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传承民族技艺 探寻蓝白之美

来源:中南大学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 作者:中南大学赴云南省

传承民族技艺 探寻蓝白之美

继国家推出《“十四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后,响应非遗保护号召的人数持续走高,越来越多人意识到优秀文化遗产和民间艺术对于维护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促进中华民族共同发展的重要性。2006年5月20日,白族扎染技艺作为云南省大理市地方传统纺织品染色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研究活态性理论对于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适用性,利用新媒体结合文创设计制作,促进少数民族非遗文化在“互联网”时代的传承与发展,中南大学赴云南省大理市周城文化传承暑期社会实践团于2022年8月开展线上综合性实践活动。

鉴于当前疫情形势较为严峻,实践团决定放弃原先线下活动部分,将实践活动全部转至线上进行。实践团负责人王亚芳依据本次实践目的以及成员情况进行了有针对性的任务分解,裴一斐负责制作调查问卷并收集相关数据,以期调研大众对少数民族非遗文化的了解程度,同时整理并研讨扎染与服饰结合的相关资料;陈信燃负责制作扎染相关知识PPT及视频,通过特定渠道进行宣传;关天昊负责公众号运营,其间配合活动进程发布推送;王子裕负责记录实践活动、撰写稿件,进行新媒体宣传。

深入调研,聚焦非遗宣传

“一切结论产生在调查研究之后。”8月12日到18日,中南大学赴云南省大理市周城文化传承暑期社会实践团开展了为期8天的问卷调查,旨在了解大众对少数民族非遗文化的了解程度。据调查:目前人们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相对较少,大部分人倾向于通过互联网或新闻报告进行关注,可见新型媒体是较为有效的宣传形式。约95%的调查对象表示保护传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有必要,然而仅有极少数受访者满意当前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宣传力度。这正是问题所在,群众有了解和保护传承非遗文化的愿望,可是宣传创新方面出现了断层。针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也正是本次实践的重要内容,实践团将以白族扎染为例,通过各种新媒体手段向大众普及相关知识,以期激发群众对此的兴趣,达到保护传承非遗文化的目的。

全面探访,寻溯白族扎染

“巧手扎锦绣,靛蓝染春秋。”8月15日21时,中南大学赴云南省大理市周城文化传承暑期社会实践团开展白族扎染宣讲会议,会议由实践团队安全员陈信燃主持,团队全体成员参加。会议分别从历史渊源、工艺特征、工艺流程、传承保护四个方面对白族扎染展开介绍。据史书记载,东汉时期大理地区就有染织之法。唐贞元年间“裙襦鸟兽草木”的舞衣、明清洱海卫的红布……白族扎染的蓝白之美从中国历史各个时代折射出光芒,贯通古今。这种辉煌与扎染的工艺特征息息相关,大理白族扎染工艺是由手工针缝扎,用天然植物染料反复浸染而成,产品不仅色彩鲜艳、永不褪色,而且由于主要染料是板蓝根、大黄、紫草等中草药,所以对皮肤有消炎保健作用。该技艺利用扎缝时宽、窄、松、紧、疏、密的差异,造成染色的深浅不一,形成不同纹样的艺术效果,能产生朦胧流动的风格和回归自然的美。会议期间,团队成员惊叹于扎染技艺的神奇,更加坚定了传承如此瑰宝的决心,该宣讲会议也为之后各项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知识基础。

“方圆绮错,极妙穷奇。”8月19日,中南大学赴云南省大理市周城文化传承暑期社会实践团就扎染技术与现代服饰方面举行研讨会议。在裴一斐的讲解下,团队成员对诸如针缝法、满针法等扎染不同的工艺技法以及对应效果拥有了系统性的认识。与以写实二维图案的传统扎染相比,现代扎染在保留原有优势特色的基础上,拥有更个性化、更多元化的表达方式,这显然与时代风尚相符。其中,注染工艺的应用,赋予创意服装源于传统而又与时尚紧密结合的新外观,使用此技艺的作品,彩墨交融、层次丰富,表现出极强的个性化和时尚创意,同时也适合工业化批量生产。这样的应用趋势也让实践团看到了传统技艺蕴含的无穷潜力,为团队未来更进一步实践指明了方向。

