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要把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文物保护好、管理好,同时加强研究和利用,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为响应号召,曲阜师范大学“追寻红迹·青春向党”实践队于2022年7月24日前往位于湖南省长沙市的隆平水稻博物馆展开研学。在实践过程中,实践队员通过倾听讲解员的解说,积极查阅相关资料,拍照记录等多种形式参观博物馆。
紧跟讲解步伐,聆听解说
假若从高空俯瞰,能发现一组建筑如几颗饱满的稻粒,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怀着对隆平爷爷的敬意,实践队员迈进了隆平水稻博物馆的大门。博物馆以“传播稻作知识,弘扬农耕文化”为宗旨,设有水稻历史厅、科技厅、袁隆平与杂交水稻等3个展厅,通过1200余件文物展品和丰富的多媒体设备,集中展示与水稻相关的文化知识及袁隆平研制杂交水稻的故事。西汉的牛耕画像砖,令我记忆犹新,农夫头束髻,穿短袄,一手扶犁耙,一手扬鞭驱牛,前面二牛抬杠拉犁,单辕犁杠驾于二牛之间,真实地再现了汉代农业生产场面。修复文物就是呵护历史,讲解员专程介绍了文物分析检测、3D建模补缺、翻模等精密的修复流程,文物修复师让文物“复活”的过程令人油然起敬,对匠心精神有了更深刻地理解。
做一粒好种子,梦想起航
2021年7月24日,义务教育“双减”政策正式出台,今天是“双减”政策实施一周年,实践队员在馆内采访了一位五年级学生:“对,我还去了湖南省博物馆、长沙博物馆,开拓了视野,学了好多知识。”看来孩子们的暑假变得不一样了,有了更多元、更丰富的选择,不再是家庭和培训班“两点一线”的生活。在隆平水稻博物馆的研学过程中,一群身穿红色“雷锋少年”马甲的学生吸引了我的注意,他们围着讲解员求知若渴、争先恐后,为了能靠前近距离观看展物并听清楚解说,每一位讲解员的身边都围着这么一群“小家伙”。此时讲解员是幸福的,面对这样一群有梦想对知识渴望的孩子,讲解员解说地似乎更加有激情了。身为一名师范生,未来也会站在讲台上,面对学生,传递能量,传播知识,引导学生向榜样学习,做一粒“好种子”。
杂交水稻,泽被苍生
袁隆平院士一生有两个梦想:一是“禾下乘凉梦”,二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在1964年和1965年的夏天,袁隆平冒着酷暑,在稻田里寻找天然雄性不育株,仔细检查1.4万余个稻穗后,共找到6株雄性不育株。展厅里还原了袁隆平在安江农校实验室做花粉染色试验的场景,简朴的书柜和桌椅,被使用多次的显微镜、干燥皿、玻璃试管等实验器具,把思绪带到那段不平凡的岁月。无论是做实验还是实地考察,袁隆平亲力亲为,绝不马虎;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并没有因此感到松懈,不断创下杂交水稻的一次次记录;面对名利,他依旧选择扎根田地,尽全力继续做研究。
杂交水稻还走出国门、惠及世界。自1979年起,袁隆平等中国农业科学家多次奔赴海外,通过开设国际培训班、举办国际学术研讨会和国外试种等多种形式,将杂交水稻传播到世界各地。袁隆平心怀天下的胸襟和对世界的伟大贡献记录在了这座博物馆内,将会一代代流传下去,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博物馆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名片,是“城市会客厅”。博物馆如今已然走入百姓的视野中,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一座座博物馆拔地而起,让人们得以更便捷、更深入地触摸悠久历史。这个时代在不断进步,国家在不断发展,惠民的政策多了,人们的获得感增加了,幸福感提升了,生在这个时代深感幸运。百舸争流千帆竞发,每个人都在奔跑,向着梦想!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0923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