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想问孩子遭遇校园欺凌到底该怎么办?这个话题有点沉重。这两年中国有两部非常好的电影关注青少年的霸凌行为,一部电影是《悲伤逆流成河》,另外一部电影是去年放映的《少年的你》曾热映一时,除了高票房和荣获多次大奖,这部电影也再一次将校园欺凌、青少年保护的话题带入公众视野。它都直面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霸凌行为。少年时代,印象中,青葱校园应该是岁月静好,阳光明媚,你我步行在校园的林荫道上,听着虫鸣鸟叫,享受美妙时光的。实际上,学校就像一个小型的社会,里面也会有排挤、霸凌的现象。人们惊讶于电影中所展现出的“恶”,甚至怀疑校园欺凌本身存在的真实性。据导演曾国祥口说,电影《少年的你》的题材灵感来源于他看过的一个新闻:一个女生被许多人按在地上,被扒光衣服、拳打脚踢,而国观的人,却无动于衷。面对校园欺凌,大多数孩子不知道如何应对。是学校?老师?还是父母?即使获得帮助了,又能有效多久?校园是个小社会,有阶层,有小团体,趋炎附势,有些东西会比成人社会更直接、更残酷。校园“霸陵”问题不时刺痛着人们的神经。现在学校的霸陵也变得多样化、隐蔽化。外显的有肢体霸凌,还有被忽略的是言语霸凌、关系霸凌、心理侵犯、性霸凌,甚至现在这个时代还有的网络霸凌、反击性霸凌,同侪相处的难题已经成为许多孩子和家长共同困扰的话题。最近有一项针对小学生的调查发现,小男孩的负向同辈关系在程度上比小女孩更明显。随着孩子长大,同辈的友好和排挤程度也随之升高。另一项针对中学生的研究表明,约有16% 的学生是被霸凌者,11% 的学生是霸凌者,也就是说有 11%的学生是欺负过别人,有16%的学生遭遇校园欺凌。也就是说,平均每 4个孩子中就有一个是霸凌或者被霸凌者。研究发现,是否霸凌或者被霸凌,和当事者习惯应用情绪的方式有很大的关联。霸凌者习惯以宰割他人的方式处理问题,被霸凌者常常压抑、退缩,以忽视的方式面对,长此以往,就会习惯用过度高看或者过度卑微的方式处理事。这两类人,一类就变成校园恶霸,一类呢就变成被欺负的弱者。
那么,家长们面对这种情况,要怎么办?首先家长们需要了解到容易受到校园霸凌的孩子,主要来自这三种家庭。
第一种:单亲家庭的孩子。孩子生活在离异单亲家庭,很容易养成自卑孤僻的性格。孩子孤僻自卑,就不会主动愿意去交朋友,上学放学经常就是独来独往,这样的人在坏孩子眼里就是落单的人,就会盯上他们。第二种:父母唯唯诺诺的家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因为自身的性格过于软弱,在教导孩子时也总是让孩子凡事多忍让。可适度谦让是有礼貌,但是过分忍让只会让孩子唯唯诺诺,不敢拒绝。只会让孩子忍让的父母,不仅会让孩子在生活中处处受欺凌,有时候甚至还会遭受惨痛的代价。第三种:打骂贬低孩子的家庭。家长不知道,这些语言伤害性非常大,说多了会让孩子内心感到自卑,甚至真觉得自己谁都不如,做什么都不行。这样的孩子在学校受到欺负,也是能忍则忍,根本不想去告诉父母,因为在孩子看来,告诉父母无疑又是一顿羞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遭受校园欺凌的孩子,最需要的就是家人的理解和帮助,亲人间的信任和安全依托。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1058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