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安徽工业大学实践队员们奔赴安庆市缅怀革命先烈,感悟时代的精神。七月的盛夏,蝉声如鸣,天空碧蓝如洗,身着一身红色的实践队员们怀揣着敬畏之心,前往独秀园瞻仰革命先烈,感悟时代的革命精神。
由集贤路进入,沿“仲甫路”出发,我们中有一个队员一进入独秀园后就感叹着:“我从未如此切身实地地了解过一个人,一个英雄,一个时代的精神火种。”这种敬畏之情在看到那高六米的先生铜像时达到顶峰。
那种傲然而立,那种昂扬的精神,正如诗中所言:“一枝独秀正开艳,狷介狂傲众人羡”。那种穿透铜像而表现出来的“自由”和“民主”,仿佛带领我们观摩了先生为宣扬德先生、赛先生,无一不使我们精神震撼,心生向往。
跟随着烈阳的脚步,我们来到了《新青年》石碑雕刻。据了解,石碑雕刻的正面是杂志《新青年》正式更名后的第二卷第一号的封面,而背面则是陈独秀先生于1915年在《敬告青年》的六个标题。
先生这一生坎坷,唯以不怯于政治昏暗,不屈于封建旧制,始终如一地为新中国的精神清明抛头颅洒热血。我们寒穿苦读数十载,或读工科,或钻理科,都是为了更好的投身于祖国之建设,为国家之富强作出自己的贡献。在此过程中,再避免不了的难关和壁障,希望能以先生为榜样,不屈于现实灰暗,不堕于心中理想。
下午三点,正值日中,我们来到了惊雷浮雕前,放眼望去,浮雕总长约60米,高4米,以四个阶段展现了陈独秀的一生。既有第一部分的青年志气,也有第二部分的惊天动地,更第三部分的开天辟地和最后的浩然正气。
“万里东隅观日出,十年幽蛰听惊雷”,站在浮雕前的我们,被眼前这声势浩大的浮雕所震撼,思绪何不随汹涌澎湃的长江横绝而去,细数早年陈独秀的出生、创办《新青年》、被捕坐牢、开除党籍……如惊雷,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也似流星,划过光亮。
实践活动的最后,我们去仔细了解了陈独秀的诗集,其中以《述哀》为例:死丧人之戚,况为骨肉亲。所丧在远道,孤苦忆酸辛。秋风衰劲草,天地何不仁……《述哀》是陈独秀本人诗作中最长的一首,其诗中对亡者时那种深哀巨痛,那种扑面而来的亲情之哀对陈独秀先生的冲击,更让我们意识到即便在为事业和理想奔赴的时候,也不能忘记对亲人的挂念,不要让“子欲养而亲不待”成为悲哀的现实。
走着延乔路,更加切身实地感受到陈独秀先生的奉献精神,可叹一句“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而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子,更要以老黄牛之心踏实进学,以孺子牛的态度扎身基层,以服务广大群众为初心和使命。吾辈学子当如是:挥洒热忱,让青春在奋斗中发芽;倾注梦想,让祖国万里江山更加璀璨辉煌!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0909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