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响应温州市深入实施宋韵瓯风文化传世工程的举措,零距离感受中国非遗传统文化之美,2022年7月4日,由温州大学外国语学院的9名同学组成的“拾线”社会暑期实践队在王红玫老师的带领下抵达温州的非遗大县——泰顺,来拜访一种诞生于南宋时期的民间技艺——“提线木偶”。
一、特色活动
1) 观看表演,非遗0距离 提线木偶戏古称悬丝傀儡,闽南俗称嘉礼,又名线戏。是一门古老的地方传统艺术,源于宋代,盛于明清,后来有了“木偶戏之乡”的美誉。7月5日,团队拜访了“浙有戏”非遗百家坊,观看了由市级传承人魏朝浩老师带来的《木偶拉琴》、《真假美猴王》等精彩剧目,为活灵活现的木偶表演连连叫好。7月8日,团队走进当地村庄,观看原生态木偶剧团带来的地方特色剧目,在感受当地文化的魅力的同时,沉浸在提线木偶栩栩如生的舞台效果带来的震撼之中。
2) 采访传承人,非遗面对面 7月5日,观看演出之后,实践队对魏朝浩老师进行了采访,作为市级非遗传承人,魏老师一直致力于发扬家乡传统文化,并以创新为发展理念,创作了7余个木偶经典剧目,获奖无数。不仅如此,他所带领的三艺木偶剧团曾赴广东、福建等级进行巡演,获得的成绩斐然。采访中,他将自己与木偶戏之间的故事娓娓道来。多年来,魏老师一直秉持初心,结合所学,未曾停下发扬与创新的道路,提及泰顺提线木偶的未来,魏老师笑着说:“只要不放弃,就一定会越来越好。”隔天上午,实践队兵分两路,来到泰顺雅阳周建妹老师家中进行采访。年近古稀的周建妹老师是村里唯一的木偶制作匠人,家里琳琅满目的木偶制作工具随处可见。几十年间,不会使用现代科技的周爷爷靠着研究各方面的书籍,一笔一划,一凿一锤地做出了无数个栩栩如生的木偶。周爷爷告诉实践队的小伙伴们,“做什么,就要像什么。”在采访中,周建妹老师对这门手艺的发展感到忧愁:“我年龄也大了,想把这门手艺传下去,可是没人愿意和我学啊。”谈及木偶戏的未来,周老师把目光投向我们:“木偶戏的未来,靠你们这代人了。”
3) 对话官方,非遗寻未来 7月5日下午,实践队前往泰顺非遗保护中心,对话非遗中心主任鲍厚济以及非遗中心负责人陶敏平。在采访中,我们了解到,现在的泰顺提线木偶存在传承人老年化、传承方式口语化以及传承组织民间化等问题。针对此类非遗存在的普遍问题,泰顺县创新推出“非遗外卖”服务,通过“好玩泰顺”小程序发放10万元“非遗外卖”专项消费券,助力文化消费。鲍主任还告诉我们,泰顺县正在申报第六批非遗传承人,并举行了多次非遗进校园活动,旨在拓宽非遗传播面,延续非遗传承路。当被问及结合时代的创新是否会对非遗本身的传统特征造成损失,陶老师表示:“流失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迭代也是时代的必然。“如果不结合时代进行发展,非遗就如同正在枯萎的古树,奄奄一息。在7月6日对话文广局副局长蓝丽娜的采访中,新一代的力量依然是一个被反复提及的字眼。蓝副局多次呼吁实践队的小伙伴们成为非遗的传承人,带动身边的同学成为非遗的观众,”被市场边缘化的才叫非遗,受众局限,希望中小学生能够成为我们新的受众群体。“
二、成员体会
通过此次实践,我们亲身感受到了泰顺非遗文化的魅力,用心聆听了传承人与非遗之间的故事,了解了非遗存在的现状和面临的困境。本次实践带给我们的,不仅是身为华夏儿女的文化自豪感,更是想把这项艺术带入大众视野的使命感,是想接过传承这一接力棒的义不容辞的责任感。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1071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