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根据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发布的《教育扶贫蓝皮书:中国教育扶贫报告(2018~2019)》——《我国乡村教师素质提高:现状、困境与路径》,当前虽然国家围绕乡村教师发展出台了不少政策,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却遭遇不同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国家宏观政策与地方执行之间的矛盾上,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的政策执行偏差问题。乡村教师存在场域的特殊性,一方面与其相关的政策执行的场域往往在乡村甚至是贫困地区,这些地区受到客观环境的影响,生存和发展条件较差,上级政策制定者、政策传达者未必能够全面及时地了解乡村教师的现实发展境况,这无形当中增大了政策执行的难度和阻力,影响了政策执行的有效性;另一方面乡村教师生活的场域受到资源的限制,主要包括人、财、物以及信息资源,政策执行经费不足、人员不够、基础设施跟不上、信息落后等都会严重影响政策执行的力度。
从目前乡村教师素质提高的政策和实践来看,素质提高的内容往往与乡村教师的实际需求不匹配,缺乏针对性,难以达到预期目的。
相较收入而言,和城里的老师比起来,乡村教师的职称晋升更难一些。尽管职业初期,乡村教师花费更少的时间升到了三级,但在更高的二级、一级、高级职称晋升中,乡村教师的步伐明显比县镇教师慢下来了。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截至2018年底,全国共有乡村教师290多万人,其中中小学近250万人,幼儿园42万多人,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58.3%。2013年以来,中央财政在支持乡村教师的生活补助方面已经拨付资金157亿元,其中2018年45亿元,政策惠及中西部8万多所乡村学校中的127万名教师,补助最高的每月达到2000元。
为加强乡村教师的培养和补充。各地在不断完善统一公开的招考制度的基础上,结合“ 三支一扶”“ 特岗计划”“公费师范生”“ 硕师计划”“全科教师”等专项计划,在短时间内培养了大批教育硕士、免费师范生等优秀师资,有效地补充了乡村中小学师资队伍。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计划招聘“特岗计划”教师9万人,其中河南0.95万人、广西0.83万人、贵州0.75 万人、江西0.72万人。
【关键词】乡村教师 相关政策 思考与建议
【正文】
一.前言
在如今的城乡教育发展中,农村学校正在加快前进脚步,奋力追赶,教育质量也在不断提升,但与城市学校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在城乡教育师资团队的建设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城市各类学校中高年级以上学历的专科教师相对偏多,教师的知识和专业化技术水平也相对较高,师资团队的组织架构已经做到了合理分配,不仅如此,城市各类学校也具备先进的专科教学技术水平、课程设计和方法以及其他的教学观点;而在一些乡镇,教师的人力和资源相当短缺,优秀教师更是寥寥无几,在比较偏远、落后的一些乡镇和地区,“教非所学”现象是普遍存在的,一个教师可能会管理几个班级,甚至会同时指导和讲授不同类型的课程,尤其是像音乐、科学这类兴趣课程,教师的专业化程度不高,学校的师资供给不足,导致乡村学生受教育的机会变少。
