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的暑假与以往的暑假有所不同,放假后的我并没有立刻放松,而是投入到了火热的“三下乡”实践中。考试完的后一天我便跟随我们福建农林大学“三下乡”乡村振兴实践队来到了近年来崛起的明星村庄——洋坑村,这个由曾经满目疮痍的崩岗山区变为如今的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党的十九大以来,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党中央连续15年发布农业相关的“中央一号文件”并出台多项政策鼓励扶持帮助乡村地区的振兴发展。我们实践队成员为响应国家号召,深入农村基层,探索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之路,7月1日起进行了五天的实践活动。我们通过入户走访、实地考察、座谈会等形式探讨洋坑村的成功之路。
党建引领,不忘初心。初到洋坑村,一片田园风光映入眼前,房屋错落有致,村容干净整洁,环村溪流清澈。难以想象,不到五年的时间,洋坑村可以有如此之大变化。在与陈小福书记的交谈中,我们得知,陈小福书记上任以后,曾一个月内进行了27项工程。伤筋动骨之大治,换来脱胎换骨之变,成就眼前旖旎风光。如此深刻的变化,让我不禁想到,乡村振兴的发展需要一场铺天盖地的转变。需要基层干部真抓实干,雷厉风行。“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乡村振兴要靠千千万万个坚强的农村基层组织,要靠千千万万个优秀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村支部要坚守初心,在乡村振兴中举好旗,领好路。看到洋坑村在陈小福书记的带头下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也决心要毕业之后考取公务员,在未来回乡,在乡村发展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绿色发展,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洋坑村的发展也证明了习总书记这句话的科学性。过去的洋坑村“晴天漫天灰,雨天满地泥。”村民为了生计迫不得已离开村庄。未来的乡村振兴必须把生态环境建设起来,让农民生活在美丽乡村。坚持人与在自然和谐共生,只有保护好农村的生态资源,乡村振兴才有“金山银山”的依靠。我难以想象一个生态环境糟糕的乡村如何让企业坐落,让人才留村,让人民富裕。有了绿水青山,改善了人居环境,才会有村民愿意留下来,才能够使整个村庄运转起来。
以创新引领发展,促进产业兴旺。过去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发展模式已不在适用。如果乡村发展与城市发展一样,把乡村建设为城市的复制品,那么这个乡村与城市相比将没有任何竞争力。如果依靠过去的发展模式,仅靠种地养殖,那么乡村振兴将会异常缓慢。所以今天的乡村经济发展必须结合时代趋势,与周边城市互联互通,创新产业发展。我们与驻洋坑村乡村运营师的交谈中了解,洋坑村目前有专业人员带领村民借助互联网渠道进行发展,比如对于传统的苗木种植。运营团队带领村民建设互联网平台和苗木资源基地,通过互联网销售,对于剩余未销售苗木种植在资源基地中,供游客观赏,既降低了损失,又促进了生态保护。这种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是乡村振兴所需要的,也是当前乡村发展所缺少的。要拉动广大技术性人才下沉乡村,帮助乡村进行蜕变。
讲好村落故事,赓续精神血脉。文化是乡村振兴的魂。“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发展乡村振兴,不能仅仅建设好山好水,要保护好村民的乡情,保护具有历史意义的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试问一下,如今还有多少有百年历史的大树。一棵大树承载着一代人的回忆,一段历史承载着人们对这土地的热爱。乡村振兴需要加强文化阵地建设,为乡村文化发展筑牢根基,为经济发展凝聚力量。“看的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农村文化的根脉需要传承,记忆需要留续,要用文化振兴,建设乡村精神文明家园。
五天的实践时间,让我们学到了很多乡村的知识。也加大了我们与社会的接触面,提高了我们融入社会的能力,进一步激发了我们努力学习、服务乡村的激情。
振兴乡村,聚焦三农,需要解决面对的问题很多,我们要坚信石头会开花,星星会抵达。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有一份光,发一份热,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中发一点光,不必等待炬火。”乡村是一片广阔的天地,未来属于青年。我们要承担历史使命,怀揣初心,在乡村振兴这个大舞台中发光发热。(通讯员 蔡滕龙)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1049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