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民族技艺 探寻蓝白之美
继国家推出《“十四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后,响应非遗保护号召的人数持续走高,越来越多人意识到优秀文化遗产和民间艺术对于维护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促进中华民族共同发展的重要性。2006年5月20日,白族扎染技艺作为云南省大理市地方传统纺织品染色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研究活态性理论对于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适用性,利用新媒体结合文创设计制作,促进少数民族非遗文化在“互联网”时代的传承与发展,中南大学赴云南省大理市周城文化传承暑期社会实践团于2022年8月开展线上综合性实践活动。
鉴于当前疫情形势较为严峻,实践团决定放弃原先线下活动部分,将实践活动全部转至线上进行。实践团负责人王亚芳依据本次实践目的以及成员情况进行了有针对性的任务分解,裴一斐负责制作调查问卷并收集相关数据,以期调研大众对少数民族非遗文化的了解程度,同时整理并研讨扎染与服饰结合的相关资料;陈信燃负责制作扎染相关知识PPT及视频,通过特定渠道进行宣传;关天昊负责公众号运营,其间配合活动进程发布推送;王子裕负责记录实践活动、撰写稿件,进行新媒体宣传。
深入调研,聚焦非遗宣传
“一切结论产生在调查研究之后。”8月12日到18日,中南大学赴云南省大理市周城文化传承暑期社会实践团开展了为期8天的问卷调查,旨在了解大众对少数民族非遗文化的了解程度。据调查:目前人们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相对较少,大部分人倾向于通过互联网或新闻报告进行关注,可见新型媒体是较为有效的宣传形式。约95%的调查对象表示保护传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有必要,然而仅有极少数受访者满意当前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宣传力度。这正是问题所在,群众有了解和保护传承非遗文化的愿望,可是宣传创新方面出现了断层。针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也正是本次实践的重要内容,实践团将以白族扎染为例,通过各种新媒体手段向大众普及相关知识,以期激发群众对此的兴趣,达到保护传承非遗文化的目的。
全面探访,寻溯白族扎染
“巧手扎锦绣,靛蓝染春秋。”8月15日21时,中南大学赴云南省大理市周城文化传承暑期社会实践团开展白族扎染宣讲会议,会议由实践团队安全员陈信燃主持,团队全体成员参加。会议分别从历史渊源、工艺特征、工艺流程、传承保护四个方面对白族扎染展开介绍。据史书记载,东汉时期大理地区就有染织之法。唐贞元年间“裙襦鸟兽草木”的舞衣、明清洱海卫的红布……白族扎染的蓝白之美从中国历史各个时代折射出光芒,贯通古今。这种辉煌与扎染的工艺特征息息相关,大理白族扎染工艺是由手工针缝扎,用天然植物染料反复浸染而成,产品不仅色彩鲜艳、永不褪色,而且由于主要染料是板蓝根、大黄、紫草等中草药,所以对皮肤有消炎保健作用。该技艺利用扎缝时宽、窄、松、紧、疏、密的差异,造成染色的深浅不一,形成不同纹样的艺术效果,能产生朦胧流动的风格和回归自然的美。会议期间,团队成员惊叹于扎染技艺的神奇,更加坚定了传承如此瑰宝的决心,该宣讲会议也为之后各项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知识基础。
“方圆绮错,极妙穷奇。”8月19日,中南大学赴云南省大理市周城文化传承暑期社会实践团就扎染技术与现代服饰方面举行研讨会议。在裴一斐的讲解下,团队成员对诸如针缝法、满针法等扎染不同的工艺技法以及对应效果拥有了系统性的认识。与以写实二维图案的传统扎染相比,现代扎染在保留原有优势特色的基础上,拥有更个性化、更多元化的表达方式,这显然与时代风尚相符。其中,注染工艺的应用,赋予创意服装源于传统而又与时尚紧密结合的新外观,使用此技艺的作品,彩墨交融、层次丰富,表现出极强的个性化和时尚创意,同时也适合工业化批量生产。这样的应用趋势也让实践团看到了传统技艺蕴含的无穷潜力,为团队未来更进一步实践指明了方向。
“薄如烟雾,轻若蝉翅。”8月22日,中南大学赴云南省大理市周城文化传承暑期社会实践团在经过宣讲与研讨会议后,结合线上素材,由陈信燃负责制作了相关介绍视频。该视频不仅涵盖传统白族扎染的基础知识,也涉及了现代扎染的创新内容,拥有较强的艺术感与纪实感,是实践团队根据本次线上实践内容总结延伸的产物,展示出当代青年大学生发掘民族瑰宝、弘扬非遗文化的魄力与决心。
承古启今,传扬民族之美
“苍山洱海蕴蓝白,浑然天成软青花。”白族扎染质朴自然、清新淡雅,鱼子缬、玛瑙缬、鹿胎缬等近千种纹样是白族人民勤劳善良、纯洁乐观等美好品格和独特审美情趣的综合体现,时至今日,它不仅仅是一种技艺,更是一种文化、一种蕴含着天人合一古老智慧的生活方式。中南大学赴云南省大理市周城文化传承暑期社会实践团经过本次活动,对于白族扎染以及其背后蕴含的民族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团队意识到:自诞生至今,白族扎染跨越千年岁月,经历时代洗礼,依然焕发着勃勃生机。在时代浪潮中,当代青年大学生能做的便是将此民族瑰宝以新的面貌、新的途径传承发扬,让这一根植于人民、根植于生活的古老技艺在数字化的今天走进更多人的生活,得以传承与发扬,让独特的民族之美汇入中华民族的大合唱中,奏响文化强国的时代乐章!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1062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