除此之外,教育成果的不公还表现在学生所接受和获取的知识无法与其等同。由于学生个体接收知识的能力与其所处的教育教学环境存在巨大差异,导致其所获取的知识也是不一样的。城市学生拥有高学历、高素质的教师群体,优质的文化和教育资源,据有关数据显示,目前已有71.3%初始学历为师范院校师范专业的乡村教师,经过不断进修,已有64.8%的乡村教师取得大学本科学历;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乡村教师比例从0.39%提高到了0.73%,大学专科、中师或中专、高中学历的比例分别下降至30.67%、3.13%和0.43%[1]。尽管如此,乡村教师这一“学习型”群体,在思想、观念、专业知识和能力上仍存在一定缺陷,有些区(县)新招聘的教师首先会被分配至乡村学校,几年以后再以教育教学成绩作为筛选手段,将优秀教师调入城镇学校,这无疑加剧了乡村教师队伍的不稳定和优秀乡村教师的城镇化流动倾向,久而久之,由教师教育质量不同产生的教育差异将会越来越明显。由此可见,一支强有力的乡村教师队伍的建设对促进教育公平具有十分的重要性。
二.调查背景
根据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发布的《教育扶贫蓝皮书:中国教育扶贫报告(2018~2022)》——《我国乡村教师素质提高:现状、困境与路径》,当前虽然国家围绕乡村教师发展出台了不少政策,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却遭遇不同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国家宏观政策与地方执行之间的矛盾上,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的政策执行偏差问题。乡村教师存在场域的特殊性,一方面与其相关的政策执行的场域往往在乡村甚至是贫困地区,这些地区受到客观环境的影响,生存和发展条件较差,上级政策制定者、政策传达者未必能够全面及时地了解乡村教师的现实发展境况,这无形当中增大了政策执行的难度和阻力,影响了政策执行的有效性;另一方面乡村教师生活的场域受到资源的限制,主要包括人、财、物以及信息资源,政策执行经费不足、人员不够、基础设施跟不上、信息落后等都会严重影响政策执行的力度。
从目前乡村教师素质提高的政策和实践来看,素质提高的内容往往与乡村教师的实际需求不匹配,缺乏针对性,难以达到预期目的。
相较收入而言,和城里的老师比起来,乡村教师的职称晋升更难一些。尽管职业初期,乡村教师花费更少的时间升到了三级,但在更高的二级、一级、高级职称晋升中,乡村教师的步伐明显比县镇教师慢下来了。
基于乡村教师如今的发展处境,湖北师范大学勤敏训练营的营员对此现象展开此次调研,并对一些乡村教师与母校教师进行采访,深入了解如今乡村教师的行业发展情况,找出影响其发展的关键性制约因素,提升大众对乡村教师的了解与关注度,并为乡村教师的发展提出可行性建议。
三.调查目的及意义
(一)目的
1.通过了解乡村教师发展现状,深入探究乡村教师这一行业在国内的发展变化,了解限制乡村教师发展的因素,为解决这些问题献计献策。同时,对乡村教师进行一定的宣传,提高大众对这一职业的认知程度与关注度。
2.从当地村民视角出发,对当地居民家庭对乡村教师的认知度、相关观点进行调查,了解乡村教师稀缺的原因,努力解决阻碍乡村教育事业发展的难题。
3.通过对当地居民文化程度进行较为全面的了解,结合当地经济发展形势,归纳整合现阶段农村教育发展所面临的难题,努力解决制约当地教育发展的问题,并对其未来发展提出可供参考的建议,努力推动农村教育发展。
4.通过走访乡村教育者,了解限制乡村教育事业发展的原因。从教育者视角直观深入地了解当地政策落实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当地政府制定相关具有针对性的条例提供参考。
(二)意义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乡村教育的现状,扩大社会关注度,调整社会大众对这个问题的正确认知。团队的成员在进行这项调研的时候,能够感觉到有一种社会责任感。而在让更多人了解乡村教育发展的现状之前,我们团队在调研中对这项课题有了非常深刻的认知。在开始前,我们只不过是对此比较感兴趣,了解到的也不多,也并不深刻,这次调研真的丰富了我们的认知。从开始调研开始,大家从比较平常的一些问题入手,比如学校的教育现状、教学设备、师资力量等等。后来大家的视野渐渐变的更加广阔,开始调研学生的态度,家长的态度。更有一些巧妙的角度,比如留守儿童和补习班的开展。导致一个结果形成的永远不会是只有一个原因,必定是各种因素综合到一起的结果,乡村教育的发展也是。