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湖师勤敏小队实践队暑期活动心得:乡村教师百尺树,兢兢业业润一方

来源:湖北师范大学 作者:谢晓娜

一直觉得教师是一项神圣的职业,支教则更是神圣。从前我觉得支教对于大一的我来说十分遥远。没想到,今年暑期,却圆了我的支教梦。

2022年6月20日,我们师范生勤敏训练营小组在覃娥老师的带领下一行赴阳新县枫林镇阳新坡山完全小学开展暑期“三下乡”支教活动。

20日清晨,和着轻风我们在教育大楼门前集合,每位营员整装待发,行李箱、书包整齐堆放着,合影拍照之后,便乘上大巴,踏上那片心中期待已久的支教热土。一路上,老师向我们强调了注意事项,为我们简要概述支教任务,每位营员都满怀激情与期待,两小时的车程却也一点不觉得疲惫。

到达枫林镇,将行李安置好之后,枫林镇书记刘正浩和阳新坡山完全小学刘校长在镇政府会议厅对营员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同时还与营员们就班主任工作、任课老师工作以及相关工作任务分工等注意事项进行简短会议。

会议结束之后,在刘校长的带领下,我们来到坡山完全小学,刚进学校大门,就听到孩子们嬉闹的声音。有的学生看到我们来了,都大声的喊老师好。有的孩子时不时回头观察我们,有的问我是不是她们的新老师。原本我还在担心自己怯场,可是当我看到热情洋溢的孩子们时候,那种纠结的心情顿时就放松了。接下来,我们便是前往各自班级、进行工作交接,开始了为期五日的支教任务。

在这五天的支教生活中,每天孩子带给自己的感受都是与众不同的、令人新鲜的,这点和城市里上课特别不一样。在城市中,也许是因为教师数量与质量更占优势,孩子们的日常生活能够被家长很好的照顾到,所以老师们责任分工十分明确,他们的任务便是上好每一节课,完成教学任务,可能并不会将自己与孩子紧紧的联系在一起。可能是因为城市什么都不缺,我们想到的更多的是我们拥有什么,而不会考虑太多我们还差些什么,然而,在乡镇学校,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反差,在孩子们身上,我能看到奇迹与生机……

图为阳新坡山完全小学学生上课。通讯员 谢晓娜 投稿

这里的孩子与城市的孩子反差太大,乡村的孩子们眼里透着清澈,心底揣着纯良,城市的孩子更加落落大方,乡村的孩子则更加朴实,在这里我时时刻刻看着他们,想到的都是我可以做些什么才能帮助他们。在这里,老师们将自己全部交给孩子,不仅仅在学习上指导孩子,更多的是在生活中关照孩子们。在这里,在努力塑造孩子们的同时自己也被孩子们改变着。乡村的孩子更加独立自主,不惧困难。

在这次支教活动中,我也收获到了很多。

首先,通过这次支教,给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团队的合作和帮助。俗话说的好:三个臭皮匠抵一个诸葛亮、众人拾柴火焰高,这些都说的是团队合作的力量是无穷大的。就拿我们这次支教来说,我们20名营员来自各个专业,共同组成一支支教队伍,不同专业学生针对不同科目为孩子们进行精细讲解,这样才能有各自不同的任务来共同完成同一个目标。

其次,就是对自己今后从事教育的初次锻炼。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让我们能够面对台下那么多学生。能够从容不迫,更好地把自己所学的知识传授给大家,这需要我们进行多次的锻炼从而提高讲课水平,这次支教给了我很多的教学经验。更多的是,当看到他们较为落后的教育设施之后,更加觉得努力教好学生是我的一种责任。

第三,支教去的一般都是一些条件比较艰苦的乡镇,能够亲身去体验这种生活是对自己的锻炼,以及对培养吃苦耐劳,努力拼搏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都是一种很好的学习环境。

最后,这次“三下乡”支教活动帮助我增强自我组织管理能力,协调能力,社交能力的同时,也帮助我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例如,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实际操作能力都有欠缺、讲课速度过快等

乡村的孩子比我们承受太多的艰苦、比城里的孩子少了太多的物质条件,但他们仍然像花儿一样在这片热土茁壮的生长着、尽情地盛开着。我们拥有着更好的教育条件,我们更应该珍惜眼前自己所拥有的,做更有意义的事情让自己这一生更有价值

