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长沙学院学子三下乡感悟——品味剪纸艺术,传承湖湘文化

来源:长沙学院外国语学院 作者:郭雅群 贺婷 谢英

在《“十四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等文件中,多次强调非遗与现代教育的有效结合,高校要扛起非遗传承与创新人才培养的重担。6月底,长沙学院外国语暑期实践团先后调研了华夏剪纸博物馆、雨花非遗博物馆、市非遗展示馆三个地点,并针对剪纸普及度问题进行了街头采访。作为英专生,我们基于湖湘剪纸文化的传承和传播需要,积极探索着“外语”+“新媒体”的社会实践新模式,只愿尽我们所能让湖湘剪纸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让世界听见湖南声音。

非遗学习,步履不停

作为湖湘学子,我们慕名来到长沙望城华夏剪纸博物馆,拜访了剪纸非遗传承人秦石蛟老先生。在博物馆负责人秦求的介绍下,我们对场馆来源、场馆楼层陈列概况以及场馆运营现状有了大致的了解。跟随博物馆负责人秦求的脚步,剪纸世家世系图与一系列剪纸作品映入眼帘,我们明白了秦石蛟爷爷在剪纸世家居于核心地位以及博物馆在国内剪纸领域的不可忽视性。粗犷型、工细型、打毛型、剪花娘子库淑兰、天下第一打毛高手栾淑荣……博物馆负责人秦求详细讲解了民间传统剪纸的7种类型以及民间剪纸艺人的创作经历,“能创作出如此精细的作品真的太厉害了!”我们感慨连连,既为一幅幅剪纸作品里峰回路转的线条而惊叹,也折服于剪纸艺术家们坎坷沉浮的人生境遇与对剪纸的满腔热爱。

紧接着,我们顺利抵达了长沙市非遗展示馆。刚进场馆,望城的大型剪纸作品《烟花闹春》便吸足了眼球。红红火火的闹市,接连着五彩缤纷的夜空,在天地之间交织出一片流光溢彩,令人流连忘返。熠熠生光的天空,有浓浓年味在涌动。来到展览区,扫描剪纸作品旁的二维码,一行古典大气的灰字“镂金作胜传荆俗,翦彩为人起晋风”收入眼底。此网页涉及望城剪纸的概况、代表性传承人以及部分民间剪纸艺术作品。《鹊立花枝》、《龙舞太极》、《七鸭游湖》……中国人视觉里的一切吉祥符号似乎都能在剪纸作品中找到。“放大图片,剪纸的纹路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实在是太厉害了!”我们感慨道。在技术加持下,一张张彩纸化作花鸟虫鱼、阆苑琼阁的魔力能被更多人所发掘。

非遗街采,明晰困境

除了参观剪纸博物馆,我们还在四方坪和月湖公园对不同年龄段的居民进行访问调查。采访过程中,洪西小学的某位学生指出学校未开设有关剪纸的艺术兴趣课程;一位20出头的年轻人表示平时玩社交媒体时,不太会关注剪纸这类文化;一位爷爷表示自己的母亲有剪纸经历,但只会一些基础的剪纸。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尤其是在新媒体大数据火热发展的趋势下,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快文化代替了传统文化,湖湘文化的影响力渐渐被网络文化盖过,剪纸的传播广度和深度还远远不够,剪纸与教育的融合度也十分欠缺,剪纸与生活存在较大的距离感,因此年轻一代很少关注这类传统手艺。同时,年长一代也因过长时间未接触剪纸而手艺遗失,并且对于剪纸的认识多为实践层面,掌握的理论文化知识较少。

我衷心希望在未来,剪纸能走进课堂,走进生活。社区或志愿团队可以组织更多有关剪纸的休闲娱乐活动,这样无论是青少年还是中老年都能有机会重拾湖湘剪纸这一传统文化。

非遗未来,春山可望

我们深感非遗文化如要追求长足发展,势必要搭上互联网和科技化的快车。秦求作为湖湘剪纸艺术家秦石蛟老师的后人,在与我们交谈过程中,她提到了博物馆目前遭遇的困境——受限于场地和硬件设备,博物馆在接待讲解方面较为短缺,而疫情影响也导致了博物馆在开展进校园活动时受到了限制。

“我们很愿意并且也需要和你们这样的大学生接触,”博物馆负责人秦求赞许道,“青年学生的智慧能让剪纸等非遗文化焕发生机。”为纾解博物馆面临的困难,我们在后续时间内,除了制作双语视频助力湖湘剪纸文化传播,也将继续和华夏剪纸博物馆合作并联合学校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剪纸协会等团队,为其提供多语讲解志愿者,制作多语宣传手册、二维码讲解及AI云游博物馆等。只有在非遗保护和传承中引入多样的科技手段,才可以更大限度地保护和传承各种非遗项目。

剪纸艺术是我们日常生活、节日欢庆、人生大事中的常客,传承剪纸、传播剪纸文化就是在守护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符号。而湖湘剪纸作为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也是我们的本土非遗文化,我们更有义务去传承和宣传。“英”为相遇,纸海拾“遗”,作为青年大学生,我们应主动肩负起非遗传承与传播的时代重任,在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书写动人的青春篇章。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1138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方言之花葳蕤开,非遗之光耀时代

(通讯员:王瞳瑶)抬首回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长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宛如昭昭明星,而方言相伴其旁,散发着不可磨灭的光晕。方言稳固文化脉络,非遗延续传承之路。为深入探究方言与…… 王瞳瑶 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方言寻根,非遗续脉

1月13日至1月18日,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韵语织乡实践团踏上山西、河北、山东多地多地之旅,深入探寻方言与非遗的交融脉络。成员深入乡村,记录下老艺人口中的方言歌谣,参与用方言传承的…… 王瞳瑶 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守护古韵乡音,绘就非遗新篇