近些年,乡村教育事业发展迅速,整体来说有了很大的提升,城乡差距也在慢慢缩小,这与经济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我们团队在为乡村教育发展如此迅速感到激动的同时,也在找寻着目前继续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并找寻产生问题的原因以及解决办法,尽力帮助更多的人。以前所了解的真的只是一些表面的东西,实地调研中的很多地方都与网上了解的不同,而且原因也非常复杂,绝不是可以一言以蔽之的。我们团队的外宣组将调研的结果都将会被制作为图表,希望能被更多的人能看到,并有所关注。
四.调查过程及方法
(一)调查过程
1.调查成员:本次社会调查成员为湖北师范大学勤敏训练营营员
2.调查地点:山西省长治市潞州区潞州中学
3.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对象为山西省长治市潞州区潞州中学陈伟老师
4.实施过程:调查前期进行调查前的筹划和准备工作,确立访谈时的大致流程并提前准备好访谈时的问题;后期进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然后结合定性定量的方法进行综合分析,撰写此调研报告。
(二)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法:我们训练营的班干编制并完善了调查问卷——《关于“寻访最美乡村教师”的调查问卷》,我们问卷的主要对象就是训练营营员各自家乡的乡村教师或母校教师,将所要研究的问题大多制作为选择题的形式以扫码的方式即可进行填答,从而了解乡村教师行业的现状及发展问题。
2.访谈法:我首先设计了访谈提纲,将准备要进行访谈的问题与大致流程列入其中。根据陈老师的所教授的科目与教学方法,恰当进行提问,及时捕捉有效信息,收集相关资料,适当作出回应,并做好访谈记录。
3.参考资料法:上网检索相关资料,并查阅国家近几年下达的相关文件与统计数据,为后续的调查报告做好准备。
(三)访谈具体过程
1.准备工作:
7月份初,我就联系到了曾经教授过我书法的陈伟老师,陈老师如今在山西省长治市潞州中学任书法老师。由于疫情防控的原因,我只能与陈老师约定于7月6日进行线上访谈,并提前写好了采访的大纲。
2.正式访谈(问题与回答):
第一个问题我先是询问了陈老师正在教授的年级,得知陈老师正在教授初一和初二的学生。得知了此信息后,我又问到陈老师一些关于授课方法的问题,“陈老师您平时更喜欢怎样的授课方法呢?是讲授法和讨论法这些语言类的多一些呢?还是更喜欢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与练习呢?”陈老师回答道:“讲授法其实是一种比较传统的授课方法,弊端是有很多的,效果也欠佳,所以像我的话,我更倾向于让孩子们自行去探讨研究,进而去加深他们的记忆。”我点了点头,非常赞同陈老师的说法,“确实是这样呀陈老师,自主探究的过程的确可以让学生收获很多,效果也很好。”接着我问道:“那陈老师您在教授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时是怎样调整您的授课态度与方式呢?毕竟要让小孩子坐下来静静练书法真的不是一件易事。”陈老师思索了片刻,说道:“我曾经确实带过小学的学生,像针对他们这些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的小孩子,兴趣就是很重要的一方面,所以我一般会先在课前用一些事物激发起他们的兴趣,进而再引入正题。” “原来是这样啊,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正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那陈老师您具体是如何培养他们的兴趣的呢?”陈老师说道;“像书法课的话,我一般会在课前给学生们展示一些精美的书法作品,让孩子们感受到书法的魅力以及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我会为他们讲解作品背后的故事和作者的相关事迹,你也知道孩子们都是很喜欢听故事的哈哈哈。”