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荣幸参加了今年我校举行的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于2022年6月27日正式开始我们的实践活动。伴着夏日的暖风,迎着炙热的朝阳,“小我融入大我·青春告白祖国”暑期三下乡实践队员们整理好行装,怀着激动的心情,踏上前往井冈山的红色旅程。在追寻着红色足迹的道路上一路高歌猛进!
在6月26日结束漫漫的火车之行后,实践队队员们顺利抵达住处,第二天大家便整理行装,穿着统一的服装,大巴车便将我们带到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在烈士陵园内,一种静穆的情愫在空中慢慢渗透,一股崇敬之情在心间悠然而生,一幅幅题字更突显革命的意义和情感,一座座雕塑传达着理想信念的伟大。在陵园门口我们带着团旗、党旗等进行了合影。
之后我们向山上继续前进,登着一步步的台阶,来到井冈山革命烈士纪念碑前,怀着沉重、严肃的心情对这些革命先烈们进行三分钟的默哀。感谢叶伟平老师和刘思聪老师的真挚讲解,带着我们走进那一段艰苦卓绝的时空,老师们的娓娓道来,让我们切身感受到强烈的井冈山精神。刘老师带领我们庄重地进行入团誓词及入党誓词的宣誓结束后,我们便坐上大巴车前往黄洋界。
黄洋界上炮声隆,我们来到了黄洋界。果然黄洋界地势极其险要,左边是深谷,左是陡峭高山,右边是陡壁,是一夫当关,
万夫莫开的险关。它是永新、宁冈通往根据地的必经之路,是井冈山的五大哨之一。虽说登山些许疲惫,但登上顶后,放眼望去,满山的青竹山连一山,微风吹过,似海涛在轻声地歌唱;山腰云雾飘游,山村鸟语花香,空气清新,沁人心脾。正如毛主席在《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这首词中写到的一样: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待我们合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结束,黄洋界的参观也就此告一段落。
当当我们重走当年朱毛挑粮小道的一段,虽然只是一小段,还是让我们大汗淋漓,不由唏嘘当年创业艰难,感叹现在时光美好。这不仅仅是对我们体力和耐力的小检验,更引发我们对如何走好今天的道路深思。穿行林间,当年毛委员、朱老总还有挑粮战士们的身影仿佛依然在这里跃动,那一个个奔走的身影,是对新中国诞生坚定不移的盼望和实践,那坚实的脚印好像还镶嵌在这小道上,指引我们前进的道路。重走挑粮小道,不由感慨意志坚定之重要,在物质条件渐渐改善的今天,这品质更显得弥足珍贵。向历史致敬,向历史上辉煌的汗水致敬!
之后我们即刻前往了八角楼,坐在八角楼中国共产党湘赣边界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堂前小憩,那种氛围下也让两位老师也不禁给我讲起红色故事。在此处感受八角楼建筑风格,拍摄当然必不可少。在疲惫的一上午旅程学习后,大家找到一处农家乐,欢快地吃起井冈山当地特色菜。
吃饱喝足后,我们下午带着反诈、防溺水宣传单及调查问卷到达坝上村。两位老师带领我们走到该地的党群服务中心后,与李主任交际后,便联系到当地的李书记。我们秉着为人民服务的的态度即将对坝上村进行调研,李书记热情地带领我们走访当地居民。我们也了解到许多年轻人多去外工作,村上老年人居多,脱贫攻坚战的努力奋斗给村民们带来了不少的便利。走访几户人家后,我们碰上了一位红军后代的家属,这位爷爷家中墙上挂满了国家给予的荣誉,奖状、证书等也叠着厚厚的一沓。进入这位爷爷家后大家都不由得发出感叹的声音,红色精神代代相传。
爷爷十分热情地带领我们一处处讲解当地地红色故事,相处的时光总是飞快,挥手离别后结束了我们一天的行程。
在井冈山的第二天早晨,队员们精神抖擞地步行前往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是为纪念中国共产觉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而建的革命史类博物馆。2005年9月29日,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新馆开工建设,2007 年 10 月 27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八十周年之际,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亲自为井冈山新革命博物馆剪彩并正式对外开放。重建后的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充实、增加了展厅的陈列内容,吸收了觉史研究的最新成果,实事求是地反映井冈山斗争的历史,宣传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在中国革命历史上的作用和地位;用声、光、电、多媒体等现代陈展手段,生动活泼、形象逼真地展现了井冈山斗争的历史面貌。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已成为人们陶冶情操、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课堂。
在井冈山上地学习中我深刻理解了井冈山的精神是什么?就是革命前辈坚定的理想信念,艰苦奋斗的精神,密切联系群众、依靠群众的优良作风,建立农村根据地的路线,英勇战斗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慨。
今后我要学习井冈山的精神,弘扬井冈山精神,用井冈山精神来武装自己,继承先烈们的遗志,认真学习,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努力奋斗。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1039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