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礼二十大,非遗颂风华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一颗耀眼的明珠,展示着我国五千年文化的辉煌与灿烂。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保护、传承等方面面临着技术落后、宣传形式单一、社会重视程度不高等问题。为了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创新路径,更好地解决非遗保护与传承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文法学院和管理学院的十位同学组成“非遗不遗”暑期社会实践团,分别赴安徽宣城、河北沧州等地开展实践活动,通过对实践地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走访参观、与非遗传承人进行访谈等方式,了解非遗传承现状,参与非遗宣传,并力所能及地为非遗保护与传承提供青年观点与建议。
在实践开始前,团队成员经过充分沟通,以自己的家乡作为立足点,选定了八个各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实践对象——安徽省宣城市的宣纸、河北省沧州市的火烙画、山西省高平市的高平绣活、山东省泰安市的泰山皮影、浙江省湖州市的紫笋茶、云南省昆明市的云子围棋、浙江省台州市的无骨花灯以及吉林省长春市的源物·掐丝珐琅传习社。团队成员将分别前往八地开展实践活动。
7月8日起,实践活动正式开始,团队成员前往各实践地,通过参观、学习体验、访谈等形式,了解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发展脉络、发展现状以及在保护与传承中存在的不足与面临的困难,总结成实践成果,并将实践结果以视频、文字的形式于团队微信公众号、微博平台、抖音平台、B站平台进行展示和分享。8月5日起,团队成员分别根据自己的实践经历制作非遗讲解视频,并上传于团队B站账号,组成非遗介绍系列课程。8月10日,实践团队与北京市海淀区奥北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合作开展了“非遗不遗”线上宣讲会,选取河北沧州火烙画、吉林省长春市源物·掐丝珐琅传习社进行介绍,向志愿者们讲解两项非遗项目的历史、发展现状以及团队成员的实践感受,既让志愿者们感受到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巨大魅力,也致力于号召更多青年与实践团成员一起,关注非遗、宣传非遗,为非遗保护与发展贡献一份力量。同时,为了更好地了解大学生对于非遗传承的认知,团队成员制作了调查问卷,并于实践全过程中持续发放,在实践后期将问卷数据整理汇总,运用信效度检验等方法构建理论模型,分析总结出能够解决非遗当前面临问题的有效路径,为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建言献策。
通过本次实践活动,团队成员深入了解了自己家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与发展,在参观、调研、与非遗传承人进行学习和访谈之后,对非遗保护与发展的现状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本次实践活动让实践团成员们深深感受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巨大魅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到自豪。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民族价值、时代价值,其既是中国各民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又是提高全民族文化自信、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纽带,更是当代中国发展的时代文脉。非遗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是中华民族不可缺少的文化组成部分。为了更好地解决当今非遗保护、发展与传承方面面临的问题,我们青年一代应当从自身做起,更加重视非遗发展,积极主动学习和了解非遗知识,并投身非遗宣传、保护活动,以青年视角为推动非遗保护、宣传途径创新性发展提供青年智慧。
个人的努力可能如萤火般微不足道,但是当无数的萤火汇聚在一起,就能点亮万里长空。非遗的保护与传承从来不是几个人的事情,它需要中华民族的共同努力。本实践团希望能够以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为我国非遗保护与传承事业贡献出一份微小的力量,力所能及地为解决非遗发展问题提供自己的思考与见解。同时,本团队希望能够通过展示本次暑期实践的实践成果,感染和号召更多青年学生参与非遗保护与传承的进程中,助力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保护与传承。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0994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