大学商学院“元中藏遗”队成员王妍博与雁绣省级非遗传承人高凤兰老师展开了…

桂平杖头木偶戏 “遇春”:广西师大学子 “穿针引线” 解传承之困

在文化多元且非遗保护意识渐强的当下,2025年2月25日,广西师范大学多链兴“偶”团队走进广西桂平市杖头木偶文化基地,深入调…

青春赋能:广西师大学子为桂平杖头木偶戏 “舒筋通络”

在非遗保护热度攀升的当下,2025年2月25日,广西师范大学多链兴“偶”团队肩负传承传统文化的使命,走进桂平中山公园前的自治…

宁波财经学院“赤心”实践团:让红色精神薪火相传

宁波财经学院“赤心”实践团:让红色精神薪火相传宁财学子组建“赤心”实践团,在假期里毅然踏上了红色文化探寻的征程,这段…

破局!广西师大学子为濒危的桂平杖头木偶戏寻生机

近日,2025年2月25日,广西师范大学多链兴“偶”团队的成员们满怀热忱,踏入桂平中山公园前的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所,对…

最新发布

“苏服零距离”:数字政府建设持续推进
6月26日至27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疫情有距离,苏服零距离”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为深入了解对于年龄段在50或55岁以上的公民来说,能否享受到“一网通办”的服务,合理地运用新时代“云服务平台参与政治生活,…
探索产业发展 助力乡村振兴
2022年8月16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管学院赴安康市规模经营对蚕桑养殖户生产技术效率影响研究调研队在陕西省安康市开展的乡村调研活动圆满结束。为了为助力乡村产业兴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调研队成员利用暑…
聚焦农村养老问题,践行中华传统美德
近年来我国养老问题突出,相对于城市养老问题,农村老年人口的养老问题面临着更大的压力。为了更全面的了解当前农村老年人口对养老问题的看法以及他们所关注的一系列问题,并对独居老人送上关爱。苏州城市学…
填平老人数字鸿沟,智慧政府仍需发力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化服务在社会中得到广泛运用,信息技术与政务服务相结合,为百姓生活提供了便利。为了探究50岁以上老人能否合理运用智慧网络,享受智慧政府带来的服…
滁院学子三下乡,探寻滁州优秀文化遗产,学习先进精神
6月18日至20日,滁州学院赴滁州市调研优秀文化遗产实践小分队开展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主题2022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为鼓励当代大学生了解和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拓宽知识广度,发扬和传…
智慧“云服务”:对“银发族”的关爱更有温度
为响应“十四五”规划建设数字政府,实现数据共享要求,7月4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苏服零距离”团队开展暑期实践“云服务”宣讲活动。本次活动以苏州、南京、盐城、扬州、泰州等地方为实践点,采取实地…
探“一网通办”新发展,助“放管服”下易生活
近年来,为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双全双百”工程的实施,国家大力推进“一网通办”工程,使数字政务得到大力推广。在徐州市,“一网通办”工程发展迅速,取得了众多惠民便民的成果。在此背景下,7…
探索“互联网+政务服务”新模式,走进江苏24小时“不打烊”政府
为了探索“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模式、研究江苏24小时“不打烊”政府,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疫情有距离,苏服零距离”社会实践团队于7月3号前往江苏省南京市。第一天,团队就来到了此次调研宣讲的主要目的地…
学党史之感
通过学习党的历史和回顾党的光辉历程,我对党的理论和历史知识有了更多的了解。同时,这也指导我深入思考、探索真理,继承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之中,农耕文明占据了很大一部分…
子瞻之春
黄州,是子瞻人生的春天所在。春天的起点,是那萧瑟的寒冬。乌台诗案,苏轼被贬黄州。这之前,他是文坛第一,在仕途上如日中天。但自从被贬黄州,他变得一无所有:显赫的地位、丰厚的官禄、文坛的追捧都似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