听罢,我又询问道:“教师这个职业接触的也不仅仅是学生,正所谓家校桥嘛,与家长正确沟通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那陈老师您平时是怎样与学生家长交流的呢?”陈老师想了想之后回答道:“像我们书法这一个学科,它毕竟不是一门主课,所以跟家长见面交流的机会也是较少的,但是我平时也会通过打电话或者是微信的方式跟家长进行交流购买书法相关书籍用具等相关事宜”。询问完一些关于授课方法的问题后,我又问了陈老师一些关于从业态度的问题。我先说道;“陈老师从您接触书法教师起大概有多少年了啊?”,陈老师数了数后说,“我从事教师岗位已经有二十五年了,但是只谈书法教师是有十几年了。”“这可的确不是个短时间啊陈老师,那这么长的岁月中,陈老师您是否有过想要放弃的时候呢?是什么支撑着您兢兢业业,恪尽职守的在教师岗位奋斗这么多年呢?”陈老师皱了皱眉,似乎在回忆自己的职业生涯,稍过片刻后,陈老师说道:“放弃的念头是从未产生过的,因为当初选择师范类院校是我自己主动去选择的,并不是有人去逼迫我而为,而我自己也很喜欢教师这个职业,很热爱书法,所以我从未觉得后悔。”我说道,“是啊,正所谓热爱可抵岁月漫长嘛,热爱是可以支撑着人走很久的。”我又问道:“那陈老师您有什么一直激励着您的座右铭或者名言警句吗?”陈老师说道:“有这样一句话我一直很喜欢,希望能够与你共勉。就是‘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意思是坚持做事的人就一定会取得成功的,这就告诉我们做事情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是的,这确实是一句很有哲理的话,我会牢记心底的陈老师。”“那陈老师您身为一名书法教师,您最钦佩的书法家是谁呢?”陈老师说道;“我个人很喜欢唐代书法家颜真卿的作品,他的书法特点可以说是雄强壮美,挺拔开阔。同时我也经常让学生们临摹他的作品,学生们也都很喜欢。”我又问道:“那陈老师日常生活中除了书法还有什么其他的爱好吗?您又是怎么坚持下来的呢?”陈老师想了想后说,“说到底还是一个兴趣的问题,除了书法,我从小就很喜欢二胡,笛子等中国传统乐器弹奏的乐曲,也通过自学的方式能够自娱自乐一下吧,专业是肯定谈不上的。” “哎呀陈老师您真是谦虚啦!”问完一系列问题后,我请求陈老师为我们分享一件他教学生涯中的趣事或者令人难忘的事,于是陈老师为我们分享了这样一个故事。在几年前的一场谢师宴上,在敬酒环节中,一个平日里调皮并且成绩不太好学生在向陈老师敬酒时突然嚎啕大哭,说自己对不起陈老师,辜负了陈老师的殷切希望,因为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陈老师经常督促这位学生去学习,对他的管教也较为严格,可他总是不以为意。陈老师回答道,“孩子啊,你不应该向我道歉啊,你最应该道歉的人是你自己啊,我严格管教你是想让你有一个光明的未来,让你多年后回想这段时光时不会遗憾和懊悔,所以你最对不起的是你自己啊!”听罢故事我不禁感慨到,“如今很多学生只为贪图一时的欢乐,在最美的青春年华中耽误了自己的学业,到最后害的其实还是自己,所以我们青年一代应学会自律,避免这类事情的发生,以免造成‘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的惨剧。”分享完故事后,我又问道:“乡村教育振兴这几年一直都是一个热点话题,那陈老师对于乡村振兴有没有什么自己的建议呢?”陈老师想了想后说:“既然提到‘振兴’二字,就说明它本身的发展是不太好的,乡村相比城市,教学资源与师资力量以及生源都是远远不足的,大家都在追求更高的平台,而我们教师以及师范类的学生都应该意识到这个问题的所在,并努力去改善,如果所有教师都去追求高平台,那我们国家教育发展就会是不平衡不健康的。”最后,陈老师还留下了三个词作为对我们师范生的寄语:“第一个词是‘热爱’,教师是一个很伟大高尚的职业,去热爱你的学生,热爱这份职业,才能成为一名好教师;第二个词是‘进取’,身为一个老师,要想教好自己的学生,自己的专业知识必须过硬,而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与知识的不断更新,仅靠本科学到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我们平时要不断进取,不断汲取新的知识,不断地自我充电,所谓要给学生一碗水,老师自己得有长流水。最后一个词就是‘坚持’,教育的收效是要有一个过程的,并不是说是立竿见影的,古话说得好,‘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所以身为老师,就要学会静待花开,坚持在教师岗位上发光发热,时间久了是一定会有好结果的”。
