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时代的如今,线上办公、云授课等生活方式成为了时代的主流。但有这样一群不会使用数字化设备的老年人被大众遗忘。针对这一问题,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疫情有距离,苏服零距离”实践团队苏州分队于6月30日,在苏州各区进行深入寻访、探究对于年龄段在50或55岁以上的公民来说,能否享受到“一网通办”的服务。希望疫情之下,老年人可以合理地运用新时代“云服务”平台参与政治生活。
“数字鸿沟” 近在眼前
在线下调研时,实践小组了解到疫情对大家的影响是巨大的,尤其是对于老年人。因此团队走访附近的社区,着重采访关心了一些正在锻炼身体的老年人。当提及到对于智能手机的使用时,一位老年人感慨道:“互联网对于老年人来说,掌握起来是十分困难的,大家平时做核酸的时候都是请家里的小辈帮忙操作的。而且有好几次在都搞好了的情况下还是由于各种原因无法进入菜市场。”由于现代化设备的高灵敏度,以及软件使用的复杂性,导致反应能力渐弱的老年人被时代科技拒之门外,致使他们在疫情下的现代化社会中举步维艰。
更加关键的是,有老人说:“如今的手机使用太复杂了,而且里面的软件又五花八门的。每次要用的时候不会,只能请儿女教,一次两次还行,有的时候次数多了不仅家里的儿女觉得不耐烦,我自己也觉得自己笨,想想我就觉得心里难受。”因此,在采访期间,实践队员也呼吁大家要关爱自家老人的精神生活,同时社区也要积极进行相关方面的宣传。
图为在道路旁正在接受采访的老年人。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顾静雯 摄
风华少年 尽其所能
虽然刚采访的时候老人们大多数都在抱怨,但后来总会很高兴的说:“现在好了家里的孩子上学回来了,可以有一整天的时间教我使用手机。而且现在还有随处可见的志愿者,他们都很乐意帮助我们这些老人家。比如在我怕打扰他们年轻人工作,不愿意问他们关于手机的问题的时候,我孙子就会过来主动教我用微信、健康码,现在我再也不会因为忘记定期打印健康码而白跑一趟了,生活真的方便了很多。”不少接受采访的老年人还表示:“疫情虽然让不会使用智能设备的自己造成很多不便,但是也增多了和儿女的交流,促进了和家中小辈的感情,而且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自己有信心融入现代科技生活。”
也有老年人表示:“虽然各类线上平台简化了办事流程,但是也还是有许多不便之处,例如常常无法将软件和功能相对应,页面上的字太小,老花眼根本看不清,而且有很多应用一打开就有广告,每次都会不小心按到广告,操作起来很不方便。希望政府可以为老年人专门开发一款界面简洁,字体清晰,功能齐全的综合型软件。”
春秋鼎盛 不遗余力
在疫情隔离期间,有许多在家的中年人自发的参加了志愿者,为防疫贡献出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这种行为让社区内的老人赞不绝口。有一位接受采访的老年人告诉队员:“我和我老伴是两个人单独住的,刚开始隔离的时候我们害怕极了,因为家里没有什么屯菜,现在还被封起来了根本不能买,这可怎么办。但是他们那些志愿者好啊,知道我们不会有手机买菜,所以他们在抢菜的时候总会带上我们的一份,让我能在隔离的时候也吃上新鲜的食物。”
其他老人听到后也纷纷道,“他们人善啊,有一次核酸的时候,我核酸码怎么也不会搞,就是他们耐心的帮我弄的。”“疫情的时候就是有他们在,我心里才踏实了很多。”
图为正在为居民登记核酸信息的志愿者。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顾静雯 摄
实践成员 有感而为
在采访了许多老人后,团队成员纷纷有感而发: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迫在眉睫。于是在联系了社区相关工作人员后,大家决定在下周末对社区内的老人开展演讲。在确定了活动的时间、地点等相关事宜后,队员们开始着手梳理准备之后要演讲的相关资料。在资料搜寻的过程中,成员们切实了解了科技发展对于社会生活的便利之处,同时更加坚定了举办这次宣讲的必要性。
在周末的宣讲会上,成员从“一网通办”的好处、个别服务app讲解等角度向居民们详细讲解了国家政策并回答解决了老年人对于相关业务办理步骤不清等困惑。许多老人听完后感慨道:“国家还是关爱我们老年人的,虽然现在社会发展很快,但是我们相信在国家的帮扶下,在社会的支持下,我们肯定可以追上年轻人的步伐的。”在宣讲会结束之后,有许多老人向团队成员表示了感谢,并且说:“这次的宣讲会对于我们来说受益匪浅,大家会把今天从这里学会的东西分享给周围的人。”
图为“疫情有距离,苏服零距离”实践团队苏州分队合照。中国通讯网 顾静雯 摄
线上服务的快捷便利毋庸置疑,但年轻人也应该多注意关注身边的老人。团队表示,他们希望社会各界动员起来,从社区定期进行相关宣讲,到各类服务平台推进适老化线上服务,为老年人迈越“数字鸿沟”尽一份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0904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