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园学子三下乡:传非遗炬火,亮文化之光
中国青年网临清7月14日电(通讯员张诗晗)为深入了解非遗本质内涵,近距离体验指尖匠心工艺,传承非遗薪火,曲阜师范大学工学院匠心筑遗调研团在7月11日于山东临清贡砖基地进行参观交流、走访调研,深入走访并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临清非遗贡砖的制作工艺及传承创新。
进入临清贡砖示范基地后,赵庆安先生带领实践队员来到了第一个展厅,为队员讲解有关临清贡砖的悠久历史以及所获荣誉奖项。实践队员向赵庆安先生提出“在当时北京己有砖瓦窑的情况下,为何几百公里外的临清贡砖备受皇家青睐”的问题,他表明临清位于黄河冲积平原上,经黄河水的反复冲刷后留下了大量的淤积土。这种沙土黏度适宜,细腻且无杂质,一层红一层白一层黄,当地俗称“莲花土〞。用这种土烧成的砖“击之有声、断之无孔、坚硬茁实”,为全国所独有的品种,故受重用。
此外,赵庆安先生向实践队员们解释道,临清位于运河沿岸,是漕运抵达京师的必经之路。除了专用的运输船以外,明清时期朝廷规定,路过临清的船须有义务捎带贡砖,一般官船40块,民船、商船20块,一旦路上有损坏,船主还需包赔。实践队员们从工作人员口中得知,第一次为故宫修缮送砖时,赵庆安先生把每块砖头都敲了一遍,手指头都敲出了血,他告诉故宫博物院的对接人: “砖你先拿去用,用着可以再给我钱,砖出现问题,就不用给我钱了”。赵庆安先生并不害怕赔钱,而更是想把临清贡砖推广出去。也印证了临清贡砖正是因为有着一位位能够精益求精、薪火相传的传承人,才能够做到如此安然于无闻,精益于工艺,执着于传承。队员们纷纷对赵庆安先生等为了贡砖文化兢兢业业的人表达由衷的敬佩。
随后实践队员来到了临清贡砖的生产现场。临清贡砖的种类与尺寸规格繁多,烧制工艺十分复杂。“要经选土、碎土、澄泥、熟土、制坯、晾坯、验坯、装窑、培烧、洇窑、出窑等20余道工序。”赵庆安先生一边带领队员参观一边说。实践队员观察到,在生产现场,“莲花土”经过碎土、过细筛后,选出没有杂质的精土放入土池中,用水浸泡后过滤出细泥膏体,再经专业人员踩踏去除泥内气泡。在这第一项工序中,队员在工人们控制着进行加工的机器旁观摩加工过程,学习踩踏技艺。然后,再经过匠人们进行“醒泥”、“摔泥”的工序,放入砖模内后以板拍打,用铁弓刮掉多余的泥浆,从而制作成坯。成员们跟随着来到制坯场地,拿起铁弓临摹着工匠的做法体验制坯工序,将模具倒置后按规律排放在晾制的地面上。因为制作好的砖坯还需晾晒,晒干后才可装窑烧制。于是队员们便先来到了装窑场地。装窑后,要烧一个月左右,最后便是出窑以及选砖。实践队员跟随赵庆安先生的步伐,在经批准之后踏入窑洞拿起铁锨亲身体验了烧制过程。内部极高的温度和昏暗的视线让队员们理解到了工匠们日常工作环境的恶劣与加工的不易。
图为赵庆安先生带领实践队员进入烧砖窑内体验烧制现场。中国青年网通讯员张诗晗 供图
从一抔泥土到坚实大气的建筑材料,从一块青砖到栩栩如生的艺术作品,它正在人们的目光下以全新的姿态走上世界舞台。临清贡砖不仅和故宫关系密切,与冬季奥运会还有着一段梦幻联动的故事。不久前,山东济南有一位教授找到了赵庆安(前文称为赵庆安先生这里又直呼其名,或许可以统一一下),希望能通过临清贡砖开发系列文创产品,这样的融合,不仅可以为冬奥献礼,还能够增强文化自信,强化国人对临清贡砖的感知度,让临清贡砖此等非遗文化被更多人听到,从而更好地传承下去。从此,冬奥砖应运而生,收获热烈反响。这种非遗传承与举世盛会的跨界联动,让赵庆安看到了一条文创传承新路。如今,花瓶、茶台、笔筒、镇纸等等与其都碰撞出了不一样的火花,临清贡砖正在以另一种方式逐渐融入人们的生活。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1142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