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晋中7月17日电(通讯员 张博玲)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民族传统文化的珍贵记忆。非遗所展现的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成为当代人追求的目标。为更好地继承、发扬中国非遗文化,曲阜师范大学工学院匠心筑遗调研团于2022年7月2日至7月17日前往多地寻访非遗足迹,通过参观走访、交流学习、造访非遗传承人等形式,亲身体验非遗技艺,感受非遗之美、文化之美、中国之美。
图为实践队员向非遗介绍人请教活字印刷术的步骤。实践队员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毅力。中国青年网通讯员张博玲 供图
图为实践队员了解活字印刷的阳文反文字模。阳文反文字模是进行活字印刷的重要工具。中国青年网通讯员张博玲 供图
图为实践队员前往河东非遗文创展示中心参观非遗文创作品。通过参观、非遗文创作品,实践队员了解到河东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中国青年网通讯员刘雅亿 供图
图为刘杰大师向实践队员介绍被评为“山东省最具代表性非遗文化产品”的作品《一鼓作气》。中国青年网通讯员张媛 供图
图为实践队员在志愿者的帮助下了解德州陶器的历史和文化,让实践队员深深感受到陶器的精美、大气。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庞帅 供图
图为实践队员在向民间艺术家学习山西面人的捏制。实践队员亲手学习面人的捏制,在实践中更好地感受到非遗技艺的魅力。中国青年网通讯员刘雅亿 供图
图为出发前匠心筑遗调研团在曲阜师范大学校徽石处的合影。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王子朔 摄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1151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