“三下乡”支教活动已经结束了,从大学生到一名支教老师,角色的互换让我对祖国的教育事业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使我更加热爱这个事业。短暂的五天支教生涯给我的人生增添了不平凡的一页,这段经历很值得我去纪念。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0993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数字孪生时代:看非遗文化在沉浸式体验中的重生与突围

在杭州南宋御街的数字非遗馆,一位身着汉服的少女正通过全息投影与宋代织娘学习缂丝技艺,光影交织中,千年丝路在数字空间徐徐展开。这个场景印证着非遗保护已突破传统窠臼,在数字技术…… 流光遗彩 山东师范大学商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邢台市博物馆举办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助力当地文化宣传

2025年1月10日至1月21日,邢台市博物馆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工作人员——刚刚返回家乡的大学生们,他们利用寒假时间参加了“返家乡…

通大杏林学子:金香盈盛地,桔韵助农忙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号角在华夏大地全面吹响,广西融安县依托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将金桔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主导产…

“百千万工程” 新传华韵突击队:深耕连山福堂,点亮壮瑶文化传承之光

2月13日至2月16日,华南师范大学“百千万工程”突击队之新传华韵队伍,在清远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福堂镇开展了为期四天的实践活…

创新领航,数智赋能

在数字化转型加速与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数智化财务成为会计学、财务管理领域的前沿探索方向。为促进高校人才培…

冬日暖阳,情满养老院

冬日暖阳,情满养老院2月9日清晨,山西省迎来了新年的第一场雪,银装素裹的美景为城市增添了几分冬日韵味,但也给人们的出行…

最新发布

深入乡村教育基层,寻觅最美教师精神
经过一系列的商讨,湖北师范大学“勤敏训练营”决定于7月1日至7月10日开展“寻访最美乡村教师”的社会实践活动。在这十天里,营员们各自寻访家乡的乡村学校,我在此次寻访的过程中,了解到了乡村基础教育的现…
红色播种机”郧县义诊活动
6月24日上午10时,红色播种机口腔健康宣传队来到十堰市郧阳区委党校,在这里为居民进行第二次的口腔义诊。在本次实践活动前,队员们针对不同年龄段的社区居民可能出现的口腔问题进行学习,并由研究生队员针对…
青春献礼二十大,砥砺报国实践行——心中有绿,脚下留青
盛夏已至,在这炎炎夏日里,总觉得要做点什么才对得起这激情的七月天,很高兴在大一的结尾参加了学院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15天的暑期支教活动已经结束,如白驹过隙,留给我的不仅仅是社会实践中的所得的收获…
缅怀革命先辈 凝聚初心力量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1周年之际,学习党史正当其时。2022年7月3日,作为曲阜师范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不忘“苯”薪实践队队员,我怀着敬畏之情来到家乡平度市的党史纪念馆,深入学习、回顾党的光辉历史,重温中…
山东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研究院)“寄青春”二十大精神宣讲队—山东济南社会实践记2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揽伟…
红色印记心头驻,百年团史耳畔萦
清风习习,吹进书声琅琅的课堂;艳阳杲杲,照耀祖国未来的花朵。夏日的微风阵阵,拂散了燥热的暑气,吹动着红色的印记钻进了小朋友们的心。今年是中国共青团成立的第一百个年头,一百年既是一个奋斗阶段的圆…
关注农业生产需求,提高实事求是意识——华中农业大学赴武汉植物园暑期社会实践
着眼亟需处,实践出真知为期一周的社会实践活动接近尾声,多尺度果园三维重建学习实践小组参观了多个果园,走访了深耕于产业一线的从业人员,应用了课内外学习到的知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红色团史高声颂,熊熊火苗心中燃
迎着七月似星火一般的骄阳,追着七月似清泉一般温柔的微风。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星火传递,筑梦丹青”团史普及宣讲志愿者们为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一百周年,充分弘扬共青团伟大精神,在青年团员们…
一线中磨练自我,实践中收获真知——华中农业大学赴武汉植物园暑期社会实践
走进一线,实践进步2022年7月6日,在前期准备较为充分且与指导教师多次研讨后,多尺度果园三维重建实践小组的成员们正式开始社会实践,并主要就病虫害的监测与预警展开学习调研。01.由浅入深,校内初探“好的开…
百年团史历历在目,公益课堂熠熠闪耀
七月,是光影与雨水的交织,是梦想与征途的扬帆。共青团始终扎根于青年这片广阔的沃土中,为充分补给共青团的活力之源,壮大共青团的预备军,让当代青年从小就具备强烈的责任意识,培养高度的爱国热情。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