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出征那天,旭日霞光万里。我们“脚步丈量邵阳红色土地,融媒讲好邵阳红色故事”团队成员相约系办楼下,携手一同前往第一站:城步南山。
路程有些许长,但是沿途的风景很美,同行的伙伴很有趣。刚上车一小会,指导老师就和我们说:“这次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很重要又有意义的,我们的任务不仅是讲好这六个故事,更为重要的是让我们更为贴切地去感受红军长征路以及新中国解放的艰难历程。因为学好党史、讲好红军故事对当代青年如何在背腹受敌的复杂国际形势下,正视我国如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坚定理想信念之基,坚持文化自信,具有重大现实价值和深远历史意义。”我边点头附议,脑海中的思绪却飘向了回忆的远方。其实,在读大学之前,我大概是不怎么喜欢看党史书籍的,可能是因为其中内容过于深奥,又或许是那些文绉绉的汉字过于刻板,总之是提不上兴趣。而这次实践又恰巧给了我一次走进党史“内心深处”的机会,给了我一个提升学科素养、展示自身才能的舞台。
因为自身党史知识不扎实,又想努力把邵阳红色故事讲好,所以我抱着憧憬又崇敬的心情打开了百度网,企图“亡羊补牢”般疯狂查找资料。身为一名合格的宣讲人员,我深知自己不仅需要强大的情绪控制能力和专业的文化素养,还需要强大控场的反应能力。但是当我看见网上那些血淋淋又真切的红军故事时,眼眶中的热泪情不自禁当着大家的面就流下来了。这个时候我才意识到,原来汉字不是冷冰冰,党史不是古板客套的,那些有血有肉的英雄用鲜血谱写下的故事并不是文绉绉的。那些革命先辈前仆后继用肉体给我们垒出家园的感人事迹,让我醍醐灌顶。19岁这年,这个暑假,这个“三下乡”,我终于醒悟了。这些故事本不该因岁月的大浪淘沙而淡出我们的生活,也不能因为现在的安居乐业而忘记那些悬梁刺股的日子,更不应该因为没有经历所以不能感同身受。所以我找到了这次出行的意义:学好党史知识,讲好红色故事。
大约过了5、6个小时,我们终于安全抵达了城步南山。虽然这天大部分的时间都在路上,但是这弯弯曲曲山路一点也不妨碍我捋清思路,甚至让我更加清楚的认识到了自己,还找到了自己的目标。如今社会飞速发展,“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青少年有责任、有担当、为振兴乡村和提高农民思想道德以及科学文化素养贡献青春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1133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