(四)数据分析与整理
本次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了乡村教师的发展的现状及相关问题,并收集了建议。走访了多个调研地,收到有效答卷71份。最后对回收的数据和信息进行了细致分析。由统计的结果可知:所采访教师大多数为乡镇小学或初中的公办教师,教师们的平均年龄为41岁,平均教龄为17.38年,而教师们的学历大多为大学本科师范生,所采访教师中有64.79%的教师都曾有过城乡教育流动经验,教师们决定留在乡村任教的初心也是因为希望为自己的家乡教育发展做出贡献,让乡村的孩子们接受更好的教育。对于乡村教师的发展,有42.25%的教师遇到了高级职称评定困难的问题,除此之外,还有40.85%的教师反映了教学设施陈旧与学习资源少的问题。据了解,大多数乡村教师资源流失的主要原因都是因为环境艰苦和待遇低,而所采访的教师的理想薪资都集中在每月2500元以上。而依调查结果来看,尽管乡村教师待遇不理想,但大多教师还是会利用已有的资源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课堂教学中加入当地乡村文化特色,并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此外,百分之百的教师都表明自己会义不容辞的在工作之余参与乡村公共事务,促进乡村建设。
五.现状分析及相关对策
(一)现状分析
1. 现状一:教育经费严重短
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资源的严重短缺首先体现在教育经费的严重不足。最近几年,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仅占GDP 2%的比例。就这2%而言,绝大部分都投入到了高等教育和城市中小学教育中,等到本来就十分有限的经费到了区、县、镇一级教育行政部门手中,他们中的一些好大喜功者却充分利用这一经费,在城区大兴“示范校”、“窗口校”,不遗余力地标榜个人政绩。我在一篇教育调研报告中看到了一个仅有60万人口的小县,不顾百姓的反对,不惜斥资近亿元将原本就修建得相当不错的一所重点中学易地重建。这般层层卡扣,最后到达农村中小学尤其是义务教育学校的几乎是微乎其微。
由于教育经费的严重短缺,加之某些教育官员的政绩膨胀,农村中小学基础教育教学设施缺乏、落后,造成正常的教学活动无法开展,音体美劳等不少课程都因教学设施的缺乏而无法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所谓现代化的教育设施也是绣花枕头,成了摆设。由于信息渠道不畅,能熟练或基本熟练使用电脑的不足半数,远程教育资源的共享成为了梦想。
2.现状二:师资力量薄
我所了解的当地一个乡镇的九处完全小学中,除了中心小学师资力量相对较为雄厚一点外,其他小学,没有几个是个正规中等师范学校毕业的,几乎是清一色的“民转公”。这些学校的教师中只有极少数受过专业培训,大部分是凭借自己日积月累的教学经验开展工作的,相当一部分教师教法陈旧、观念落后。在调查中,我也发现教师队伍整体存在着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知识面窄的问题。通过查阅此乡镇的教师档案资料,发现全镇中小学教师平均年龄为41岁,不仅年龄老化,而且高学历人员较少,知识结构老化,教学设施陈旧。九处小学中,市、区级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较少;初中学校,稍有改观。面对新形势下的素质教育,面对改革后的义务教育新课程,他们往往显得力不从心。试想,这样一支队伍担负着乡镇中小学教育教学、人才培养和教育改革的繁重而艰巨的任务,谈何容易?