雅韵焕彩,成果昭显实践团成员在山东省的一所中学开展了实地调研活动。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实践团成员发现,尽管学生们对方言有一定的了解,但由于缺乏使用环境和学习资源,他们对方言的…… 王瞳瑶 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守古韵乡音,绘非遗新篇

乡音溯源,深度探寻在社会实践开始之前,实践团成员一起商讨了前期准备工作。实践团成员通过在网上查阅资料,实地走访调研等方式,在各自家乡选定了具有代表性且方言资源丰富、非遗文化…… 王瞳瑶 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守古韵雅音,织乡语新篇

(通讯员:王瞳瑶)中华民族拥有着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脉络,非物质文化遗产无疑是其中最为灵动且珍贵的部分,它彰显着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与文化基因。方言,作为地域文化传承的关…… 王瞳瑶 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聆听方言戏曲,感受非遗之美

在实践过程中,成员还聆听了多位民间故事传承人的方言讲述。这些故事不仅内容丰富、情节生动,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地方特色。通过这些方言故事,成员深刻体会到方言在民间文化传承…… 王瞳瑶 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深入非遗戏曲,感受方言之美

(通讯员:王瞳瑶)1月11日至1月20日,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韵语织乡实践团的成员踏上了一段特殊的旅程。他们奔赴山西、河北、山东多地,深入探寻非遗与方言的紧密联系。在这段时间里,成…… 王瞳瑶 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万种风情,藏于乡音

在传承方言和非遗文化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民众对方言的热爱与尊重在逐渐被激发。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方言,学习方言,参与到非遗文化的传承中来,这更加坚定了我们传承方言和非遗文化…… 王瞳瑶 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曲园学子服务暖人心,助力社区扫雪除冰

春节前,受强冷空气影响,烟台市蓬莱区迎来持续降雪天气,部分社区道路积雪结冰严重,给居民出行带来不便。为保障群众安全、…

方言之花葳蕤开,非遗之光耀时代

(通讯员:王瞳瑶)抬首回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长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宛如昭昭明星,而方言相伴其旁,散发着不可磨灭的光…

学梦归濉,展工大风采

学梦归濉,展工大风中国大学生在线网1月24日电(通讯员卢航宇)2025年1月17日安徽工业大学学子响应学校“返家乡”活动号召返回…

探讨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因素与应对措施

就业乃民生之本,是维系民心稳定、社会和谐的关键所在。高校毕业生及青年群体的就业状况持续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与高度重视…

数智技术赋能红色文旅,共赴发展新机遇

在数智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下,各地红色文旅与时俱进,借助数智技术助力红色文旅创新性发展。于都,作为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承…

最新发布

走进蜀山烈士陵园
为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传承革命精神,增强爱国主义情怀。淮北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开展了“红色星火点亮八皖大地,使命奋进庚续百年征程”的活动。2022年7月5日,淮北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江淮举旗宣讲…
山东理工大学“红色足迹“社会实践团开展新闻培训会
为更好地开展本次暑期社会实践,增强成员们的思想意识和撰写新闻的能力,实践团通过线上会议进行小组讨论学习与新闻培训,为随后社会实践的进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马晓乐通过PPT和以往的优秀宣传稿件详细讲解…
南财学子三下乡:爱心教育助成长 学习红色正当时
2022年8月15日——8月20日,南京财经大学暑期实践团队“探访红色物件,追寻红色记忆”团队成员历经五天,在浙江金华等地多个青少年活动中心开展红色课堂、进行红色故事的分享以及开展红…
红色星火点亮八皖大地:参观潜山市烈士陵园新闻稿
为了弘扬爱国主义,培养家国情怀,缅怀为了祖国的解放和人民的安宁而英勇牺牲的烈士,瞻仰他们的丰功伟绩,牢记当代人的初心和使命,我于2022年7月14日前往潜山市烈士陵园参观学习。进入烈士陵园一棵棵青松挺…
增强实践,走向社会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深深地感到初会实践的重要性。最全面的范文参考写作网站并希望以后能够经常参加实践,这种社会实践活动是在大学中的社团生活所无法比拟的,只有在真正的社会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亲身的接…
对广西玉林市陆川县乌石镇的经济调查
对于暑期社会实践,我们的理解就是将我们在学校所学的一切理论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去,使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得以真正发挥应有的效果并从中学习到更多。只学习而不真正到社会中实践,那么所学的就毫无意义…
山东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红色足迹”社会实践团开展“文艺汇演”活动
为弘扬中华传统尊老爱幼美德,同时面向全社会各年龄阶段开展党史教育,7月27日晚,山东理工大学“红色足迹”实践团前往淄博市博山区北崮山村,在广场为村民集体播放红色电影《焦裕禄》,并通过歌舞、合唱、诗…
一师数统三下乡:助力乡村振兴,情系湘阴推普
大学生网报岳阳8月3日电(通讯员刘颖)为推动普通话的普及和应用,推动乡村振兴建设,提高师生说普通话、用规范字的意识,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7月25日下午,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数润星泽”教育…
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自己的才干
炎炎夏日列日当头。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环境,正激起了我要在暑假参加社会实践的决心。我要看看我能否在恶劣的环境中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双手和大脑维持自己的生存,同时,也想通过亲身体验社会实践让自己更进一步…
山东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红色足迹”社会实践团开展“重走长征路”小程序打卡活动
为了发扬红色长征精神,传承坚持不懈,吃苦耐劳精神,提高人们对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增强健身锻炼意识,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红色足迹”实践团在山东省淄博市北崮山村开展“重走中国青年运动足迹”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