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教学楼的走廊上,目送孩子们走出校门,猛然发现,在军垦中学的支教生活,已经悄悄的落下了帷幕。回看六月,我们一行二十七个大学生,带着学生的稚嫩和初为人师的忐忑,来到军垦农场。在短短的三十二天里,我们经历了太多令人难忘的第一次,第一次阅卷的谨慎,第一次备课的仔细,第一次站上讲台的紧张,还有被第一次称呼为“阮老师”的激动。时光如白驹过隙,经过日复一日的教学实践,那些令人忐忑不已的第一次,已经变成了我们这段支教生活的常态。而我们作为真实参加支教生活的个体,获得了成长和满满的感动。
书法:写好中国字,受益一生长
这次的军垦中学的支教活动,我们文化速递实践队招收的是六升七的准初中生。我主要负责书法课程和写作课程的教学。由于不太了解情况,在刚开始备课的时候,我将重心放在了写作课上。因为在我的印象里,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学校就会开设书法课程。到了初中的时候,即使有些同学的写的字,没有写的像书法家一样美观,但是至少是可以很清楚的辨认出来的。但事实却让我大跌眼镜。
在上书法课之前,我先上了写作课 。想着先看看学生作文上的字,写的怎么样,也好让我接下来上书法课的时候,知道学生的大致情况。结果出乎我的意料,这些学生写的字,不仅算不上美观,甚至连基本的辨认都很难达到。有的学生写的弯弯曲曲像方便面,有的学生写的歪歪扭扭像比萨斜塔,有的学生写的黑乎乎的一团。看着这些认不清楚的作文,我连忙修改教学内容,将原本高难度的书法鉴赏,改为基础的握笔,坐姿,机构等。之后我在班级里找了俩个学生聊天。经过交谈的得知,他们的父母并不识字,也不会写几个字,更不知道正确的笔画顺序,握笔姿势等,根本没办法交他们的孩子写字。他们这里的孩子学写字,都是自己比照着书,自己摸索着写出来的。正是因为从开始学写字时,就养成了错误的书写习惯,所以他们现在用错误的方式写出来不美观的字体。
了解到这些情况以后,在之后的教学中,我从最基础的笔顺,结构等讲起,更加的注重培养他们的书写习惯。慢慢的学生们的字都写的越来越整齐干净,他们也越来越愿意去写字数多的作业了。班里的一个女同学和我交流时提到,以前她都不喜欢写阅读理解等要写很多字的题目,因为她的字不好看,写的字多了就黑黢黢的一团,让她一点写的欲望都没有。现在她的字虽然没有特别的出众,但是干干净净的,写起来很有成就感。看着学生笑容,我也感到前所未有的满足,这一刻,我更坚定了想成为教师的念头。
写作:少一些形式,多一丝真诚
在我传递给学生知识的同时,学生们也带给了我成长。和书法课的教学情况截然不同,这里的孩子们的作文,写的干净又美好。在正式上课前,我根据自己上学时写作文的经验,准备了一系列的写作技巧和方法,打算一项一项的和他们分享。第一节课的时候,我按照计划将自己准备的模板,一个一个仔仔细细的讲解给学生们。他们也十分的配合,一个个的睁着求知的大眼睛看着我。第一节课的反响很好,甚至课下也有学生特地来告诉我,我讲的方法和技巧,他从来都没有听说过。我也以为自己教的很好,毕竟是自己的经验,当然讲的透彻。直到我看了他们第一节课写的作文。
这些孩子们写的作文,比不上那些满篇引经据典的作文有内涵,比不上那些满篇比喻拟人的作文有文采,比不上那些技巧堆砌的作文饱满。但是他们的作文和这些技巧作文相比,更有真情实感。我从小开始参加各种选拔考试,总结出各种各样的技巧方法,试图走捷径 ,去获得更高的分数。结果是,分数拿到了,但是作文写的是什么,我完全不清楚。他们没有这么早的进入应试状态,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写的都是真事,表达的都是真实的喜怒哀乐,反而更能感动人。
“在初中阶段,更应该注重培养的是学生的习惯,而不是一味的拓展知识的深度。“他们也不过十一岁左右的年纪,离高考还有一段距离。比起让他们学习那些应付考试的方法,更好的是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不仅影响一个人的学习,也会影响一个人的为人处世方法。看着孩子们作文中的描绘喜怒哀乐,我在感同身受的同时,也不禁感叹颇多。不仅是作文,随着我们渐渐的踏入社会,我们与人的交往也越来越多的使用技巧。而如何和他人相处这个问题,一直困扰我许久。在此之前,我甚至还买了好几本有关人与人交往的技巧书,试图找到人与人相处的捷径。这困扰我许久的问题,在这次支教中终于拨开云雾。”先作文再做人。“写作文都知道要写真情实感的东西,才能感动读者。交往当然也要走心。
三十二天的支教时间,转眼即逝。在这短短的一个多月里,我交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结识了一群可爱活泼的小朋友。我第一次站上讲台,为他人带来知识,也从他们身上学习到了很多。正如卢梭所说的“当我们用手中智慧的蜡炬指引他人前行时,也为自己照亮了所愿的方向。“在这次三下乡支教实践中,我不仅提升了我的教学能力,学会了和学生相处,也发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支教对我们每一位师范生来说,都是一次宝贵的成长经历。如果以后还有机会,我想我愿意再去一次。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0989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