3.现状三:应试色彩浓郁,师生不堪重负。
“考、考、考教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数十年来,农村中小学教师一直无法走出这一应试教育的怪圈,究其原因是一些区、县、镇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在学年末,拿中考升学率、非毕业班优秀率、合格率,统一排位,排位的名次、学生成绩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老师的晋级加薪。于是乎老师们也顾不了“千呼万唤始出来的素质教育”,一味汗水加时间,有道是:“不管黑猫白猫,考得高分就是好猫”。我所了解当地一处偏僻的农村小镇,老师们早晨5:30天蒙蒙亮,就要早起跟班辅导,晚上初中部的老师还要辅导到21:30。一天下来,师生们心力交瘁,苦不堪言。
4.现状四:初中学生流失现象严重
除学生家庭经济困难这一主要客观原因外,还有教师敬业精神差、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教学质量低下等,也是导致学生厌学进而流失的一些主要原因。近年来各级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为了引进和稳定人才普遍重视了提高教师待遇,却往往放松了对教师的思想教育工作,教师为人师表、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意识淡薄,追逐个人名利、动辄跳槽厌教的现象时有发生。
教师厌教的表现不仅不利于良好校风的建立,同时也是导致学生厌学之风的重要诱因之一。家长们认为孩子升学无望,纷纷通过各种关系把孩子转到区直学校就读,家庭条件较差的便索性让孩子辍学。
(二)相关对策
根据调查的情况,我和我的陈老师建议,为改变农村教育现状,应当采取以下策略:
1.加大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最大限度地改变农村教育资源不足的状况。首先要把教育经费的挪用作为重点抓,把有限的教育资源用到实处。迅速成立一个调查小组,查清农村中小学的负债状况以及教师的工资待遇落实情况,对因负债建校舍的,要通过财政拨款支付,使学校能较好地运转;其次完善对农村教育投资的监督机制,严防中间环节的克、挪、卡、要,确保专款专用,并且还要力保各校将有限的经费用在刀刃上,从而逐步完善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2.全面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整体的综合素质。加大师资培训力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清退或分流不合格教师,招收有大专学历的毕业生回乡任教,同时对教师的福利等问题要根据实际给予改善。完善农村教育资源尤其师资资源配置,促进农村教育的公平正义。
3.彻底摆脱应试教育的桎梏,在为学生“减负”的同时也要为教师“减负”。在我国大部分农村中小学,由于受现代企业制度的影响,曾经风靡一时的推行所谓的“末位淘汰”机制,广大农村教师因担心自己本就来之不易的“铁饭碗”砸在质量上、丢在“末位”上,不惜起早贪黑长时间同学生泡在一起,致使应试教育愈演愈烈,一些学生由此产生厌学、逃学的现象。有的教师生怕下岗,便以透支身体健康为代价,长期自主加压,延长工作时间,更有甚者造成了严重的心理障碍。据调查,在农村中小学教师中由于担心教学质量而整日吃不好睡不香者大有人在,尤以45岁左右中年教师最为突出。此外,在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半边户”(夫妻只有一人有固定工作)由于工作压力大,家庭负担重,个人收入有限,他们往往身心俱疲。我们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在农村中小学教师身上大力弘扬人文精神,落实人文关怀,不遗余力地为他们减轻工作压力,消除心理障碍,为在广大农村全面推行素质教育铺平道路。
4.针对初中学生辍学现象严重的现象,一方面要加大义务教育宣传和实施力度,确保困难学生不会因贫失学;一方面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乐学善学,确保学生不会因厌学而辍学。同时,要完善学校办学水平评估机制,切实把“减负控辍”工作纳入教育督导评估序列并不断提高评价指数。从而把“减负控辍”工作纳入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四位一体的一盘棋工程,最大限度的控制学生流失。
六.收获与反思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我不仅对家乡农村中小学教育的现状有了较为明晰的了解和分析,而且对改革发展家乡农村义务教育提出了粗浅的意见和建议。同时,还增强了对家乡的热爱和向往,增强了发奋学习、顽强拼搏的信心和毅力,为日后报效家乡、报效祖国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可以说是受益匪浅。在此,真诚感谢学校勤敏训练营给予我这次难得的接受锻炼教育的机会,也真诚感谢母校教师给予的配合支持。
七.结束语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将珍惜火热的青春年华,珍惜书声琅琅的大学时光,牢记陈老师的谆谆教诲,在学校与老师的正确领导下,在同学的相互勉励下,发奋苦学,顽强拼搏,待学有所成,为创建和谐社会无私奉献自己全部的光和热!
【参考文献】
一.教育部、新华社、《教育扶贫蓝皮书:中国教育扶贫报告(2021-2022)》
二.《我国乡村教师素质提高:现状、困境与路径》
三.《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2022》
四.《人民日报》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1036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