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助力支教夏令营活动开展,今年7月,在贵州省黔东南州从江县谷坪乡高武村,杭州师范大学“百城石榴红”少数民族成长与就业小分队支教分队利用支教生活的空闲时间,踏上蜿蜒的山路开展家访活动,实地走访十余户高武村学子。
当支教老师陈思羽、蔡欣妤一行人敲门走进石凤英家时,屋里只有一位在房屋一角织布的阿姨,一个正在小板凳上看动画片的小姑娘。这个小姑娘便是石凤英,是支教夏令营小学低年级班的学生。
见老师来了,凤英忙搬出家里的其他几张板凳请大家坐下,并解释说,正在织布的是她的妈妈,只会说苗语。“凤英妈妈看起来四五十岁的样子,状态很疲倦,似乎还有眼疾。”陈思羽回忆道。由凤英作为我们的苗语翻译,老师们了解到,凤英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哥哥已经在上班,姐姐也在十九岁时嫁人。当老师问凤英有没有继续读书的打算时,她有些茫然。
“长期生活在闭塞的环境中,她对自己的未来是迷茫的,原生家庭的不幸确然会束缚住孩子飞出家庭的翅膀。”前来家访的支教老师蔡欣妤在事后的讨论中感慨道,“我希望我们的支教和家访能够对她有所启发,也希望她能走出大山。”临走前,老师们拉着凤英的手,反复叮嘱她要认真学习,不要轻易放弃读书这条路。
“我想一直读下去。”说到读书,石小琴的眼睛是闪着光的。小琴是支教夏令营初中班的学生,家里有两个姐姐,一个哥哥,父亲常年外出打工,母亲在家中没有收入,家庭经济条件并不宽裕。来到她家中时,小琴正与母亲闹矛盾,“百城石榴红”的支教老师们与小琴搬了凳子坐在门口进行了交谈。
据小琴讲述,她家中有重男轻女的思想。这让前来家访的支教老师周祎陷入担忧,“我很担心她以后能不能继续读书,因为这边许多女孩子很早就要嫁人。”周祎说,“我需要知道她的家长对读书这件事是怎样的态度。”
随后,老师们立刻与小琴的母亲进行了交流。“她如果成绩好,我们可能会供她读书,成绩不好就不读了。”小琴母亲告诉老师。老师们和小琴母亲进行了沟通,表达了希望孩子能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的期望。家庭经济情况很难瞬间改变,因此支教的老师们告诉小琴,要抓住读书的机会,努力学习。“我希望之后的一对一师生结对活动可以帮到她,希望她能一直读下去。”周祎说。
“小时候,我给美仙一块砖头和一支笔,问她想拿哪个——砖头很重,而笔是轻的。”石美仙的父亲对来访的支教老师们说,“我希望她能明白读书的重要性。”
应石美仙之邀,杭师大“百城石榴红”少数民族成长与就业小分队支教分队蔡依婷、马扬、徐欣怡一行人来到美仙家中进行家访。美仙是支教夏令营学前A班的班长,父母都没怎么读过书,母亲结婚时还很年轻,家中主要靠父亲外出打工维持生计。屋子里墙壁没有粉刷,地板也没有铺地砖,都还是原始的水泥面。虽然家境并不宽裕,淳朴好客的他们还是准备了一桌丰盛的晚餐,邀请老师们共庆苗族佳节“新米节”。
在饭桌上,石美仙的父亲打开了话匣子,与老师们交流了家中情况,并感谢杭州师范大学的支教团队不远千里来贵州黔东南高武村支教。而谈到孩子的教育问题时,美仙父亲告诉老师,他们不希望美仙像长辈们一样这么辛苦,因此家里再怎么困难都要供她读书。
前来家访的支教老师们被美仙一家的真诚和质朴深深打动。他们对美仙父亲的教育观念表示了赞同,并鼓励美仙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在这样闭塞的环境、艰苦的条件里,他们家尊师重道、崇尚知识的观念十分难得可贵。”支教老师徐欣怡赞叹道。
入户长谈,与学生、家长心手相连,此次家访活动帮助杭师大“百城石榴红”少数民族成长与就业小分队支教小分队成员们更好地了解了高武村学生的家庭情况,体悟了身为人师的责任感。“他们的生活和我们相比,实在相差太大了。但我想,让我们在更远更宽广的世界发光发热,这就是支教的意义。”支教队员陈思羽在实践日记中写道。
据悉,杭师大“百城石榴红”少数民族成长与就业小分队后续将根据家访结果和学生在夏令营中的表现,与高武村的学生们开展线上一对一师生结对帮扶活动。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0965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