“薄如烟雾,轻若蝉翅。”8月22日,中南大学赴云南省大理市周城文化传承暑期社会实践团在经过宣讲与研讨会议后,结合线上素材,由陈信燃负责制作了相关介绍视频。该视频不仅涵盖传统白族扎染的基础知识,也涉及了现代扎染的创新内容,拥有较强的艺术感与纪实感,是实践团队根据本次线上实践内容总结延伸的产物,展示出当代青年大学生发掘民族瑰宝、弘扬非遗文化的魄力与决心。

承古启今,传扬民族之美

“苍山洱海蕴蓝白,浑然天成软青花。”白族扎染质朴自然、清新淡雅,鱼子缬、玛瑙缬、鹿胎缬等近千种纹样是白族人民勤劳善良、纯洁乐观等美好品格和独特审美情趣的综合体现,时至今日,它不仅仅是一种技艺,更是一种文化、一种蕴含着天人合一古老智慧的生活方式。中南大学赴云南省大理市周城文化传承暑期社会实践团经过本次活动,对于白族扎染以及其背后蕴含的民族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团队意识到:自诞生至今,白族扎染跨越千年岁月,经历时代洗礼,依然焕发着勃勃生机。在时代浪潮中,当代青年大学生能做的便是将此民族瑰宝以新的面貌、新的途径传承发扬,让这一根植于人民、根植于生活的古老技艺在数字化的今天走进更多人的生活,得以传承与发扬,让独特的民族之美汇入中华民族的大合唱中,奏响文化强国的时代乐章!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1062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曲园学子寒假社会实践——消防连万家,平安你我他

消防进家园,平安到永远,做好消防工作,全家幸福快乐。消防演练可以加强应急演练,增强应急意识,提升应急能力。在社区大范围内举行消防演习,就是要大家具有居安思危的警觉心,真正遇…… 青春献党志愿队梁 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查看全文 >>

曲园学子寒假社会时间——做好消防工作,全家幸福快乐

消防是指消除隐患,预防火灾。消防演练的目的是为了增加人们的安全防火意识,让大家进一步了解掌握火灾的处理流程,以及提升在处理突发事件过程中的协调配合能力,增加人员在火中互救、…… 青春献党志愿队梁 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查看全文 >>

曲园学子寒假社会实践——传承中华文化,弘扬传统美德

华夏五千年的文化代代相传,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泱泱国风。没有传统的延续,便没有如今的灿烂的文化之光,而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核心与灵魂,所以华夏儿女要传承中华文化,弘扬传统美德。…… 青春献党志愿队梁 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查看全文 >>

关爱老年群体,建设和谐乡村

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十分严重,并带来了很多关于养老的问题,而农村作为我国的主要社会人群,在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和程度上都高于城镇人口,农村养老保障问题也更加突出,目前所建立…… 青春献党志愿队梁 曲阜师范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查看全文 >>

人民城市人民建,建好城市为人民

中国青年网聊城12月21日电(通讯员梁瑞晨)文化生活是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组织进行文化生活方面的活动,不仅可以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丰富公众的生活内容,而且可以培养与公众的良好…… 青春献党志愿队梁 曲阜师范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查看全文 >>

公益有起点,爱心无终点

中国青年网聊城12月15日电(通讯员梁瑞晨)公益活动人人参与,奉献爱心从我做起。公益活动体现了人们助人为乐的品质,促进社会变得更加温馨和谐,锻炼了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等,为延续中国…… 青春献党志愿队梁 曲阜师范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查看全文 >>

点滴汇心海,真情暖人间

中国青年网聊城12月15日电(通讯员梁瑞晨)做爱心公益活动,就是对中华优良传统的传承,每一份公益活动都有其价值所在,这些价值是在自己在得到快乐的时候,也帮助了别人,所以做爱心公益…… 青春献党志愿队梁 曲阜师范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查看全文 >>

曲园学子暑假社会实践—曲园学子在活动,助力疫情大防控

中国青年网聊城7月25日电(通讯员梁瑞晨)常态化疫情防控是一项艰巨繁重又需要持久坚持的工作,必须要深刻认识抗疫斗争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为避免疫情的再次袭来,团队队员决定助力疫情防…… 青春献党志愿队梁 曲阜师范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本草社】“药”韵新生,创意“瓶”行——中医药文化创意大赛圆满结束

