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8月24日电(通讯员 李烟烟)晨曦破晓,清风徐徐,为给人生增添一抹不一样色彩,让大一生涯画上圆满句号,我成为了“脚步丈量邵阳红色土地,融媒讲好邵阳红色故事”党史学习教育团的一名成员,踏上了2022年暑期“三下乡”的征途,满怀着探索邵阳红色文化、重温革命岁月的热情,跟随团队一行人相继走访邵阳境内的六个红色史迹,开展了为期六天的流动型党史学习教育宣讲活动。
一路走来,一路学习,一路宣讲,当时间线条被拉长,回忆却变得如此清晰,翻看手机相片中定格的一张张笑脸、一段段花絮小视频,曾经那并肩前行的青春面孔又浮现在眼前,一切仿佛就在昨天,这让我的内心甚是触动不已,是回忆、是感概、亦或是怀念,相信这个夏天注定不平凡。
不忘来时路,体悟红军情
党旗所指,便是心中所向,身之所往。追寻着红色印记,行驶在高速公路上,我望向车窗外那笼罩在烟雾里的高山,心绪也随着参差不齐的山峰高低起伏。拨开云雾庐山真面目,那片披着面纱的红色热土最终呈现在眼前,想必这里就是当年红军长征翻越的第一座高山,陆定一笔下的老山界,在这里,我正式开始了党史教育的第一次学习。重走长征路,感悟长征精神,当镜头转向,我们来到了红军长征时走过的“百步坎”,踏上陡峭的山段,以切身实感融入红军长征的那段历史,细细体悟脚下所踏足的这片红色热土背后所蕴藏的红色精神,绵绵细雨无法阻挡我们前行的步伐,只会让我们愈发坚定心中的信仰。
就是在这样一个阴雨天里,徒步走在泥泞而曲折的小山路,我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革命精神。
扬硬骨精神,铸铁骨军魂
党史学习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无疑是在贺炳炎“硬骨头”精神红色研学场所聆听村委副书记袁雁鸿讲述“独臂将军”贺炳炎忍痛断臂的革命事迹,我无法想象贺炳炎将军究竟得靠多强大的意志力才能在简陋、没有麻醉药的恶劣环境下,仅仅靠一块从破庙中卸下的门板式手术床、一把锯木头用的锯子手术刀、一盏小马灯进行截肢手术,在贺炳炎将军身上我深深地感受到来自共产党人的“硬骨头”精神与非凡的气魄。
道阻且长,温暖相伴
当暴雨来袭,还在爬山涉水的我们,三五成群地聚集在为数不多的几把雨伞下,身体紧靠着彼此,雨滴肆无忌惮地溅落到裤脚上,留下点点痕迹,我们望着朦胧的天空,聆听着雨滴敲打在伞上的滴答声,待雨势微小时,手握手沿着崎岖不平的山路前行,感受彼此手心传递的温度,哪怕在大雨滂沱的阴雨天里,也能在温暖中砥砺前行。
成功抵达鸡公坡烈士陵园时,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座巍峨耸立的墓碑,这里埋葬着77位红军烈士的遗骸,每座墓碑的背后都有一个个浴血荣光的故事,怀着沉重的心情,我们站在
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英烈们的墓碑前鞠躬默哀,以英烈的精神凝聚众志,向长眠于地下的英雄前辈们致敬哀悼,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敬默时仿佛耳边又响起了红军战士们“身经百战不忘我,一片丹心为人民”的壮志豪言。
这次前往烈士陵园缅怀革命英烈的经历让我明白了胜利的丰碑是无数先烈用热血和生命铸就而成的,是先烈们的英勇事迹感染了我,让我明确了在未来道路上的前进方向,更加坚定了心中那永恒不变的红色信仰。
实地走访学习,以实际行动进行党史学习教育宣讲,这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每一处红色地标的背后都有一段感人肺腑的红色故事,都有革命先辈们无惧牺牲、奋勇向前的身影,于我而言,这次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无疑是一次学习党史、走进红色历史的绝好机会。无论是走在泥泞的小山路,踏上厚重的青石板路,还是穿过红军长征时途径的红军街,走过古朴的红军桥,都是在完成一次次的历史穿越,是与革命先辈们进行心灵上的对话。阅览展厅内陈列的一张张泛黄的图片、一件件珍贵的实物,我仿佛又看到了先辈们艰苦卓绝的革命历程,感受到他们那滚烫炽热的赤子之心和热血澎湃的家国情怀,哪怕是在这骄阳似火的六月天,也从不觉得酷暑难耐,只留有一腔热血在胸膛燃烧。
6月24日,我们的暑期三下乡已经接近尾声,是结束,亦是开始,繁忙的六天行程并不能消减我们的热情,当夏日的阳光透过车窗,映射在每一张疲惫的脸庞,留下点点斑驳的印记,内心都会感到无比充实,以青春之我,让“红色印记”绽放璀璨光芒,在这个蝉鸣不止的夏天,有着属于我们未完待续的故事,党史学习教育团的小伙伴们,我们不说再见!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1130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