文字:曹欢尹思图片:张权威尹榆婷审核:唐后媛来源:本草社为传承千年中医药文化瑰宝,让更多人领略其天人合一的智慧、药草…

“魔幻光影 时空之旅” ——宾谦魔术协会开展魔术主题活动

“四月深涧底,桃花方欲燃”,在这个春意盎然的四月,为了梳理魔术发展史的核心脉络,展现传统技法与科技创新的碰撞,一场别…

志愿青春暖社区,助理服务筑和谐

近日,桔子洲街道湖大社区、师大社区和新民路社区迎来了一批特殊的“社区助理”——公管院学子志愿者。他们积极参与社区志愿…

星火遵忆志愿宣讲团赴社区宣讲

中国大学生在线网4月24日电(通讯员汪祥)安徽工业大学星火遵忆志愿宣讲团走进阳光雅居社区,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遵义会议精…

星火遵忆志愿宣讲团赴企业宣讲,传承红色基因 赋能企业发展

中国大学生在线网4月26日电(通讯员汪祥)安徽工业大学星火遵忆宣讲团第9次宣讲活动顺利展开。作为长征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新发布

三下乡班主任心得
成为班主任,其实是意外的更是惊喜的。在短短14天里,我们不仅仅只扮演老师的角色,我们更像朋友、姐姐、“妈妈”。从开营前一个一个联系家长通知学生消息开始,我知道我身上多了份责任,我需要保障学生在校…
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深入乡村“探寻红色足迹,品味峥嵘岁月”暑期社会实践团在黄麓镇
黄麓乡镇悟振兴:赓续红色血脉,厚植为民情怀7月19日,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探寻红色足迹,品味峥嵘岁月”暑期社会实践团来到巢湖市黄麓镇,在董保磊老师的带领下,团队参观了张治中故居和李克农故居。黄麓镇…
建设乡村宜居家园,青年在行动
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建设美丽乡村,实现生态振兴,2022年7月20日,新乡学院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豫”见青年力量,赋能乡村振兴实践团——关于城乡规划影响因素调研实践团前往南阳市八里桥村进行社会实践,用自…
探寻乡村变化,助力乡村振兴
2022年8月3日,新乡学院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遇“豫”见青年力量,赋能乡村振兴——关于城乡规划对乡村振兴的影响因素调研实践团的实践成员前往河南省南阳市八里桥村进行调研,具体了解八里桥村的发展变化,通过…
夏日支教行,梦想留心中
夏日的傍晚总是令人神往,夕阳的余晖倒映在天边,映照出绚丽的晚霞,不经意间,思绪随着余晖回到了美丽的府河镇,回到了下课和孩子们一起回家的路上,回到了与孩子们欢声笑语的教室。时间如白驹过隙,12天的…
汉学子三下乡:认识拐卖和欺凌,守护孩子健康成长
本网随州8月15日电为了增强儿童们的安全意识和法制意识,提高孩子们的自我保护能力,7月30日,武汉理工大学红心筑梦暑期实践队赴曾都区府河镇骆家河开展了一系列防拐卖防欺凌主题的课程,旨在引导孩子们预防儿…
武汉学子三下乡:以物理之奇妙,放飞孩子创造的翅膀
为了培养孩子的科技创新意识,增强动手能力,同时培养孩子认识事物的本质的能力,7月27日,武汉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红心筑梦”暑期实践队于随州市曾都区府河镇骆家河村委会开设一节物理实验课,带领…
观琅琊风景 品文化底蕴
滁州有“中国亭城”的美誉,亭文化是滁州文化最显著的标志和特色。滁州古亭始建于南唐、宋初年间,大都建在琅琊山主景区山巅或面向东南方向的高坡之上,历经宋、元、明、清四个朝代近千余年时间,特别是赞颂…
武汉学子三下乡:朗诵诗词,抒发爱国热枕
本网7月25日电为开展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抒发爱国热枕,武汉理工大学红心筑梦实践队赴府河分队于7月25日在骆家河村委会开展了“我爱你中国”朗诵课程,旨在弘扬爱国主…
中国矿业大学化工学院践行“两山”理论,守护生态城市——垃圾分类调研团前往湖北巴东开展
8月7日,化工学院践行“两山”理论,守护生态城市——垃圾分类调研团在湖北巴东县铜鼓包广场开展志愿讲解活动,本次讲解由调研团成员汪婧负责,讲解主题为践行“两山”理论,守护生态城市。志愿讲解开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